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980年2月12日,鐵中環及其位於皇后像廣場的出入口(K 出口)啟用,川流不息的行人成為了皇后像廣場平日的特色景象。 位處中環商業區的皇后像廣場,自1960年代就成為舉行如香港節及主權移交紀念等大型公眾活動的主要場地,隨著最高法院大樓於 ...

  2. 大會堂建築設計簡約,在眾多維多利亞式建築群中,鶴立雞群,經典的包浩斯風格,配合其多功能用途,可謂「式文化中心」的典範作。 香港第一間大會堂於1867年由巿民集資興建,及至1869年11月2日由當時訪的愛丁堡公爵艾爾弗雷德王子主持揭幕儀式。

  3. 沙田車公廟是本二級歷史建築,原建築建於十七世紀明朝末年,光緒十六年、即一八九 年曾重建,但已不開放給市民入內參拜。現時善信可進入的車公廟是建於舊廟前的新建築,在九四年完成興建,並曾分別在 七和一 年重修,面積逾九千平方米。

  4. 廣九直通火車在1949年中斷,儘管50年代初,周恩來總理曾提出,希望兩地直通火車恢復運行。但因當時國內外局勢不穩,因而沒有實現。到了70年代末,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加上中英關係的進一步改善,穗間的聯繫越來越密切,為了廣大旅客的方便,廣州方面提出了火車直駛九龍的建議,立即 ...

  5. 有一定年紀的讀者,對中華巴士(中巴)應該不陌生。其藍白色車身,是很多人的集體回憶。今天,中巴雖已淡出巴士服務,但從前中巴與城巴士之間的龍爭虎鬥,仍極具戲劇性,值得在此舊事重提一番。中巴在1924年由顏成坤創立,最初在九龍半島和新界經營巴士服務。

  6. 1898年,清朝與英國簽訂《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滿。 1984年中英談判並簽署《中英聯合聲明》,於1997年7月1日,英國把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管治權交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當中包括:香港島、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新界等土地。

  7. 1972年8月2日海底隧道通車,由電視藝員沈殿霞乘坐一輛老爺車,率領一隊老爺車首先通過,場面輕鬆而熱鬧。 海底隧道(紅磡海底隧道),簡稱紅隧,是香港首條由九龍通往香港島的過海行車隧道,於1969年9月1日動工,1972年8月2日通車,耗資港幣3.2億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