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11日 ·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見圖昨日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大會就今次大會三個關鍵詞創新動力」、「創新生活」、「創新合作」,分享香港特區政府在這三方面的願景和工作她表示大會選在澳門進行彰顯了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使命。 「香港和澳門是大灣區的兩個核心城市,我們一定會攜手作出貢獻。 林鄭月娥致辭時表示,科技創新需要澎湃的動力,特區政府近年為「創新動力」投入過千億港元,涵蓋八大範疇,相關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初創企業聘用的人員由2017年的6,000多人倍增至今年約12,000多人、有數間本地公司已經成為「獨角獸」企業,而過去兩年多通過上市集資的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已有24家,它們總市值達5,400億港元。

  2. 2021年6月13日 ·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在中國共產黨與一國兩制主題論壇上致辭時表示過去兩年香港出現了危害國家安全的極大風險在黨的領導下中央始終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堅持一國兩制原則堅守對一國兩制的初心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對理想的堅持對信念的堅定和來自共產黨制度優勢的自信。 (林鄭月娥致辭全文刊A13版) 林鄭月娥表示,中國共產黨和中央政府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開創性構想,「唯有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理念,真正關心香港同胞福祉的中國共產黨才能實行這樣開明的制度。 她指出,由上世紀六十年代通過「三趟快車」、安排東江水供港,到回歸後出台一系列惠港政策,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心繫香港同胞,為港人謀福祉的一貫立場。

  3. 2019年3月18日 · 林鄭月娥約於下午4時再度現身禮賓府後先與一班小朋友觀看木偶劇及向多名義工頒發獎狀其後則移至另一個空間較大的地方企定定讓市民與 ...

  4. 2019年7月10日 ·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在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時逐一回應社會近期提出的訴求她形容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已壽終正寢」,指修例工作是徹底全面停止」。 對於有人要求特赦涉嫌干犯法律之人林鄭月娥直言該要求違反了香港的法治精神她強調在基本法下所有檢控工作均由律政司作出不受任何干涉,「我們須要依法辦事才能夠展示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 昨日是行政會議暑假休會前的最後一次會議,林鄭月娥在會前見記者時,用近40分鐘清晰回應社會訴求。 政府從未作「暴動」定性. 林鄭月娥說,近日看到香港社會出現了兩種場面,一種是數以十萬計的市民很和平、很理性、有序地參與示威遊行,表達意見訴求,再次展示香港言論自由的可貴和香港人的素質。

  5. 2019年8月25日 ·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杜思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承諾建立溝通平台並於昨日首次就此諮詢各界人士意見她昨日會後在fb發帖指明白目前社會的怨氣很深不期望對話能夠輕易解開死結但持續抗爭並非出路在呼籲停止暴力的同時也必須為解開社會更深層次的死結提供出路。 「經過兩個多月,大家都累了,我們可否坐下來談一談? 」她希望全社會一起推動對話,通過溝通去互相理解、放下和寬恕,並承諾特區政府必定繼續用心聆聽意見,找出社會不滿的根源和解決方向,最終達至改變。 林鄭月娥昨日邀請希望解開社會困局的「有心人」,到禮賓府分享有關搭建對話平台的想法,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等政府官員出席。 邀「有心人」聽「搭台」意見.

  6. 2019年7月30日 · 2019-07-30. 林鄭月娥率特區政府司局長見記者譴責暴力事件。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靜 北京報道修訂逃犯條例的爭議出現以來香港出現長時間大規模的遊行示威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是否適合繼續執政? 會否因此辭職? 中央如何評價她的表現? 昨日國新辦記者會上,數家媒體提到上述問題。 對此,國務院港澳辦新聞發言人徐露穎昨日表示,中央政府將繼續堅定地支持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團結和帶領香港各界共同維護好香港繁榮穩定的政治局面。 中央對暫緩修例表支持理解. 徐露穎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林鄭月娥自從2017年上任以來,帶領特區政府管治團隊積極施政,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7. 2021年4月28日 ·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時被問政府會否對夏博義採取行動時表示特區政府現階段未看到有需要但若有人投訴或出現大律師公會違反香港法律的情況政府就需要採取行動香港中聯辦發言人日前批評夏博義就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等人組織或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案的判決散布歪曲言論公然為違法者張目為暴力者開脫對執法者抹黑對司法者施壓並質問夏博義這種與外國有着緊密聯繫的反華政客怎麼可能履行大律師公會此前聲明中所宣稱的維護特區法治基本法支持一國兩制』」? 發言人直指縱容夏博義繼續擔任主席,無異是對大律師公會的最大諷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