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楊凡 blog 相關

    廣告
  2. 自訂網域。添加部落格。 連結社群媒體。 發送電子報。 免費託管。 99.9% 的正常運行時間。 .blog解決方案為您量身訂製。免費架設網站和商店。

    • 免費網站

      100+免費設計師模板!

      10分鐘創建一個網站

    • 免費試用

      0門檻開啟所有高階頂配功能

      各種網站功能一應俱全

搜尋結果

  1. 2016年5月26日 · 1. 讓資料來源「個人化」且「自動化」,開始長期累積. 首先,我會建立自己獨一無二的資訊來源,並且讓這資訊管道自動化,每天把可能需要的資訊送到我的手上,而我可以在一個沒有額外干擾,統一簡潔的介面中處理分配這些資訊。 這裡最好的工具仍然是所謂的「 RSS 閱讀器 」。 我自己利用 Feedly 這個服務,收集研究主題相關的部落格與網站,當這些來源有新文章發表時,我就可以在自己的 Feedly 閱讀器統一瀏覽。 我每天早上會花大概 30 分鐘的時間做資訊的快速篩檢,如果一天內還有其他空檔,也會打開 Feedly 看看,累積各種以後可能會用到的資料。 我一向不喜歡把綜合性大媒體網站當作我的主要資訊來源,因為那等於是讓媒體決定我要看什麼。

  2. 2018年5月31日 · 《 知識內容寫作課 》是我最近負責編輯的新書,作者是「 泛科學 」的總編鄭國威。 會做這本書,同樣是源自我自身的需求。 我很好奇: 泛科學上的文章,是如何可以把專業知識寫得有趣生動,獲得廣泛傳閱,又同時有破除謠言的正向效果,或是傳遞新知的學習效果。 泛科學上的許多作者,可能是科學家、心理學家、醫師或各領域的學者專家,他們傳遞著各種經過研究統計而產生的知識。 而且不只如此,這些原本好像教科書上的知識,經過他們的寫作,有了不一樣的轉變: 變得親切,跟我們的生活相關。 變得有用,可以解決我們的真實問題。 變得好懂,讓我們一般人也能輕鬆理解。 並且變成讓我們也想分享、傳遞給別人的知識。 我雖然不是學者、研究者,但這幾年也在自己的工作方法、時間管理、筆記技巧與數位工具上愈鑽愈深,這時候更能感受到:

  3. 2015年5月16日 · 一分鐘學會幫你理出頭緒的筆記 3 層空間格式法. 作者: Esor Huang 5月 16, 2015. 今天,想來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已經實踐了一段時間的「筆記改良格式」,我稱呼他「 筆記的三層空間法 」。 長期追蹤電腦玩物的朋友都知道,我常常會思考如何修正自己之前的方法或觀念,尤其當一件事情實踐一段時間並遇到大小問題時,只有改變或調整自己的做法,才是增進效率的最有效方法,而這篇文章想分享的筆記改良格式,針對的就是「怎麼讓一則記錄筆記更加有效? 」的問題來進行筆記格式的改良。

  4. 2017年9月18日 · 快樂並投入當下的理性作法:我們會需要的做得到技巧. 作者: Esor Huang 9月 18, 2017. 兩個禮拜前,我在 電腦玩物 撰寫的「 來自 TIME 的快樂科學秘密:投入時間當下 」一文,獲得很多讀者的迴響,有位讀者還留言說到:「我以前很容易焦慮未來的事情 ...

  5. 2018年2月18日 · 我發現這個練習步驟,會讓「用說的寫文章」產出的內容品質更好,你也可以試試看。 小結: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要跟大家介紹的新習慣,就是嘗試在生活零碎時間裡,或是生活中那些你無法動手打字的情境中(但要安全的情境),練習用說的去思考問題、激發靈感,利用「 語音轉文字工具 」幫你用說的把文章寫出來。

  6. 2018年6月29日 · 「擁有熱情」不一定是尋找喜歡、興趣與好奇,而是刻意練習. 作者: Esor Huang 6月 29, 2018. 我常被這樣問:「Esor為什麼維持寫部落格這麼多年? 當年是如何找到這件讓自己充滿熱情的事? 又是如何確定投入? 無論是雜誌採訪,或是讀者來信,還是身邊親友的好奇,但這裡的出發點,都是:「 Esor 找到了一件他喜歡又充滿熱情的事情」。 可是這個出發點,卻和我當初想的,甚至跟我現在維繫「持續去做」的想法完全不一樣。 如果簡單說結論,我並非是找到一件自己喜歡而又充滿熱情的事情。 更正確的說法是: 我練習著自己可以「 改變 」,能夠創造「 成果 」的事情,於是逐步建立了自己的「 具體願景 」,而熱情就在這樣的執行過程中發生。 不是去找到熱情,不是用熱情來支持自己的目標。

  7. 2017年6月25日 · 今天這篇文章,就整理我自己累積多年做筆記方法的「七個反思」,並分享我如何寫出有效筆記的七個方法。 要重申並非是只能這樣做筆記,而是或許可以提供大家一些不同想法與參考。 這篇文章的前因後果: 「前因」:之前我在電腦玩物寫了一篇:「 關於「時間管理」不是什麼? 我的七條反思 」,有些讀者很喜歡那樣的反思,所以也希望我針對自己常常提到的「筆記術」,來分享我的經驗反思, 「後果」:對於作筆記有需求的朋友,歡迎參考我最新的一篇經驗總整理:「 給 2017 知識工作者與學習者的推薦工具及精選方法特輯 」。 1. 雙倍的時間: 當我花了很多時間整理書櫃、整理出筆記,但未來真正需要裡面的筆記時,卻常常一樣要花很多時間找出來,這就是「 雙倍的時間花費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