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0月26日 · 分享:. 今年樓市受種種因素影響,成交較為淡靜,成交量按年下跌38%;但同期樓按取用宗數在轉按需求仍強烈的支持下,跌幅不足2成。. 究竟為什麼港人熱衷轉按?. 今年1至8月,一、二手公私營住宅的成交註冊宗數約34,700宗;較去年同期的56,200宗下跌 ...

  2. 2023年11月27日 · 施政報告推出樓市減辣措施一個月暫時對樓市刺激作用似乎不太顯著發展商新盤持續劈價地價低迷賣地頻現流標多家大行相繼下調明年本港樓價預測。. 本港樓價今年初7%升幅全數蒸發,自2021年高位回調約21%,是否進入結構性下跌周期?. 《ET財智TALK ...

  3. 2023年1月11日 · 1月8日起香港及中國內地恢復免檢疫通關不少意見認為利好香港樓市但看好後市的準買家應該留意通關其實對樓市不會有多少直接影響主要的利好因素都較為間接。 仍是本地買家為主 上周末受通關消息刺激,一手市場錄得約70宗成交,較前周 ...

    • 環球資金充裕 股樓成為追捧對象。自去年初以來,歐美因疫情打擊而大舉放水救經濟,單是美國就狂擲3萬億美元,其所產生的溢出效應亦令全球水浸,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自然成為游資停泊之地,去年底本港銀行體系結餘增至逾4,500億元高位,銀行存戶款項更一度高近15萬億元。
    • 低息環境減供樓壓力。其次,美息低企,港按揭利率低位徘徊。去年3月,美聯儲局為紓緩疫情衝擊,大幅減息1厘,其後更明言2023年年底前維持低息不變。影響所及,本港最優惠利率(P)至今雖未有相應調低,但以銀行同業拆息(H)計算的按息,因市場水浸拾級而下,一個月拆息降至平均約0.12厘,貼近美息水平。
    • 樓市供需長期失衡 樓價居高難下。據地產代理統計,在最近的三個財政年度,私樓平均每年總供應量僅約1.32萬個單位,與其對上七年的年均2.01萬個相比,大幅下跌34%。
    • 新盤累積巨量購買力 料將陸續釋放。眾所周知,去年香港爆發疫情後局部封關,並多次收緊防疫措施,令發展商相應減慢推售新盤。據統計全年,截至12 月29日,一手私樓買賣登記量下跌28%,至僅約1.49萬個單位。
  4. 2024年5月23日 · 本港樓市全面「撤辣」後一度出現小陽春,惟最近陷入拉鋸,形成「成交量升價跌」格局。. 新盤實行「以價換量」策略,掀起上輪業主撻訂疑雲,二手市場亦承壓。. 傳銀行因應資金成本及信貸風險陸續收緊按揭審批申請,對後市影響有多大?. 本港首季負 ...

  5. 2024年3月25日 · 本港樓市全面撤辣接近一個月無論新盤或二手成交都較撤辣前倍升摸貨」、「西餅客等久違了的地產界名詞亦相繼重現惟不少分析仍看淡後市認為成交轉活不代表樓價止跌面對更多新盤推售一輪興奮後樓價或

  6. 2023年1月4日 · 2022年本地樓市受利率上升及新冠疫情影響樓價下調約15%二手成交量亦縮減。 展望2023年,加息及疫情的影響淡去。 疫後經濟復常料會刺激經濟及樓市;但另一方面新盤供應積壓,卻會制約樓價的反彈幅度。 因素1:疫情影響淡去. 如無意外,香港及中國內地會在今年恢復免檢疫通關,加上海外入境取消強制檢測,香港料可重拾接通中外的中間人角色。 由於印花稅等辣招,加上對非本地收入樓按申請的限制、國內限制資金外流等因素,通關可能未必會直接刺激內地或海外資金大量流入本地樓市。 但對外人流恢復,料可刺激本地多個受疫情影響的行業。 經濟前景向好、加上樓價比高位有明顯下調,或刺激購買力入市。 此是市場上部份分析看好樓價可回升的主要理據。 因素2:新盤供應積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