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30日 · 中國絲路智谷研究院公眾號港漂圈日前一項調查的結果顯示有超過9成受訪港漂願意讓子女入讀內地機構來港所辦學校參與此次研究的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教授近日接受了香港01採訪解讀這份報告傳達的港漂心聲本文為港漂子女就學問題系列文章第四篇社會事件令人心惶惶 教育問題浮現. 談及這份報告的緣起,梁海明表示,他和團隊關注到過往許多海外或內地人士來港居住時,是樂於將孩子帶到香港就讀。 然而2019年發生「修例風波」後,一些操普通話人士遭受了街頭暴力。 校園裏,同樣存在針對內地背景學生的歧視、欺凌行為,有些教師還會將其政治思想帶入課堂。 在此情形下,一些「港漂」便希望,其孩子入讀的學校可以免受這些因素影響。 + 3.

  2. 2018年11月29日 · 港聞. 深度報道. 【帶着濾鏡看港漂香港每百人有一名港漂到底是誰? 撰文:王夕子. 出版: 2018-11-29 14:24 更新:2018-11-30 17:19. 我們由香港的入口——羅湖開始沿着東鐵綫一路向南詢問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在上水唸書的中三女孩說港漂是她的同班同學住在大圍的莫先生認為港漂是在世界各地討生活的香港人周末喜歡在尖沙咀行街的劉小姐則覺得,「港漂和自己身邊拖行李箱走過的無數內地水貨客是同一類人。 終於,某個工作日午後的中環街頭,操着一口普通話、剛完成在本港大學金融專業碩士課程,正在某金融公司實習的小彭和小陸告訴我,他們,就是「港漂」。 港漂人數快速增長.

  3. 2020年11月27日 · 近日中國絲路智谷研究院及港漂圈發出針對港漂人群進行的第一次最大型問卷調查並發布關於港漂群體引入內地辦學機構需求的調查報告。 報告中,逾九成受訪者願意讓子女入讀內地機構在港學校。

  4. 2023年9月7日 · 近日小紅書有位常來港工作的港漂女士分享如何在香港擴大交際圈」,並例舉6大文明遊港規則免得大家成為失禮奧客帖文一出隨即引發熱討不少內地人驚訝原來港人覺得當街蹲踎好不雅其次車廂播歌抱著吃瓜心態去八卦人家私隱習慣叫人全名等都榜上有名即睇網民點講原來好多內地人唔知當街蹲踎車廂大聲播歌好失禮。 (截圖自運輸署宣傳廣告) 港漂分享6大文明遊港規則 大量內地人驚訝「踎」原來好不雅! 自通關以來,香港內地接軌,兩地市民不論在工商、旅遊或升學都有頻繁交流。 早前,在小紅書上就有位常來港工作的港漂女士分享6個文明遊港免失禮規則,好讓大家來到香港「避雷」,從而擴大交際圈!

  5. 2020年11月29日 · 中國絲路智谷研究院與港漂圈合作的問卷調查指出高達九成受訪者表示願意讓子女入讀內地機構來港辦學的學校顯示港漂群體對內地機構來港辦學有強烈需求調查報告並有提及受訪者期待內地重點學校來港辦學當中以北上廣深最受青睞四地均有多間名校獲點名推薦。 事實上,該些學校全都實力強勁。 那麼,這些內地學校,歷史、師資、課程等各方面有何長處? 有何特點? 本文將為您進行介紹。 本文為港「漂子女就學問題」系列文章三篇。 港漂群體教育需求調查報告詳細內容(點圖放大): + 6. 「內地重點學校或名校集團」最受港漂青睞. 報告顯示,最受港漂青睞的辦學團體是「內地重點學校或名校集團」(85.68%),其次是「內地知名國際學校集團」(38.5%)。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0年11月28日 · 香港的內地人社區港漂圈和中國絲路智谷研究院早前以問卷調查形式訪問了3,652名港漂人士了解他們對本港教育的看法及需求調查發現近8成半受訪者指香港缺乏家國教育」。 個別受訪者在具體意見中提到,「祖國歷史教育不足希望能跟大陸教育接軌」、「中國歷史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嚴重缺失」。 備受港漂群體關注的家國教育」,內地學校是如何進行? 有何課程? 會安排什麼樣的活動? 本文將為您進行解答。 本文為「港漂子女就學問題」系列文章二篇。 關於港漂群體教育需求調查報告發布會。 (港漂圈公眾號) 港漂子女就學系列|港校為何成他們心頭患? 內地名校為何受青睞? 根據這份調查報告,有逾9成受訪者表示願意讓子女入讀內地機構來港辦學的學校。

  8. 2020年11月13日 · 由一班由來地來港讀書工作港漂組成的組織港漂圈」,和絲路智谷研究院透過網絡公眾號港漂圈」,在10月28日晚7時至11月1日進行調查收到3,652份有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1%表示願意讓子女入讀內地機構來港辦學的學校當中學齡前即1歲至3歲的幼兒期的家長人數最多佔問卷調查總人數超過60%。 有80%「港漂」家長認為,內地機構來港辦學,最關注因素是「師資水準」;其次是「升學優勢」,為約67%;「與國際課程接軌」為約66%;「家國教育」為約65%。 港漂群體最期待內地重點學校來港辦學,多間名校如北京大學附屬中小學、清華大學附屬中小學、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中小學等,被受訪者頻繁點名推薦,當中有三成多能夠接受10萬港元以上學費,亦有兩成受訪者選擇「不介意學費」。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