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7月5日 · 論語就是一本不錯的書,用其實沒有人知道是不是真的孔子當年說的話來反思自己的人生觀,只要跳脫經典的束縛,讓自己發揮想像力,其實很多地方是可以去辯證的。 那麼,回到旅館,打開這盒「論語精選大富翁」,我和我老婆才發現,原來這不是惡搞玩具(其實也沒人說他是惡搞玩具啊! 只是我自己誤會),在這盒大富翁中,真的認真設計了許多讓我們一邊玩遊戲,一邊重新認識孔子弟子故事,以及一邊重新閱讀許多經典論語解釋的橋段,意外的還真的能在笑鬧中帶著一點增長知識的趣味。 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玩! 讓我幫遊戲想個故事背景.

  2. 2014年6月23日 · This video is unavailable. Watch on. 一、漫漫長征:反冒險性的「逃亡」之旅. 「 The Banner Saga 」不像主流遊戲喜歡的那樣讓你探索地圖,來到城鎮後也沒有不真實的深入民宅翻箱倒櫃,當然更沒有什麼讓玩家練功解鎖支線任務之類的設計,遊戲的進程完全捨棄了玩家自身的自由冒險,而是透過遊戲背後一隻看不見的手,推動玩家往一條必然的道路前進。 可是這個設計卻正好非常相符於遊戲的背景主題:「逃亡」。 玩家會在這樣的過程中深切的感受到:帶領一群戰士要去尋找一個未知的希望,以及帶領一群難民要逃離鋪天蓋地而來的恐懼,那種真實的「長征」氛圍。

  3. 2015年1月19日 · 鳥人這部電影透過一鏡到底的手法,把這樣的心情立體的、逼真的、讓人喘不過氣的呈現到我們的面前,逼創作者們回憶、直視這份血淋淋的辛酸。 電影中的第三層揭露有一點超現實,但卻又比任何形容更真實。 鳥人常常超現實的想著超級英雄在跟自己對話,想著紐約市被怪物入侵,想著自己彷彿鳥人般超越一切、昇華飛翔。 這或許可以簡單解釋成男主角的精神分裂,但如果從同樣身為創作者的角度來看,這無疑就是當我們創作時不斷跟自己對話並且想要擊敗自己的那種心情,我們要擊敗過去的自己、擊敗懦弱的自己、擊敗無能的自己。 然而,當觀眾給予舞台上的我們一些掌聲,他們看到的,是我們真正的生命嗎? 這就可以理解,當男主角最後打開窗戶,他看到影迷的祈福、媒體的熱捧、觀眾的期待,但是誰真正理解了他內在的創作勝利?

  4. 2007年11月29日 · 當然 Lingoes 靈格斯詞霸 2.0的下載安裝包已經整合了基本的辭典 ,到下載網頁選擇簡體或繁體中文的主程式,安裝完成後就直接內建「維科英漢、漢英辭典」和各種在線辭典,基本上對我來說已經可以符合日常使用需求了。 當然,你可以到「 辭典庫 」下載各種附加的辭典,雖然繁體中文的辭典不多,但是 繁中用戶可以正常使用簡體中文的辭典 。 基本上下載辭典後, 直接雙擊辭典檔案便可以安裝(*.ld2) ,然後你可以在彈出視窗中選擇要將新的辭典加入「索引組(用主程式查詢)」或「屏幕取詞組(滑鼠取辭查詢)」。 ( 但是有些辭典在我的電腦上會安裝失敗,例如牛津辭典等 ) 下面我們就從官方提出的更新,搭配我自己的使用心得,來看看這一次Lingoes靈格斯詞霸2.0帶給我們什麼新功能:

  5. 2014年5月7日 · 「 Child of Light (光明之子) 」在這裡有點像是綠野仙蹤的成熟版,小女孩來到了神奇的魔法國度,並且逐一認識許多與眾不同的朋友,在光明之子中有個性截然不同的小丑兄妹、膽小的矮人魔法師、視錢如命的老鼠弓箭手,還有要找回族人尊榮的遠古戰士,要報家人之仇的海族遺孤,還有一個從頭跟到尾的守護光精靈。 雖然有眾多的夥伴,但遊戲成功的讓每一個角色都顯得重要,都具有自己的故事,都會讓玩家產生情感。 夥伴之情的建立,除了透過常常會自動觸發的對話外,還有每一個夥伴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支線任務,也是讓玩家更能代入團隊間如何建立起合作情誼的過程。 不過更經典的是「 Child of Light (光明之子) 」的戰鬥機制設計,是的,就是戰鬥本身。

    • 柳應廷1
    • 柳應廷2
    • 柳應廷3
    • 柳應廷4
    • 柳應廷5
  6. 2017年2月8日 · 這是我一直以來在電腦玩物中提倡的工作方法之一,無論是最近寫過的「 大腦 SPA 筆記方法 」、用「 心智圖整理思路的技巧 」,乃至於多年來我個人一直「 使用 Evernote 當作第二大腦 」的工作流程,都和這個思路有關。 而「 Dynalist 」以大綱清單的形式,內涵筆記整理、任務管理的功能,幫我們在簡潔但又變化多端的介面中「 整理思緒 」,這個工具最好的精神說明,或許就是我之前寫的這篇文章:「 [筆記術-6] 解除壓力與焦慮的大腦 SPA 筆記術,起碼每週做一次 」,文中的方法正好在 Dynalist 上可以優雅舒適的實現。 Dynalist 與 Workflowy、 Evernote:

  7. 2021年8月25日 · 作者: Esor Huang 8月 25, 2021. 當我們規劃好專案的工作流程、要做的待辦清單後,根據不同的需求,其實會需要不同的「檢視方式」 ,所以像是 Notion 這樣的工具,透過資料庫的設計就可以展現不同情境下的不同需要(可參考: 用 Notion 整理閱讀學習、研究筆記資料庫,超完整的圖解教學 )。 例如: 有時候要根據專案,看到每個專案接下來各自的工作清單,並進一步拆解。 有時候只要聚焦今天要完成的待辦清單。 有時候則要看到的是這個月、這一週的待辦清單,並進行時間安排。 有時候要聚焦的是需要花時間構思的任務清單,或是可以利用零碎時間完成的瑣事清單。 上面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檢視需求,其實背後都是同樣的專案、任務工作流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