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2月6日 · 有分析指出,習近平高調悼念江澤民,是在向外界顯示他與江澤民之間的傳承關係。 這意味著在他政權穩定之時,需要與江的舊部一起努力穩定中國 ...

    • 經濟改革的歷史功過
    • 頻頻過招的兩岸關係
    • 比胡溫多點個性、比習近平多了人味

    若要評價江澤民的歷史功過,和90年代他與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推動的經濟改革密不可分。 1987年中國改革開放,但八九學潮後經濟改革遭到擱置。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確立中國要往市場機能方向調整,不久後的十四大,江澤民宣布經改方向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在1993年提出五十條綱領,引進市場機能。 知名兩岸專家、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認為,鄧小平的改革開放鋪墊了經濟改革的基礎,而後江澤民和朱鎔基做了三個決定,影響中國深遠。 首先中國放棄計劃經濟,以規劃經濟取代;其次是讓人民幣貶值,中國廉價勞動力得以進入國際市場競爭,建立世界工廠的地位;最後是實行分稅制,地方稅收從過去20%上繳中央,提高到55%,再次強化中央集權,以發展國防現代化、大國外交及大量的基礎交通建設。 如果說,80年代的...

    江澤民另一項為後人津津樂道之處,是他和李登輝棋逢對手。 李登輝時期出任兩岸密使的張榮豐觀察,鄧小平專注在改革開放及香港談判,台灣問題尚在摸索及瞭解階段,沒施加太多壓力;相較下江澤民對台灣問題顯得「頭腦發熱」。 張榮豐指出,1996年台灣第一次總統直選,中國進行飛彈演習,美國出動第七艦隊後才解除台海危機,也讓江澤民發現自己誤判情勢,台灣問題不是兩岸關係,而是多國賽局的國際關係。之後中國轉向遊說華府,想拉攏美國來解決台灣問題。 李登輝訪美,以及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兩國論」,不時激怒江澤民;而江澤民對台態度也比鄧小平強硬許多,曾在921地震後發表統一聲明,表示二十一世紀中期前會解決台灣問題,但兩岸多年來還是維持了微妙的平衡。 「著手中國經濟改革的江澤民,與主導台灣民主化的李登輝,都需要穩定的...

    多年來,高齡的江澤民傳出死訊的謠言不斷,這一次,一代強人終究走下了歷史的舞台。 「他是非常重要的過渡性領導人,」蔡崇國認為,江澤民是中共1949年建政以來,第一個非老革命出身的領導。不似毛澤東、鄧小平有革命長征經歷、深具領袖魅力(Charisma),但江澤民愛吟詩、秀多國語言,願意面對記者,常流露真性情,比繼任者胡溫的謹慎多點個性,也比習近平的高深莫測多了人味。 先前幾年中國社會一度興起「膜蛤熱」。「蛤蟆」為中國人對江澤民的戲稱,膜即是膜拜之意,所謂膜蛤熱,正顯現出對江澤民崇拜的另類現象。 「說到底,不是因為江澤民有多好。當年江時期的中共更貪污腐敗,江卸任後依舊戀棧權力,只是大家現在對於中國政治改革的前景感到悲觀,而產生移情作用罷了,」蔡崇國說,「人們懷念江澤民的真性情和那個年代的開放,是因...

  2. 2022年12月1日 · 習近平稱11月30日日因病逝世的江澤民同志,在擔任中國國家領導人期間,高度重視和關心中歐關係發展,中方將繼承他的遺志,繼續鞏固發展好中歐關係。

  3. 2022年12月6日 · 張五嶽:習近平今天的權力基礎與江澤民當年暗助有直接關係. 剛剛打破常規,在中共20大上成功第三度出任黨總書記,為蟬聯第三個國家主席任期 ...

  4. 2022年12月1日 · 中國嚴厲專制的現任領導人習近平必須出面主持江澤民的悼念活動,同時,他還要努力設法解決針對中國異常嚴苛的新冠清零措施的 廣泛抗議活動 。 有些抗議者已大膽地呼籲中國回到政治自由化的道路上去,在江澤民領導下的20世紀90年代,政治自由化似乎至少可以想像的,甚至可以公開討論。 隨著中國努力應對 不斷上升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2年11月30日 · 江澤民在六四」後成為中國領導人,任內實現經濟飛速增長。作為上海幫共產黨大佬,他在退休後影響力依舊,在選拔現任領導人習近平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7. 2022年12月7日 ·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週二的追悼會上高度讚揚了已故前國家主席江澤民,以展示統治精英的團結。 就在一週多前,全國各地曾爆發挑戰北京權威的抗議活動。 儘管宣揚無神論,但執政的中共總是以近乎宗教般的莊嚴送別已故領導人,江澤民的追悼會也不例外,他於 上週三去世,享年96歲 。 習近平在江澤民追悼會上致了長達 5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