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流行曲很多,動人又芭樂...我試著抽取那不甘主流的旋律,讓聽覺放寬; 商業片再好,始終缺一角...我在小眾裡頭看見釋放的流竄,令視覺變闊; 快樂不快樂,無非想快樂...我在小小空間找到憩息的安定,我和我自己。

  2. 2010年1月12日 ·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詞的起源說:. 一、樂府說:1句法相似,長短不一. 2合(兩者音樂體系不同:樂府屬清樂(官方的,中原固有的),而詞屬俗樂(受胡樂的傳入,與傳統中原音樂結合而生的民間音樂). 3能歌(詞興時樂府早已離,如白居易 ...

  3. 2020年12月30日 · 《集論》說:我的身心一一由三十六種不淨物的肉身和受、想、行、識四蘊組成,每一分都是剎那壞滅。若能利用這無常、常流垢穢的身體而獲得常我淨的大菩提,豈不是獲得了無價之寶?

  4. 2020年4月14日 · 廣論消文 130 129 頁 5 行-130 頁 6 行 寅二、輕重差別-顯示輕重差別 一、十業道輕重, 二、兼略顯示具力業門。-附帶概略顯示有力的的業們。卯一、十業道輕重 【初中有五,例如殺生,由意故重者,謂猛利三毒所作。】 十業道的輕重差別,可由五方面 意、加行、無治、邪執、和事 (對象) 來判定。

  5. 2021年2月28日 · 廣論消文322 321頁3行-322頁3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未四、正修行時應如何 第四,正修此時應如何行。隨發何精進,皆當具足六種殊勝及六波羅蜜多。精進施者,謂自住精進而安立他。餘如前說。 第四,不論發起何種精進,都應當具足六種

  6. 2020年10月29日 · 如是恒長修習生死種種過患,見一切有如同火坑,欲證解脫息滅惑苦,由此希求策逼其意,三學道,能得解脫脫離生死。 此段歸納了中士道次第的內涵,包括: 1.中士意——希求解脫之心, 2.中士修行——戒定慧三學之道, 3.中士之果——解脫生死。 論中“修習生死種種過患”,即思惟三苦、八苦、六道諸苦。 長期苦的結果為“見一切有如同火坑”, “一切有”,即欲有、色有、無色有, “如火坑”,是比喻有漏蘊周遍三苦的自性。 見三有皆苦之後,即可激發出離心——希求證得息滅一切煩惱、痛苦的解脫,再以希求解脫之心為動力,就能策勵自心精進修學戒定慧三學之道,從而成辦徹底解脫生死的聖果。 以下再觀察,這條道是否究竟? 如果究竟,則不必再希求,若不究竟,則須進一步抉擇。

  7. 2014年12月3日 · 賞析:. 「樹欲靜而風不止」,比喻 事情不能如人的心願。. 有時不能把握機會,錯失良機,機會稍縱即逝。. 「子欲養而親不待」,比喻 痛失雙親的無奈。. 行孝要及時,年輕時,沒有好好侍侍奉父母,父母去世了,後悔 來不及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是樹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