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3年前,林培源是冉冉升起的文学新星、连续两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郭敬明旗下当红青春文学杂志《最小说》的签约作家,他的第一本小说《薄暮》光版税就有4万多。 比他大7岁的默音则刚刚在文学圈崭露头角,第一本科幻小说《月光花》要在事发3年后才出版。 当时,默音的抄袭指责发出后,林培源选择沉默,粉丝竭力维护,事情不了了之。 “也许我现在也是一个立得起来的写作者,说林培源没有人会说是在向他泼脏水,事情被更多网友看到了。 ”默音说。 这次,指责在网络上持续发酵了3天后,林培源作了公开道歉。 “但他的道歉信并没有在微博同时转给我,我是从朋友那里才知道的。 ”默音觉得,这个迟来的道歉并不是那么真诚,也表示不想私下和林培源有联系。 抄袭频发,旧事再提.

  2. 3月20日,作家林培源就其在2009年发表的《黑暗之光》涉嫌抄袭默音《人字旁》的批评和质疑,发表了道歉信。这封道歉信里,林培源认为自己对《人字旁》进行借鉴而非简单文句抄录。

    • 概览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创作来源

    2016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展开7个同名词条

    《以父之名》是林培源沉寂四年之后精心打造的长篇小说,是与作者一同成长起来的作品,于2016年12月上市。

    本书以“复调式”的四个章节,分别从两代人不同的视角出发,叙述了一系列关乎“异乡人”“逃离”与“故乡”等主题的故事。

    主要人物阿喜、秋蓝、阿霞三位均为身在异乡的年轻人,三个人都因缺失“父亲”而留下浓重的精神创伤。小说以阿喜为主线人物,讲述其逃离潮汕故乡,游历广州、广西等地的经历。不堪忍受暴力的母亲把年幼的阿喜丢下留在潮汕老家,成年后,阿喜离家出走追寻母亲踪迹,在广州和广西两地,他分别遇到秋蓝和阿霞两位女性,在与两位性格迥异的女性的生活中阿喜经历了自身的升华,从“逃避”到“面对” 。结尾从阿喜父亲的视角出发,将一切事由原委完整交代,更为真实淋漓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为整部作品画上了完整的句号。

    小说里充满人性挣扎的张力,人与世俗道德的激烈交锋,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喟叹,一往不复、颠沛流离的游子情愫。拥有贫瘠和痛苦回忆的阿喜,即便逃离了故乡也无法走出偏狭的桎梏,善意却淡漠,实诚却别扭;家庭关系紧张、生存环境一度酷烈的秋蓝,像被毒药浸透的娇艳的花,欲挣脱而不得,只能高傲又卑微地活着……作者善于剖析笔下的人物。他们,是一群立体而多面的“逃亡者”,他们拥有一个广袤又孤独的精神世界,而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是“归”与“离”之间剑拔弩张的博弈,是万劫不复时蓦然回首的温存。

    林培源,青年作家,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作者,1987年生,曾获2007年、2008年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首届“The Next文学之新”全国新人选拔赛12强选手,文学硕士,2015年考入清华大学攻读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第四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获得者。作品发表于《最小说》《花城》《山花》《青年文学》《青年作家》《广州文艺》《文艺风赏》《创作与评论》《西湖》等刊物,已出版作品:《钻石与灰烬》、《第三条河岸》、《南方旅店》、《欢喜城》、《锦葵》、《薄暮》等六部作品,在青少年读者中积累了较高人气。

    两三年前,我写过一个叫《奥黛》的短篇小说,发在《山花》(2014年3月刊),讲的是一个潮汕男人娶了越南新娘,后来越南新娘跑了,留下孤独的中年男人独自面对生活的故事。这个作品和《第三条河岸》、《钻石与灰烬》两部小说集收录的中短篇有了些“异质”的元素。我试着借一个外来者(小说里是指越南新娘)的目光来打量我生活的潮汕小镇,但我并没有正面去写这个越南女人的心理。写完这个小说,我有些“不过瘾”。2015年4月考完博之后,我琢磨着,动手写了三万多字的一个中篇(后来成了小说的第一部分,发在《青年文学》上)。写成长篇时我又重新虚构,从一个年轻人离家之后开始写起的,而他“父亲”和母亲的故事,则放在了最后一部分来写,是一个不顺从线性叙事的作品。

    我从深圳、广州一路到北京求学,对老家的感觉很复杂,自己好像是一边离开一边回归。当然,回归指的是在小说里。我写得较满意的作品,没有一部是和家乡脱离关系的。我在小说里经常会处理父子之间的关系,借此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那种复杂的情结。我写过一个短篇叫《一个青年小说家的肖像》,写的是在外求学的青年回乡之后发生的故事,通过父子之间的冲突与对话来具体呈现他与故乡的关系。当然,或许我对老家的人和事,依然会存在偏见和误解。我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会试着去理解,去靠近它。《以父之名》其实处理的也是同样的问题,文学并不是要居高临下去做道德批判,而是要抵达某种理解的同情。我对我的故乡潮汕其实是越来越陌生了,但我会在作品中不断去书写,试着去发现一个我从未发现过的、被忽略掉了的故乡。

  3. 林培源,1987年12月8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中国当代作家,清华大学文学博士。 2007—2008年,连续获得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4. 林培源从小的见闻,加上好奇心和想象力,构筑了他的小说世界的砖瓦和精魂。林培源自小记性好,他能记住很久之前与朋友见面的准确时间,以及房间各种摆设的细节。

  5. 除了讲述与故乡以及成长历程相关的人与事,林培源更将部分方言运用到小说中,令作品充盈着独具特色的地方气息。 他着眼于小人物在绝望与灰暗境遇中做出的选择,却在烟火气息中透出神秘感,营造亦真亦幻的气氛。

  6. 林培源,1987年生,广东汕头澄海人,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美国杜克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2017—2018),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小说叙事研究。 曾获两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第四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作品入选《2019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