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潮流文化娱乐品牌. POP MART(泡泡),是成立于2010年的潮流文化娱乐品牌。. 发展十余年来,秉持“创造潮流,传递美好”的品牌理念, [71]POP MART泡泡围绕IP孵化与运营、潮流玩具与零售、主题乐园与体验、数字娱乐四大领域,构建了覆盖潮流IP 全产业链 ...

  2. 不久前的12月11日,泡泡玛特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发行价为38.5港元,募资50.25亿港元。 上市首日开盘价77.1港元,成国内首家市值千亿港元的潮流玩具公司。

  3. 1. 垄断设计师、精细化运营. 2. 泡泡玛特的”敌人” 4亿利润的背后,既是对消费心理的准确把控,也是对供应链的精细运营。 20世纪20年代,上海先施百货门口,少男少女排起了长队——只需大洋一元,即可购买“福袋”一个。 运气好的,可以得到金笔一支。 这在当时,几乎相当于今天Iphone12一样的存在;运气差的,也可以得到香皂、香粉、香烟等等洋气时髦货,总之购即有得,绝不让人两手空空。 20世纪90年代,小浣熊干脆面随袋赠送的水浒卡,让青少年“为之疯狂”。 他们购买干脆面,甚至是丢掉面饼,只是为了集齐114张卡片,但如你所知,黑龙江少年的手里总是缺一张宋江,在四川,一张李逵则是真金白银的紧俏货。

  4. 2020年12月,泡泡玛特在香港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其创办的泡泡玛特是基于IP运营的的潮流文化娱乐公司,多年来围绕IP不断做产业化扩展(乐园、游戏、动漫等),并稳步向全球扩张,从中国的泡泡玛特成长为世界的泡泡玛特。

  5. 泡泡玛特所售的潮流玩具,也叫设计师玩具(Designer Toy)或艺术玩具(Art Toy),是上世纪末由香港设计师Michael Lau开创的艺术风格。 因为限量发行和系列发售这类商业运作,潮流玩具面向的不是儿童,而是那些迷恋收藏和艺术的年轻人。 潮玩也如同球鞋那样,成为了一种潮流单品并形成了自己的亚文化圈层。 譬如纽约涂鸦艺术家KWAS的公仔每次推出都会被炒高几倍价格;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在2007年推出的一只“失眠娃娃”公仔,原售价约7000元人民币,在2016年的拍卖价格已经飙升到约33万元。 在后来渠道扩张的过程中,王宁发现,线下品牌代理与零售的利润空间不高,在价格上比不过代理品牌的其他线上渠道,而且缺乏自主权。 如果泡泡玛特只作为一家线下零售渠道商,将会很快迎来增长的天花板。

  6. 3月26日,泡泡玛特发布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泡泡玛特年收入保持高速增长,总营收25.1亿元,同比增长49.3%;调整后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长25.9%。2020年,泡泡玛特售出超过5000万只潮流玩具。

  7. Molly婚礼特别款. 此后三年里,泡泡平均每年推出10多个系列,累计售出千万个Molly。 这个金发碧眼、嘟着嘴的小女孩成为了潮玩界最炽手可热的存在,泡泡也完成了从定位模糊的买手店到拥有完整产业链能力的潮玩文化品牌的转变,并在Molly之外,持续推出优质原创IP。 在人流涌动的线下门店和无人机前,在气氛火热的展会上,又或是通过更为便利的电商平台和小程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泡泡认识和理解潮玩,并在这里购买人生中的第一个以及此后的无数个潮玩。 01 | 新品类. 司德现在还能回忆起和王宁一起谈下第一家工厂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