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24日 · 實際上,眼前我們真正最重要的行持就是懺悔,其他的道理,還可以暫時停在那裡,慢慢地隨分隨力學下去,如果懺悔做不到的話,那我們出家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不學《菩提道次第廣論》則已,學了以後,很明白的,這一點對我們是絕端重要的。 如果我們真正能夠在這方面努力去做,一定能夠得到善趣,而且是「妙位」,就是我們所希望的最圓滿的「比丘身」。 我們要求的是無上菩提,它的基礎是跟下士共同的,所以叫「共下士」。 共下士要我們了解業果,然後努力去懺悔,到了中士則要厭離,捨棄生死當中一切。 以這個為基礎,不但是自己,而且要把一切眾生救渡出來,這是從「悲」方面來說,為此要圓滿一切功德智慧,這是從「智」方面來說;透過了共下、共中,然後發無上大菩提心,這才是真正這本《菩提道次第論》引導我們應該努力的目標。

  2. 2021年12月1日 · 而要著作開顯佛陀教法內涵的論著,又有三種圓滿條件:第一是精通 五明 ;第二是具足教授,也就是得到從正確且遍知一切的佛陀,經過歷代大德依序傳來,傳承不曾問斷的修持內涵扼要教授;第三是親見本尊現身,獲得本尊的親口開許。. 只要 具備這 ...

  3. 2016年3月19日 ·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 願樂欲聞。. 讀慈心園的前人所述解-心得分享. 解:. 須菩提本東方青龍陀佛,現聲聞身,入釋迦會,多生解空,謂解空第一,是大阿羅漢,住於八地,居是不動地 ...

  4. 2023年3月1日 · 菩提覺性是體,由體起用是覺心,用必須歸體,是正覺、正念、正知見、淨心,故淨心在妄中,但是若用「正」的話「正覺、正念、正知見、淨心」,就無三障了。 三障者,即(一)煩惱障(二)業障(三)報障,惑業苦三障,皆因起心產生「我執」故。 是故身心幻垢不實。 但是,是菩提自性起作用,故須不離不捨,但用淨心正念,自然就遠離三障,障者可障礙「道心」故,道心就是菩提心。 菩提舊譯為道,新譯為覺,覺者覺知之義, 五祖云:〔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便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自性也。 如何見自本性? 六根門頭放光動地。 見否? 是雖在起作用,那個便是。 何謂本性? 就是天命之謂性,是上天所賦與,俱五元五常之德性是也。

  5. 2020年10月25日 · 如果遮除不了,應當立即起立設曼陀羅(壇城、道場)和供養具,供養祈禱上師本尊,然後緣著煩惱念誦忿怒本尊的心咒,就能折伏。 朗日塘巴亦云: “ 彼又云移動住處,勁舉項頸,亦能折伏,可見彼與煩惱鬥爭。

  6. 雖然噶舉派的確較常使用亥母之名,但兩者實為同一本尊之不同名號。格魯/薩迦/噶舉的文獻中,經常都把金剛瑜伽母與金剛亥母交替使用;三派的長儀軌內,都會唸誦此本尊獨有之《八句讚》,讚文內兼有瑜伽母與亥母之名。

  7. 2020年11月24日 · 1.對自己,只需做降伏我愛執這一件事,2.而對盡虛空界的有情,處處要行方便、施饒益,有無量事業可行持。 所以,每位大乘行者都要有十八種“人方便”與一種“馬方便”,即盡力對治我愛執以及隨時隨地利益有情。 如此便從修行上顯示了自他相換的具體做法。 日常法師開示. 朗日塘巴所說的人方便,實際上就是暇滿人身唯一該做的事情。 做人的方便有十八種之多,而做畜生(馬就是畜生)簡單極了,就只有一種。 什麼是「馬方便」(換句話說,畜生、愚癡相)? 就是指菩提心沒有生的不讓它生起來,已生的不讓它安住、增長。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愛執,所以我愛執真實說起來就是畜生相啊! 常聽人家說:「你連畜生都不如! 」現在才了解原來我們愛執自己時就是這樣! 所以要特別對我愛執盡力去違害,凡是利益有情的都要盡力去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