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10日 · 《濁水漂流》透過老爺這個越南難民過往坐船來港的角色設計,在何姑娘的協助下與兒子相認,無奈最後投河自盡,電影以一潭死水的空鏡,帶出異鄉人渡不了岸的無奈;即使電影沒有交代輝哥等無家者的背景及來歷,但他們看似不是異鄉人,仍難以在這城市扎根,正如輝哥與一眾無家者被政府強行清走財物後,在深水埗天橋底重建的「家園」,電影反諷地將原本弄得地面凹凸不平以阻止無家者席地而睡的石磚,用作承托他們搭起的木板小路,形成了渡河的意象,與《三夫》以漁船在香港海上浮沉的意象相形,《濁水漂流》這個陸上浮沉的場景設計,更見漂浮無根。 這個濁水上的孤城,既代表無家者的宿命,也代表輝哥極力捍衛的尊嚴。 即使政府願意賠償但不願道歉,輝哥仍堅持寧不要賠償,也誓要政府道歉才算了事,大勝等無家者不同意他的意見。

  2. 2022年4月27日 · 層次複雜的動作、顏色及光影,令人感到攝影機猶如具呼吸心跳的血肉之軀。聲軌如「具象音樂」把呻吟聲、瀑布聲、雪上的皮靴聲等混合成深不見底的音景,與手提攝錄(放大成35米厘)的影像配合得水乳交融。

  3. 2021年3月19日 · 顧名思義,《屍殺片場》由電影拍攝的場景開始,山中一座廢棄濾廠內,導演日暮隆正在拍攝一部低成本的喪屍電影,他一直不滿意男女主角的表現,NG了40多次仍不收貨。 當整個劇組疲憊不堪時,真正的喪屍突然殺出,導演認為機會難逢,繼續roll,於恐怖環境中冒死拍攝絕地求生戲碼,記錄演員們遇上喪屍的真實反應,完全無視包括自己在內,所有人的生命安全⋯⋯以上是《屍殺片場》「37分鐘一鏡到底」戲中戲的故事。 老實說,筆者看的時候十分納悶,並非因為一向對喪屍題材不過電,而是覺得所謂的「一鏡到底」出了問題。 觀眾難代入. 一般來說,一鏡到底代表了「戲劇時間」與「真實時間」同步,讓觀眾更容易代入戲劇之中,但還要留意的是,鏡頭視點是「主觀」還是「客觀」。

  4. 2017年7月6日 · Google. 兩集《天煞》(Independance Day,下文簡稱首集為《地球反擊戰》,今集為《復甦紀元》)相距二十年,今時唔同往日,這二十年變化大。 很多人(包括我)對《地球反擊戰》都有情意結,現在回想,離不開那一幕:美國總統Whitmore (Bill Pullman飾)登上戰機,與美國軍隊及市民,共同抵抗外星人侵略,保家衛國。 出發前的獨立日宣言慷慨激昂。 年青的我,曾經被這種大美國主義感動,美國人為了全世界褔祉,自願做世界警察。 當然《地球反擊戰》還有其他好看之處,包括年青的Will Smith﹐飾演膽生毛,勇字當頭的戰機機師Steven Hiller﹐成了救世英雄。

  5. 2017年7月6日 · 《薩利機長:迫降奇蹟》(以下簡稱《薩》)秉承導演的一貫作風:平實及冷靜。 他平實地描述了急降事件的經過﹑簡單交代了上有甚麼乘客(全共155人)﹑意外發生的原因(雀鳥捲進了兩個引擎,導致失靈)﹑薩利與控制塔聯絡後面對的抉擇(折返 / 在附近的小機場急降)﹑薩利的最後決定(在河上急降)﹑乘客的逃生過程(站在機翼 / 坐救生艇 / 個別情急的跳到中)救援的過程(海面及空中)﹑航空部門的善後工作﹑傳媒的全面報導﹑召開聽證會及最後的對事件的定案。 導演將薩利與副機長Jeff(艾朗艾克飾)事發後被暫時安頓在酒店這一段揶到了前頭,中間再插敘事件經過,及以不同角度交代航上情況,巧妙地以這208秒為主軸,拍成了一部結構緊密,敘事流暢,充滿正能量的電影。

  6. 2021年1月22日 · Google. 雲溫達斯(Wim Wenders)在香港仍有一些鐵粉,會期待他水準飄忽的新作。 這頭國際電影節剛放映他代表作《柏林蒼穹下》(Wings of Desire)的數碼修復版,那頭就有本地片商上映他的新作《愛情淹沒》(Submergence)。 要為這部片改一個吸引觀眾的中文名不容易,不能直譯但也不能太俗,否則讓筆者選的話,隨時就會叫做「喜歡你讓我下沉」,反正不論品質,這種片不會怎樣賣錢,何況本片確實比不上許多同期文藝片。 艾莉西亞菲瑾德(Alicia Vikander)飾演Danielle,是個「生物數學家」,熱衷研究海洋奧秘。 占士麥艾禾(James McAvoy)飾演James,是英國特工,當然他不會把這個身份透露,包括Danielle。

  7. 2017年6月9日 · 作者 李焯桃 2017-06-09. 康城影展用了多年的片頭(ID trailer),都是鏡頭沿著懸浮的梯級喻拾級而上的紅地氈),從海底升出水面再升入天空以至星空。 今年慶祝七十周年,除了最後在影展名字旁加上「70」的字樣外,更在每一級寫上一位曾經參展導演的名字,每天22級,天天新款。 看見那些如雷貫耳的名字(頭八天在頂端的分別是奧遜威爾斯、費里尼、維斯康堤、哥普拉、羅拔艾特曼、尚盧高達及馬田史高西斯),實在無法不感到電影的盛世已成歷史,大師凋零,仍未退下者亦垂垂老矣,較年輕的世代又未接得上班。 《美滿結局》(Happy End) 米高漢尼卡(Michael Haneke)今年參賽的《美滿結局》(Happy End)就是一個好例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