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16日 · 收購聯合船塢不影響大局. 至於長和亮點是自由現金流達399億港元,按年上升348%。 不過,今年上半年長和並無作出重要收購,反而出售了歐洲鐵塔資產。 2020年起長和已經沒有進行重大收購;即使近日長和收購聯合船塢的50%股權,亦不能明顯提振盈利。 在長和收購基建及電訊資產日趨困難的環境下,肯定不會成為澤鉅的至愛。 相反,澤鉅必定催谷長實,事關主力投資房地產的長實在海外收購房地產受到的政治阻力較少,故在收購海外房地產業務達致增加經常性收益的可操作性較高。 除了投資倫敦的商廈外,長實收購英國酒吧業務,但項莊武劍意在沛公,長實旨在增加零售物業的規模。

  2. 2019年12月11日 · 2019-12-11 Steven Cheung. 長和系舵手嘉誠在2018年退休前後,開始部署業務轉型及重組,2015年終於分拆成為長和(SEHK:1)與長實集團(SEHK:1113)兩大上市旗艦。. 那一隻投資價值更高視乎收購業務的阻力。. 長實主攻英國地產相關的固定收益投資,政府無意干涉。. 反 ...

  3. 2021年3月22日 · 長實集團(SEHK:1113)週四(3月18日)宣布業績同時宣布向嘉誠基金會收購持有的基建項目股權及回購股份。 有分析指長實完成這些交易後,大股東將會部署私有化長實,惟投資者絕不能押注長實私有化。 因為小股東處於被動位置,隨時錯失另一隻十倍股,投資者博私有化的機會成本變得極為昂貴。 更多分析 通脹及英鎊回升 長實、長和否極泰來? 剖析投資者押注長實私有化的機會成本分析前,筆者先分析今次收購及回購的交易細節。 長實向嘉誠基金會購入UK Power Networks、Northumbrian Water、Wales & West Utilities及Dutch Enviro Energy權益,作價170億港元,相當於賬面值1.22倍。 收購及回購股息增長13.7%

    • 第一點:開宗明義就提貨幣政策
    • 第二點:關鍵審計事項仍是商譽減值評估
    • 第三點:債務償還狀況影響股東長遠回報
    • 未來挑戰:利率變化、資產價格與債務匹配的聯繫順序
    • 投資者應該怎樣分析?

    過去,集團成功預測了某些政治及經濟衝擊,判斷十分準確。如今「錢太多有害處,都怪美聯儲」已經成為世界潮流,集團也許也有同感。面對低收益、不能預料的經濟及政治環境,集團怎樣應付? 從報告中可見,年末,集團有24%及31% 的投資分別在歐洲及英國,對應通過貨幣互換後,淨債務分別是歐元佔81%及英鎊占3%。集團利息支出折合98億港元,加權平均債務成本2.4%。金融負債賬面值4,840億港元,相對淨資產5,908億港元。通過利率掉期,已將等值506億港元債務轉為固定利率,假如利率上升100個基點,加權平均債務成本會增加0.2%。

    過去,集團好幾次重大收購都是物有所值,可見時機之準。如今把收購價盡量提高,「話知你資產泡沫」也十分常見。集團近年完成的收購,是否不用「排毒」,並且更鞏固業務基礎? 從報告中可見,集團擁有大量因各項收購而產生的商譽及品牌名稱,年末合共約4,119億港元,業務範圍遍及全世界。商譽主要是2015年收購和黃及近年收購Wind Tre交易後獲得,主要分為零售及電訊業務,分別約1,140億港元及1,270億港元。集團年內購入Wind Tre 餘下50%權益,較公平價多付971億港元,但對電信業務EBITDA有貢獻。集團對電信業務頻譜牌照及擴大網絡的支出仍然審慎,保健及美容產品業務繼續是主要盈利來源,歐洲零售業務亦有穩固表現。因此,集團認為商譽及品牌名稱都無須進行減值。

    過去,集團一向擁有資金優勢,而且零售業務更是穩定的現金來源。但時間一到「還款鬧鐘」必然響起,各種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變量,潛在互動變化,如今以集團的投資規模來說,是否不用擔心那些復雜的資本遊戲? 從報告中可見,年末集團有58%的歐元債務(折合約845億港元)將於五年內到期,主要是集團發行的企業票據和債券,利率介乎2.7%至6.2%。年內集團償還借款現金減少550億港元,新增借款增加553億港元。經營業務現金收入557億港元,加上其他項目,年內現金減少215億港元。集團在業務回顧中表示,將維持穩健的流動資金水平及健全的資產負債狀況。

    世界貨幣供應量一旦增長勢頭 下降,足以影響市場對利率及風險資產的價格預期。怎樣抽取市場預期?看工業國家政府債券收益率曲線。由於市場認為這些債券接近無風險並且最具流動性,參與買賣的交易員非常多,所以市場出來的判斷很有參考價值。最近就出現了中長期收益率低於當期,做成收益率曲線倒轉,表示市場預期風險投資回報並不吸引,更傾向無風險的中長期債券。 收購產生的商譽,需要進行強制性的年度減值測試。但減值測試的主觀性很強,判斷和假設經常滯後,假如要等到經營業績及投資回報惡化,至少相隔兩年。 各種資產負債公允價值變量的潛在變化,隨之而來的風險資產價格急劇下跌,都會為債務融資帶來挑戰。

    利率是否可以保持「長期低」局面?面對未來挑戰,集團怎樣「再平衡」投資帶來的風險及回報?市場對於長和股價的預期是否考慮這些挑戰?雖然業績報告沒有直接表達,但今後投資者需要明白:「決定不做決定」代表甚麼意思了。

  4. 2020年3月23日 · 公司前景黯淡. 截至3月20日,公司每股賬面淨值為0.143美元,折合約1.11港元,即私有化作價較賬面淨值要高逾1成。 公司截至去年底總負債為11.76億美元,手持現金則為9.32億美元,淨負債為2.44億美元。 故儘管當前公司股價受累環球股災而低迷,但這出手對比以往的私有化例子而言已算相當高,足以成為一個誘因讓投資者接納方案,而大股東馮氏已表明作價不會再作提高。 除此以外,接納公司私有化的最大誘因就是公司短期難有大復甦。 首先,公司截至去年12月業績雖然成功扭虧為盈賺1,675萬美元,但核心經營溢利卻下跌 23%,並已是連續兩年下跌。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司今年及未來帶來重大不確定性。 第三,公司暫不公佈新的三年計劃。 中長線投資者損失慘重成阻力.

  5. 2020年8月11日 · 2020-08-11 Steven Cheung. 電訊盈科(SEHK:8)、香港電訊—SS(SEHK:6823)及盈大地產(SEHK:432)進行重組。. 無事不登三寶殿,澤楷靜極思動策動重組必定與富衛保險借殼上市有關。. 香港電訊為商業信託,作為富衛借殼上市對象的可能性極低。. 澤楷如要將 ...

  6. 2020年9月1日 · 2020-09-01 Twinkle Zhou. 本港上市的正榮地產(SEHK:6158)、正榮服務(SEHK:6958)和融信中國(SEHK:3301),其實是歐氏兄弟的不同山頭,歐宗金(長兄,掌管福建歐氏投資集團,非上市)、歐宗榮(排行老二,正榮系公司創始人)和歐宗洪(排行老三,融信中國創始人)共同打拼的家族企業。 以上企業為何是正榮服務較受市場注意,是否增長潛力較大? 一切始於上世紀70年代,歐宗榮和歐宗金一起外出打工,輾轉於內地多個城市,承接建築工程。 隨後,福建歐氏投資集團成立,三兄弟各司其職,隨後也獨自發展屬於自己的資產天地,關注以地產為主的不同發展方向。 據福布斯富豪排行榜,歐宗榮的財富淨值約為30億美元。 歐宗洪則有12億美元的身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