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1日 · 實作上的做法和節奏則是林彥自己摸索及調整擁有六年國際龍獎IDA獲獎經驗的他總結出以下關鍵: 一、客戶與轉介紹. 和許多團隊的做法一樣,在剛入行的時候,主管請他列100個可能銷售的名單,林彥笑說:「當時連我家樓下速食店老闆都列進去了,還是只有36個,可說山窮水盡」。 清楚知道自己客戶不足的問題初期林彥嘗試陌生開發但很快發現從播種到深耕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樣的節奏無法讓他在入行第一年就完成國際龍獎IDA。 為了讓自己可以掌握銷售節奏,林彥決定從36個名單開始經營,讓對方明白及相信他所能提供的服務和價值,一旦他們成為客戶後,就進一步要求轉介紹。

  2. 2019年11月1日 · 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 股王大立光於二 一九年九月二十四日申報轉讓持股林氏家族成員4人轉讓1萬246張大立光持股至新成立的閉鎖型控股公司——石安股份有限公司。 轉讓完成後,石安股份有限公司將成為大立光第一大法人股東。 這並不是第一次大立光申報轉讓持股,於二 一八年九月十八日亦曾申報轉讓家族成員4人6,090張持股至另一間閉鎖型控股公司——茂鈺紀念股份有限公司。 經過2次持股申讓後,創辦人林耀英及林恩舟配偶已無大立光股票;林恩舟、林恩平個人名下持股分別僅剩下540股與8,000股。

  3. 2022年8月1日 · 前壽險公會理事長文英今年高齡80歲,雖然眼睛已經不能見物,但是身處保險業40餘年的他依然對保險業充滿熱情。對他來說,保險的價值在於愛與責任,永遠不會隨著時代而有所改變。 從中學教師轉換跑道,1974年進入保險業的文英,不但從業務經理一路向上晉升到南山人壽總經理,甚至成為 ...

  4. 2023年11月1日 · 文 林育瑋.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3 年 11 月 1 日. 0. 409. 活得太久、不健康餘命拉長、人口進入負成長、子女難以供養長輩……高齡社會即將來臨,臺灣民眾卻陷入眾多退休議題困境。 究竟該怎麼打造樂退生活,避免自己成為「下流老人」? 想像一個情境。 你在黎明的天光中醒來,3坪大的套房裡塞滿舊報紙、髒汙的碗盤和沒有換洗過的衣物。 你口乾舌燥,四肢發軟,腦袋昏沉。 你打算起身吃藥,於是先用枯槁的手臂撐起上半身,再蜷曲起身體,將足尖很艱難地試探地下。 當你終於在床鋪上坐起時,忽然想起另一半已經離世很久了,子女又正在遠方,為此你開始盤算著如何在沒人打理的公園座椅上度過一天,只為了省下不多的退休金……

  5. 2023年11月1日 · 「當前,臺灣民眾在退休議題上最大的擔憂是『活得太久又不健康』。 」國立政治大學金融學系教授楊曉文如此說道。 根據國發會統計,早在1993年,臺灣老年人口就已突破7%,成為高齡化社會,且預計在2025年成為高齡社會,代表著臺灣老年人口比例即將超過20%。 平均餘命的增加,伴隨而來的是人們在老後可能長期處於不健康的狀態,造成醫療成本提升、長期看護成本增加,加上通膨持續發生,原本預期足夠的退休金難以支應預料之外的長壽缺口。 楊曉文指出,通膨可從2個層面剖析:第1層是來自於物價民生用品的通膨,若民眾在規劃退休金時,沒有考量到這個因素,在資產的累積上就會非常吃力。 因此,若單純以銀行定存的利率來累積資本,會是相對沒有效率的方式,甚至還會有部分資產年年都被通膨巨獸吃掉。

  6. 2019年6月1日 · 日本少子高齡化現狀下保險業的挑戰. 日本的平均壽命愈來愈高,而小孩出生率卻愈來愈低,於是造成國家少子高齡化的現象,且此一現象在未來將愈發嚴峻。 在此社會現象下,民眾的退休年齡整體延後是一種必然趨勢,但儘管如此,日本的人口撫養比依舊遠高於世界平均水準。 據世界銀行發布的資料顯示,二 一七年日本勞動人口撫養比為67%,即100個勞動人口要撫養67個非勞動人口;世界平均水準為50%,即2個勞動人口撫養一個非勞動人口;大陸的人口撫養比為40%左右。 勞動人口占比愈來愈少,意味著青壯年的生活負擔愈來愈重。 青壯年的負擔愈重,消費能力就會下降,購買保險的意願也就隨著下降,保險業發展也將面臨嚴峻的考驗。 日本保險業的挑戰主要有以下3方面: 其一,青壯年不敢消費。

  7. 2023年7月1日 · 整理 育瑋.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3 年 7 月 1 日. 0. 206. 年輕世代有許多創造力,也對許多事物有獨特的見解;對於年輕世代來說,他們勇於表達,把自己所思所想分享給團隊夥伴和主管,但也經常「誤傷」同儕。 團隊主管究竟該怎麼和年輕夥伴溝通? 又該怎麼「淬練」出年輕夥伴的「雙贏人生」? 正如《雙贏人生》作者張睸峭在書中所提,面對新世代年輕人時「請告訴他們,為何而做」。 新世代年輕夥伴擁有較大的獨特性與創意,更傾向先瞭解事情的核心價值,才能找到執行力和動機;因此,溝通成為帶領年輕夥伴的主要課題,要怎麼說出年輕夥伴聽得見的話? 又該如何給予肯定,讓夥伴在從業道路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