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全球化(二)之歐洲經濟統合篇 | 歐Look網上教學平台
      • 經濟統合 鑑於合作理想,成績顯著,這六個國家在1957年另外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以歐洲市場一體化為目標,逐步除消更多貨物的邊境關稅和簡化其進出口手續。 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國家亦愈來愈多:1973年有丹麥、愛爾蘭和英國;80年代則先後有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
      euap.hkbu.edu.hk/youngeurope/2014/08/27/globalization2_econ_integration/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1月19日 · // 原因一歐洲國家受二次大戰的破壞而使經濟百業蕭條美國和蘇聯兩國超級強國分別援助西歐和東歐各國結果促成了西歐和東歐各自的經濟合作出現例如西歐國家為分配美國馬歇爾計劃的130億貸款而成立了歐洲經濟合作組織蘇聯與東歐國家成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以承接莫洛托夫計劃 (1947年),繼續進行經濟合作。 // 原因二 此外,由於比、荷、盧是小國,他們在美國馬歇爾計劃所得到的援助金額較小,加上本身的國土較小、資源有限。 為了彌補這些不足,三小國成立了比荷盧聯盟以促進三國的資源調配,推動經濟復甦,使局部性的地區合作出現。 第二階段是歐洲經濟統合的延伸期 (1952-64年)。

  3. 2014年8月27日 · 經濟統合. 鑑於合作理想成績顯著這六個國家在1957年另外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以歐洲市場一體化為目標逐步除消更多貨物的邊境關稅和簡化其進出口手續。 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國家亦愈來愈多:1973年有丹麥、愛爾蘭和英國;80年代則先後有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 歐洲共同市場於是逐步形成,影響力舉足輕重。 1993年,歐洲經濟共同體更名為歐盟,成員國至今已增加至28個。 Source: European Union. EU Trade Policy explained. Watch on. 延伸閱讀. The History of the European Union. 例子:共同貨幣—歐元.

    • 概觀
    • 基本介紹
    • 概述
    • 成立原因
    • 歷史沿革
    • 成員國
    • 主要職責
    • 宗旨
    • 組織機構
    • 經濟實力

    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共同體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常常把它和歐洲共同體混淆。1957年3月25日,法、意、聯邦德國、荷、比、盧6國外長在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與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兩個條約,即《羅馬條約》,於1958年1月1日生效。1965年4月8日,6國簽訂了《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起來,統稱歐洲共同體。

    歐洲經濟共同體與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共同組成歐洲共同體。歐共體是西歐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由政府出面組成的一個經濟和政治集團,本質上是一種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國際聯盟。總部設在布魯塞爾。

    •中文名:歐洲經濟共同體

    •外文名: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EEC)

    •別名:歐洲共同市場

    •地位:歐洲共同體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本質:經濟共同體

    •總部:布魯塞爾

    建立條約

    歐洲經濟共同體又稱歐洲共同市場,與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共同組成歐洲共同體。歐共體是西歐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由政府出面組成的一個經濟和政治集團,本質上是一種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國際聯盟。總部設在布魯塞爾。 二次大戰後,由於國際關係新格局的形成,被戰爭削弱的歐洲國家為了抗衡美蘇兩霸,開始走聯合自保與自強的道路。1957年3月25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六國政府的首腦和外長,在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提出:“通過本條約,締約各方在它們之間建立一個歐洲經濟共同體。”目標是:“通過共同市場的建立和各成員國經濟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個共同體內促進經濟活動的和諧發展,不斷的均衡的擴展,日益增長的穩定,生活水平加速提高以及各成員國間越來越密切的關係。” 為了使歐洲經濟共同體有效地發揮作用,條約還規定:“在各成員國之間取消商品進、出口的關稅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響的一切其他措施、建立共同的農業政策、建立共同的運輸政策等等。該條約經六國議會批准,於1958年1月1日生效,標誌著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正式誕生。

    組織

    其組織機構主要包括:部長理事會——最高決策機構:由成員國一名部長組成,負責議定該組織的各項重 要問題;執行委員會——最高行政機構:由成員國分別提名、協商同意後任命組成,負責實施條約和處理各項日常事務;歐洲議會——監督和諮詢機構:由成員國推派議員組成,擁有部分預算決定權,可全盤否定理事會的預算草案,並要求提出新草案;歐洲法院——最高仲裁機構:由成員國協商同意後任命組成,負責審理和裁決在執行條約和有關規定中發生的各種爭執。 歐洲經濟共同體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該組織是西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組成的一個政治和經濟集團,與許多國家締結了貿易協定、合作協定等,並向不少國家和國際組織中派駐代表團。

    一、生產力迅速發展的迫切需要。戰後,生產力大大提高,這時經濟協作範圍更加廣闊,生產和資本的國際 化大大加強,出現了許多大型的跨國公司,這就使西歐 六國經濟聯繫變得更加密切。如何處理國與國之間的經濟關係,需要一個超出一國範圍的國際機構進行協調 。

    二、戰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高度發展為國際間的協調提供了基礎。二戰後,各國為協調經濟,普遍加強 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國家干預經濟的體制日趨完善,這就為國際間的協調準備了條件。國際間的協調實際 就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原則在國際間的運用。

    三、戰後國際形勢與西歐地位的變化促使西歐走聯合之路。戰後初期西歐各國痛感蘇聯的威脅,不得不依 賴美國的保護,這又導致了西歐與美國之間的政治的不平等,經濟上受約束,失去了往日的大國地位。他們認識到單靠 一國的力量根本無法與美蘇相抗衡,因此只有加強各國之間的聯合,才能維護他們在歐洲乃至世界上的地位 ,五六十年代西歐經濟迅猛發展,使得要求聯合的呼聲更為強烈。

    四、美國戰後初期的對歐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西歐的聯合;主要是指戰後初期美國的馬歇爾計畫。美國在推行馬歇爾計畫的時候,有一個前提條件,要求西歐各國聯合 起來向美國提出一個總的援助計畫,並且要求承諾減少關稅和貿易壁壘;政治上允許西德加入北約,在大西 洋內部解決了重新武裝德國的問題,這就緩解了法國對重新武裝德國的恐懼感,使法德之間的關係緩和下來 ,有意無意的加速了歐洲的聯合。

    成立和發展歐洲統一思潮存在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進入高潮。1950年5月9日,法國外長R.舒曼提出歐洲煤鋼共同體計畫(即舒曼計畫),旨在約束德國。1951年4月18日,法、意、聯邦德國、荷、比、盧6國簽訂了為期50年的《關於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條約》。1955年6月1日,參加歐洲煤鋼共同體的6國外長在義大利墨西拿舉行會議,建議將煤鋼共同體的原則推廣到其他經濟領域,並建立共同市場。1957年3月25日,6國外長在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與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兩個條約,即《羅馬條約》,於1958年1月1日生效。1965 年4月8日,6 國簽訂了《 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起來,統稱歐洲共同體。條約於1967年7月1日生效 。歐共體總部設在比利時...

    歐共體創始國為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 6 國。1973年,丹麥、愛爾蘭和英國加入歐共體,1981年,希臘加入歐共體。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歐共體。1992年12月召開的歐共體愛丁堡首相會議決定,從1993年起開始與奧地利、瑞典、芬蘭並稍後與挪威就其加入歐共體的問題進行正式談判。1993年10月29日,歐共體布魯塞爾特別首腦會議計畫於1994年3月1日前結束談判,以使4國得以於1995年1月1日加入歐共體。2015年5月28日,英國政府向下議院提交並公布了有關“脫歐公投”的議案,同意脫歐51.9%,共1570萬人。

    歐盟委員會是歐盟唯一有權起草法令的機構,其主要職責是:實施歐盟有關條約、法規和歐盟理事會做出 的決定;向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提出政策實施報告和立法動議;處理歐盟日常事務,代表歐盟進行對外聯 系和貿易等方面的談判。委員會總部設在布魯塞爾,委員會任期為5年。歐盟委員會在 每屆歐洲議會選舉後的6個月內任命,它在政治上向議會負責,議會有權通過彈劾委員會的動議而解散它。

    歐洲議會是世界上唯一經直接選舉產生的多國議會,也是歐盟內唯一經直接選舉產生的機 構。歐洲議會除和歐盟理事會共享立法權外,還有民主監督權及歐 盟預算的決定權。

    歐洲共同體的基礎檔案《羅馬條約》規定其宗旨是:在歐洲各國人民之間建立不斷的、愈益密切的、聯合的基礎,清除分裂歐洲的壁壘,保證各國經濟和社會的進步,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和就業的條件,並通過共同貿易政策促進國際交換。在修改《羅馬條約》的《歐洲單一檔案》中強調:歐共體及歐洲合作旨在共同切實促進歐洲團結的發展,共同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作出應有的貢獻。

    理事會

    包括歐洲聯盟理事會和歐洲理事會。 歐洲聯盟理事會原稱部長理事會,是歐共體的決策機構,擁有歐共體的絕大部分立法權。由於馬約賦予了部長理事會以歐洲聯盟範圍內的政府間合作的職責,因此部長理事會自1993年11月 8 日起改稱作歐洲聯盟理事會。歐洲聯盟理事會分為總務理事會和專門理事會,前者由各國外長參加,後者由各國其他部長參加。 歐洲理事會即歐共體成員國首腦會議,為歐共體內部建設和對外關係制定大政方針。1974年12月歐共體首腦會議決定,自1975年起使首腦會議制度化,並正式稱為歐洲理事會。1987年7月生效的《歐洲單一檔案》中規定,歐洲理事會由各成員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以及歐洲共同體委員會主席組成,每年至少舉行兩次會議。馬約則明確規定了歐洲理事會在歐洲聯盟中的中心地位。理事會主席由各成員國輪流擔任,任期半年。順序基本按本國文字書寫的國名字母排列。

    委員會

    歐共體委員會是常設執行機構。負責實施歐共體條約和歐共體理事會作出的決定,向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提出報告和建議,處理歐共體日常事務,以及代表歐共體進行對外聯繫和貿易等方面的談判等。委員會由17人組成,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各2人,其他成員國各1人。主席由首腦會議任命,任期2年;委員由部長理事會任命,任期4年。

    歐洲議會

    歐共體的監督、諮詢機構。歐洲議會有部分預算決定權,並可以2/3多數彈劾委員會,迫其集體辭職。議員共有 518 名,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各81名,西班牙60名、荷蘭25名,比利時、希臘、葡萄牙各24名,丹麥16名,愛爾蘭15名,盧森堡6名。議長任期2年半 ,議員任期5年。議會秘書處設在盧森堡。每月一次的議會例行全體會議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舉行,特別全體會議和各黨團 、委員會會議在布魯塞爾舉行。

    歐共體是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經濟力量。12國面積為236.3萬平方千米,人口3.46億。1992年歐共體12 國國內生產總值為 68412 億美元

    (按當年匯率和價格)。歐共體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集團,1992年外貿總額約為 29722 億美元,其中出口14518.6億美元,進口15202.7億美元。

  4. 歐洲經濟共同體 (英語: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簡稱:EEC), 歐洲共同體 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法國 、 聯邦德國 、 義大利 、 荷蘭 、 比利時 和 盧森堡 六國於1957年3月25日在 羅馬 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1958年1月1日成立總部設在 布魯塞爾 。 到1968年7月,六國間工業品關稅通過分期削減後,比原定計劃提前一年半全部取消,農產品方面除實現關稅同盟外,還實行共同的農業政策、統一價格以及設立農業基金。 1973年1月1日 英國 、 愛爾蘭 、 丹麥 正式加入後,共同體由六國擴大為九國,領土擴大到153萬平方公里。

  5. 歐洲統合是指歐洲整體或部分地區在政治法律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區域統合歷史現代歐洲統合主要由歐洲聯盟和歐洲委員會推動進行最初提出歐洲統合構想的是理察·尼古拉斯··康登霍維-凱勒奇他在1923年發表了一篇名為泛歐羅巴的宣言 [1]

  6. 依此歷史脈絡剖析,歐洲統合的成因係由人類與地理空間互動,以及與不同的人類社會集合體在地理空間上互動而形成,循此,本文將透過地緣政治學的研究途徑,分析地理空間對歐洲政治關係的影響,深入探討歐洲統合關鍵詞:歐洲統合地緣政治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1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 通訊作者:吳雪鳳,E-mail: chriswu0213@gmail.com. 壹、前言.

  7. 經濟方面內容涵蓋經濟合作的原因東西歐在二戰後經濟重建的措施美蘇在促進及妨礙歐洲經濟統合的角色歐洲經濟統合的發展成效與局限至於社會方面則包括人口與資源環境保育公共衛生科技合作的措施與成效和妨礙國際合作的原因如果考生有志奪星統合的課題絕對不可忽略因為資料題通常隔年也會考問一次亦有機會可以作選答題很多考生對歐洲統合的課題避之則吉但其實只要能夠掌握箇中內容史實便能順手拈來更加能夠有助回答冷戰方面的題目2019 Essay Q5 戈巴卓夫自由化政策對冷戰結束的重要性,筆者在此題 正有運用些許經濟統合內容 ,並奪得Grade B 20分的成績),答卷自然高分! 付款及物流資訊. 商品樣本. Rated 1 out of 5. 吹波 March 31,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