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21日 · 最近有一次,週末臨時需要帶小孩去參加一個活動。 小孩在活動的現場,爸爸媽媽需要在旁邊等待。 活動準備了一兩間教室,讓家長可以進去休息。 但是休息的地方很簡陋,只有一些椅子和桌子而已。 這是一個意外的情況但也是在意外中產生的零碎空檔 ,在一個我不熟悉、沒刻意打造的環境中。 這段時間不長,大約只有二三十分鐘。 但因為當時的環境限制,我不能做其他事情,也無法離開。 我決定打開筆電,開始編輯一篇正在進行的文章草稿。

  2. 2016年9月14日 · 步驟1. 設定「準備時間」的提醒,而非「出發時間」 當你知道自己有一個行程時,你會怎麼給自己一個時間提醒? 最可怕的遲到者可能是「應該到達的時間」才開始出發! 但有些愛遲到的人確實就是這麼做的。 好一點的情況則是會先查一下交通時間,然後在「應該出發的時間」開始出發,這看起來很合理? 但卻依然很容易遲到,為什麼? 因為當你被提醒應該開始出發時,你發現自己還沒準備好東西! 你手邊正在做一件事情! 你還需要梳洗一番! 於是就算盡快準備、趕快收尾,還是比出發時間晚了,於是就容易或必然遲到。 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 從「開始做準備的時間」的時間提醒自己 。

  3. 2016年2月11日 · 遊戲過程將見證我們如何被自己矇蔽,又如何依靠自己打破成見,重新成為一個「思考者」。. 在 PC 與 PS4 平台發行首週就暢銷超過 10 萬份的「The Witness (見證者)」(來自 開發者公告 ),無疑的又是一個獨立遊戲的新里程碑。. 他的開發者 Jonathan Blow ...

  4. 2018年4月7日 · 第一步我們讓大腦忘記他們,但光是忘記還不夠,只有忘記的話就只是逃避,而大腦會依稀感受到我們有很多尚未決定、很多尚未處理的任務,雖然不記得是什麼,但記得有很多很多。 這就會成為一種更大的壓力,隱隱覺得自己很多事情沒有上軌道。 所以第二步也很簡單,把那些從大腦忘記,放入紀錄工具的雜事,一一的排上「流程」。 也就是那些當下沒辦法做的事情, 不只記錄下來,更要排入「某一個要做、適合做的時候」 。 這時候大腦就可以真正徹底的忘記他,反正這件事已經在流程中,時候到了再去做就好。 什麼是這樣的流程呢? 可以是「時間」,例如兩天後、下個禮拜處理。 可以是「情境」,例如開會時處理、零碎時間處理、打電話時處理。 可以是「專案」,例如在專案進行到某一步驟時處理。

  5. 2016年8月27日 · 第一個影片是「 提姆.厄本用有趣的概念講解拖延 」(可以打開中文字幕喔! ),他其實沒有提到什麼具體解決辦法,但這段影片相信可以讓所有愛拖延的人會心一笑,並且「釋懷」,不再那麼苛責自己的拖延( 而這很重要,因為愈苛責自己,通常愈會繼續拖延)。 第二段影片則是對我很有啟發的「 Adam Grant 講有原創力的人都愛拖延 」(一樣可以開中文字幕),他說這些人喜歡迅速開始,然後拖延、拖延,因為他們在不停思考,但這個拖延的過程中,他們終會找到一個原創力的甜蜜點,讓自己雖然看起來緩慢,但不會迅速卻平庸的結束,也不會一直拖延到什麼都無法完成。 第三則是篇文章,來自我很喜愛的「小強的時間管理博客」,他說:「 玩美主義者戰勝拖延的方法:爛開始 」,裡面分析了許多幫助愛拖延的人「如何先開始」的態度與方法。

  6. 2018年5月26日 · 為什麼例行工作還是常犯錯?. 不是依靠認真、反省、細心就好. 作者: Esor Huang 5月 26, 2018. 收到一位老讀者來信,提到他的困擾:「我的工作大多都是例行性事務,像是每天處理固定文件資料、進行固定整理、最後進行固定編排產出。. 但在工作效率上 ...

  7. 2020年9月9日 · 一,內建螢幕錄製,不需另外安裝螢幕錄影 App. 要拍攝教學影片,要回報操作問題,這時候我都會需要用到「手機螢幕錄影」的功能。 以前需要另外安裝第三方 App ,但是在 Android 11 上,終於內建了實用的螢幕錄影。 這個功能要從「下拉通知選單」的功能列表中啟動。 下拉出功能選單,點擊左下方的〔鉛筆〕按鈕,進入功能編輯,找到「螢幕畫面錄製」按鈕,拖曳到功能列表中使用。 需要螢幕錄影時,按下功能列表的「螢幕畫面錄製」,即可開啟: 錄音時,可以選擇只收麥克風聲音,或是只收裝置聲音,或是同時收音。 可以開啟顯示觸控位置的標示特效。 二, App 畫面截圖與文字擷取. 在 Android 11 中,如果想要擷取螢幕畫面,除了同時按下「電源鍵」、「音量鍵」外,還有另外一種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