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英語: Lee Cheng Uk Han Tomb Museum )位於 香港 九龍 ,屬於 香港法定古蹟 。 古墓中的磚上寫有「大吉番禺」, 一些學者例如蕭國鍵、呂沛銘認為墓中主人應為當時的貴族或官員。 歷史. 1955年李鄭屋漢墓出土時的情況. 1955年8月, 香港政府 為應付市民對 公共房屋 的需求,計劃在李鄭屋村興建 李鄭屋邨 徙置大廈。 當建築工人於同年8月9日進行山坡夷平工程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 東漢 墓穴。 香港大學 中文系系主任 林仰山 教授於是帶領學生前往研究發掘。 據當年的老街坊回憶,在漢墓正式出土前,曾有建築工人用外衣包著古物運離現場。 [1] 參考了林仰山等考古學家評估後, 市政局 加建了鋼筋水泥硬殼,以保護漢墓免受風雨侵蝕。

  2.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英語: Lee Cheng Uk Han Tomb Museum )位於 香港 九龍 ,屬於 香港法定古蹟 。 古墓中的磚上寫有「大吉番禺」, 一些學者例如蕭國鍵、呂沛銘認為墓中主人應為當時的貴族或官員。 歷史[編輯] 1955年李鄭屋漢墓出土時的情況. 1955年8月, 香港政府 為應付市民對 公共房屋 的需求,計劃在李鄭屋村興建 李鄭屋邨 徙置大廈。 當建築工人於同年8月9日進行山坡夷平工程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 東漢 墓穴。 香港大學 中文系系主任 林仰山 教授於是帶領學生前往研究發掘。 據當年的老街坊回憶,在漢墓正式出土前,曾有建築工人用外衣包着古物運離現場。 [1] 參考了林仰山等考古學家評估後, 市政局 加建了鋼筋水泥硬殼,以保護漢墓免受風雨侵蝕。

  3. 4 天前 ·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簡介. 李鄭屋漢墓是1955年政府為興建徙置大廈在李鄭屋村夷平山坡時發現的。. 從墓室的形制墓磚銘文及出土文物等推斷該墓應建於東漢時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 1988年李鄭屋漢墓被列為法定古蹟得以永久保存。. 為了穩定漢墓 ...

  4. 4 天前 · 简介. 李郑屋汉墓是1955年政府为兴建徙置大厦在李郑屋村夷平山坡时发现的。. 从墓室的形制墓砖铭文及出土文物等推断该墓应建于东汉时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 1988年李郑屋汉墓被列为法定古迹得以永久保存。. 为了稳定汉墓内部的湿度和温度减缓 ...

  5. 2024年2月26日 · 分館. 李鄭屋漢墓. 1955年,政府在李鄭屋村夷平山地興建徙置大廈時發現一座東漢古墓。 古墓用磚砌成,由前、後、左、右四個墓室及一條羨道組成,形成平面如十字形對稱的佈局。 前室頂部為穹窿頂,其餘三個墓室則為單券頂。 墓磚平均長40、闊20、厚5厘米,多為素面,亦有部分墓磚的側面刻有或印有文字和花紋。 文字有「大吉番禺」、「番禺大治曆」、「薛師」,花紋以菱形及輪形構成的幾何圖案為主,也有簡化的動物形象圖案。 墓中發現五十八件陪葬品,其中五十件陶器可以分為炊煮器、飲食器、貯藏器和模型;另外八件青銅器則有盆、鏡、鈴和碗等。 墓內並沒有人骨。 從古墓結構、出土器物以及墓磚銘文等方面,考古學家推斷古墓為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所建。

  6.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英語: Lee Cheng Uk Han Tomb Museum )位於 香港 九龍 ,屬於 香港法定古蹟 。 古墓中的磚上寫有「大吉番禺」, 一些學者例如蕭國鍵、呂沛銘認為墓中主人應為當時的貴族或官員。 Quick Facts 成立日期, 地址 ... Close. 歷史. 1955年李鄭屋漢墓出土時的情況. 1955年8月, 香港政府 為應付市民對 公共房屋 的需求,計劃在李鄭屋村興建 李鄭屋邨 徙置大廈。 當建築工人於同年8月9日進行山坡夷平工程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 東漢 墓穴。 香港大學 中文系系主任 林仰山 教授於是帶領學生前往研究發掘。 據當年的老街坊回憶,在漢墓正式出土前,曾有建築工人用外衣包著古物運離現場。

  7.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英語: Lee Cheng Uk Han Tomb Museum )位於香港 九龍屬於香港法定古蹟。 古墓中的磚上寫有「大吉番禺」. 一些學者例如蕭國鍵,呂沛銘認為墓中主人應該是為當時的貴族或官員。

  8. 其他人也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