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9日 · 社會實驗:神父廟街開餐室 派飯招聘助更生. 文章日期:2023年07月09日. Share. 今年76歲的胡頌恆神父在1985年來港,2000年代末開始服務廟街一帶,至今14載。. (馮凱鍵攝). 【明報專訊】疫情過後,「復常」成為了社會心心念念的關鍵詞,貧窮卻依然令基層過着 ...

  2. 2024年3月17日 · 林文佳說中心一直服務荃灣區內的劏房街坊他們接觸大量在家裏要跟阿媽搶枱食飯做功課」,想有溫習空間的小學生她續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這些居住劏房的小學生長時間留在家中上網課與家人你眼望我眼好悶」,跟街外人缺乏溝通到疫情緩和重返校園未必適應環境學習進度落後。 她跟中心同事想:「會否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他們(基層學生)好好溫習? 可否請到一些哥哥姐姐(義教),或者讀書的peers(同儕)? 」他們物色荃灣區劏房單位附近的空間,還想着「怎會有人那麼傻,(免費)讓出空間給我們用? 」剛好Paul願意騰出他一間茶餐廳的地方讓學童溫習做功課,茶餐廳一周3天提前打烊,那3天的下午6至9時提供空間及晚飯,希望養成學生定期溫習的習慣。

  3. 2022年8月14日 · 政府於2019年推出10億元資助計劃,非政府機構可以短期租約形式申請使用由地政總署管理的空置政府用地,政府會提供基本復修工程費用資助。 關草聯與非常香港合作,申請租用水渠道閒置土地,租約由去年12月開始,為期4年9個月。 土地約4000呎大,關草聯打算將四分之一用作興建照顧者支援中心,其餘開放為公共空間,Sam希望將來中心可以成為劏房的延展空間,「其實我們的對象好多都是住劏房的照顧者,同埋劏房照顧者的小朋友、長者,他們都好缺乏社交,所以我們希望可以配合公共空間,讓跨年齡、不同類型的人,有更多擴展自己網絡的可能」。

  4. 2022年8月14日 · 【明報專訊】依山而建的華富邨運用平台、梯狀斜坡、大廈及通道設計方便居民漫步其中,並配合栽種植物的位置及品種,創社區空間凝聚居民。 近年新建屋邨則以升降機塔及行人天橋改善屋邨內外交通。 新華富邨散落5塊地皮,如何接駁各座大廈,如何令居民從一個角落走往另一角落時沿路享受好風景,是設計師需要解決的難題。 「四通八達」的通道. 上兩周回顧了平台、天台平台及雙塔式大廈如何便利居民的日常起居,未及探討的是下邨舊長型大廈如何令華富邨更「四通八達」。 華富邨屬屋宇建設委員會在港島的第三個項目,這裏的舊長型設計可以說是與同系的西環邨一脈相承。

  5. 2022年12月18日 · 位於舊大埔警署的綠匯學苑,是她認為較相容(compatible)的例子,營運方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沿用飯堂位置作低碳飲食餐廳;主樓房間作教育營舍;羈留所及槍房則是古蹟展覽及教育徑一部分。 加上嘉道理具備專業生態知識,能保護毗連警署的鷺鳥林。 建築隱身山丘,正門低調,鮮有路人經過,但建立到口碑,吸引訪客慕名到訪餐廳。 疫情雖影響營舍收入,但餐廳有烹飪活動,另有切合理念的社區互助店,故仍可如常營運。 相反,虎豹樂圃未見開拓餐飲或其他收入來源,疫情更影響課堂和參觀活動。 景賢里計劃 勝在不貪心. 「疫情令申請者今後多了營運考慮,如第六期的芳園書室,在計劃書已寫到萬一有疫情,哪些活動可轉到網上。

  6. 2022年9月11日 · CULTURE & LEISURE / CULTURE. PAST ARTICLES. ways of seeing:鑽進街道微絲血管 區區後巷 處處創意. 文章日期:2022年09月11日. Share. 後巷的商戶延伸簷篷,有些會在對面擺放椅子、張貼餐牌,擴大自己的店舖空間。 (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政府展開「打擊衛生黑點」計劃,早前副政務司長卓永興到後巷衛生黑點視察,指市民胡亂棄置電單車、通渠王貼街招「亂咁整到好似一塊塊膏藥咁」、後巷擺滿盆栽如後花園,誓言要維持好香港清潔,整理市容。 在建築系學生朱采妮(Melanie)眼中,這些亂象卻是充滿個性、展現草根文化的有趣景象。 在黑暗、骯髒的表面下,後巷更是一個自由、充滿創意的公共空間。 真正的公共空間?

  7. 2022年8月21日 · 【明報專訊】華富邨累積幾十年數以萬計的故事,有平淡的家庭生活鄰里關係,有駭人聽聞的傳說奇譚,留住和分析這些日常記憶,將有助居民過渡到新家園。 搬遷後,華富邨的文物建築應否及如何保育、現址的規劃應如何與新華富邨配合? 參與式規劃將有助我們理解居民對這些問題的想法。 都市傳說與社區的關係. 上周我們討論華基樓的天橋如何便利居民時,提及華富道地下通道有都巿傳說。 事情是這樣的:通道北端的樓梯可再行落華清樓或走上華富道,但南端的樓梯只往下,這條樓梯旁有道重門深鎖的鐵閘,據說就是《怪談》「棺材房」的場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