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目前電腦掃描和組織化驗是診斷癌症的必要步驟,那麼基因檢測又能否有效診斷癌症呢? 陳醫生引述一個2,000多名參與者的研究,研究中檢測參與者血液內的循環腫瘤細胞 (Circulating Tumor Cells),再追蹤他們患癌的比率。 結果很參差,有些癌症如肝癌的準確比例較高,但以腸癌來說就只有一半能成功找到,顯示基因檢測並未能準確診斷早期癌症。 檢測基因最廣泛-NGS. 近十年基因檢測科技發展蓬勃,自然衍生出多種檢測方法及儀器。 陳醫生指通常會以癌症種類來決定用哪一種檢測方法。 在眾多基因檢測方法之中,以採取次世代定序技術NGS(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的基因檢測廣泛性最高,準確度也有保障。 有檢測公司產品可一次全面檢測幾百個基因上的突變。

  2. 「十年心臟病發風險評估」是將病人已有的風險因素放入電腦數學模型, 以計算各種心血管疾病如十年內心肌梗塞的風險, 但所預測結果仍可與真實情況有出入。 心臟中心主任林家慶醫生解釋: 「每名患者風險因素出現時間不同,如剛確診患糖尿病與已患糖尿病5 、6 年的患者, 輸入資料後, 所預測的風險指數會相若, 但二人的風險程度實際上卻是有分別的。 」至於I M T ,理論上, 頸動脈血管內壁厚度與心腦血管病發風險是掛勾的, 但儀器量度內膜厚度的實際數值會較少, 故誤差較大。 「即使量度結果顯示中膜內膜厚了, 病人亦未必能完全明白數字的重要性, 對提高警覺並無幫助。 血管硬度轉化成血管年紀.

  3. 2020年4月號. 撰文: 陳秀清. 隨着醫學界對腫瘤的認知更進一步,可以肯定的是,治療癌症,現時所採取的已非千篇一律的套餐式方案,而是根據不同病人的不同情況,作針對性的個人化治療。 精準醫學 (Precision Medicine)正是個人化治療的體現,用於癌症治療上,它指透過基因檢測,掌握腫瘤的突變基因,然後找出相應治療方案,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等。 有別於以往的單一基因檢測,現時透過全方位基因分析可一次同時檢驗幾百個與癌症相關的基因,找出可用藥的基因突變,為採取針對性治療方案鋪路,最終有望提升戰勝癌症的勝算。 正因每位癌症患者的腫瘤特性也是獨一無二,全方位基因分析的出現也就更能實現更精準的個人化治療。

  4. 2016年07月號. 《健康自由行》. 醫生: 黃煜醫生. 撰文: 張少萍. 腎病分有很多種類,其中一種是糖尿腎病。. 糖尿腎病顧名思義,病症的出現源自糖尿病,兩者關係互相緊扣,分不開。. 糖尿腎病是本港末期腎病的頭號殺手,在已發展的先進國家包括香港,每十名 ...

  5. 2022年1月號. 醫生: 林嘉安. 大腸癌為本港常見癌症。 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最新癌症數字顯示,2019年,本港大腸癌新症達5556宗,死亡人數僅次於肺癌,位列致命癌症第二位。 約20-25%腸癌患者確診時已屆第四期,即腫瘤已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亦有三分一患者經手術切除後仍出現復發及轉移。 擴散性腸癌即癌細胞由腸臟的主瘤,轉移至身體其他部分,並形成「新」的腫瘤。 理論上,腸癌可以擴散至身體任何部位,不過當中又以轉移至肝臟、淋巴及腹腔最為常見。 病徵期數未必成正比. 擴散性腸癌的典型病徵包括大便習慣改變,或與轉移位置相關的徵狀,如肝轉移時出現上腹脹痛,頸淋巴轉移則頸部腫脹,腹腔轉移則有腫脹及腹水,但亦有個別個案,全無病徵。

  6. 2015年11月號. 《健康自由行》. 醫生: 張寬耀醫生. 撰文: 張少萍. 病人從醫生口中接到患上肺癌的噩耗,猶如被判以「時日無多」的罪名,無不感到傷心和絕望。. 發病率和死亡率「雙高」的肺癌的確令人生畏,幸而醫療科技發達,治療癌症的新療法陸續出現 ...

  7. 糖尿病分為一型及二型兩種,一型糖尿病患者體內已完全沒有胰島素分泌,而二型患者則主要反映胰島素敏感度不足的問題;現時香港大部份糖尿病患者屬二型糖尿病。 黃醫生一再強調及早就醫的重要性。 一旦患上糖尿病,即代表體內的胰島β細胞僅餘六成左右,每年更會下降4-5%。 按此推算,患者10年後體內的胰島素細胞僅餘一成,屆時控制血糖更難上加難,因此相當多超過10年病史的患者需要胰島素的幫助,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不可少. 糖化血紅素 (HbA1C)可反映病人過去2-3個月內的平均血糖水平。 黃醫生建議成年患者將糖化血紅素的濃度若能維持≤6.5%,70歲或以上患者維持≤7%的水平,併發症出現的機會將大大降低。 若不幸患病,患者唯有按時服藥、適量運動、飲食均衡三管齊下方有望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