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二十四孝》中「(dik6,粵音迪)親溺器」的主角正是黃庭堅。 故事提到,黃庭堅從小知道母親十分討厭溺器(馬桶)傳出的臭味,所以自小便親力親為,每天都替母親將溺器清洗得一乾二淨。 當黃庭堅考獲進士後,成為了朝廷的太史,他每天的工作亦漸漸忙碌起來。
      std.stheadline.com/education/article/1966296/教育-小學-有古人考入朝廷成為太史-都繼續親自為母親洗馬桶-二十四孝-故事-歷史百科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4月12日 ·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 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 山谷琴趣外篇

      千户垂絲君看取。離鈎三寸無生路。驀口一橈親 子父。猶回顧 ...

    • 黃庭堅

      黃庭堅滌親溺器 作為兒子,偶爾或短期為父母洗滌溺器,不足 ...

    • 李文耕

      李文耕(1763-1838),字心田,雲南昆陽人。清朝嘉慶七年 ...

    • 豫章黃先生文集

      《豫章黃先生文集》是豫章黃先生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別 ...

    • 四緣

      四緣來源於佛教梵語catva^rah! pratyaya^h!。為佛教阿毗達 ...

    • 龍榆生

      龍榆生(1902年4月26日~1966年11月18日),本名龍沐勳,字 ...

    • 涪翁

      涪翁,古代醫家名。西漢末、東漢初涪縣(今綿陽市區)人。其 ...

    • 特別愛

      特別愛禮品商城是國內專業從事禮品禮物零售的電子商務網站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簡析
    • 典故原文
    • 黃庭堅簡介
    • 詳解
    • 意義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中文名:滌親溺器

    •典故出處:二十四孝

    •典故內容:黃庭堅侍奉母親的故事

    •故事年代:北宋

    宋黃庭堅,元符中為太史,性至孝。身雖貴顯,奉母盡誠。每夕,親自為母滌溺器,未嘗一刻不供子職。有詩稱讚:貴顯聞天下,平生孝事親。親自滌溺器,不用婢妾人。滌親溺器

    黃山谷是個孝子,二十四孝里有一則家喻戶曉的故事──滌親溺器,說的就是他。他秉性至孝,自小侍奉父母極真誠而且無微不至。因為母親有潔癖,受不了馬桶的異味,所以他從小就每天親自傾倒並清洗母親所使用的馬桶,數十年如一日。即使日後身為朝中顯貴,也絲毫未嘗忽略照顧侍奉母親,儘管當時僕從甚多,大可不用親自為母親清滌馬桶,但是他認為孝事父母是為人子女親自該做的事,不可以委託他人之手,盡心侍親和當不當官時是沒有什麼不同的。

    奉母盡誠。每夕。親自為母滌穢器。不使婢妾為之。未嘗一刻有缺子職。蘇東坡嘆其詩、獨立萬物之表。

    王應照謂溺器之滌。自有婢妾為之。惟孝子不以官職之顯。失其子職之常。溺器且為親滌之。其他子職。尚有不盡者乎。李文耕謂山谷所為。仿佛石建。皆樂供子職。不以貴顯閒其心者也。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一直做文字管理方面的官員,當過《神宗實錄》 檢討官(皇帝工作生活大事記的主筆),後來當起居舍人(皇帝的機要文字秘書)。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早年受知於蘇軾,與張耒、晁補之、 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 詩與蘇軾並稱“蘇黃”,有《豫章黃先生文集》。詞與秦觀齊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龍榆生《豫章黃先生詞》。 詞風流宕豪邁,較接近蘇軾,為“江西詩派”之祖。書法精妙,黃庭堅與蘇軾、米芾、蔡襄等被稱為宋四家“宋四家”。

    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大詩人叫“黃庭堅”,表字“魯直”,別號“山谷”,還有個別號叫“雙井老人”。他是洪州分寧縣人。

    黃庭堅自幼孝順父母。對於奉事父母之事,無論大小,他都會認真努力做好,從來沒有推辭拒絕過。黃庭堅從小也十分勤奮好學,二十三歲時就考中了進士。元佑年間,他又做了“太史”官。黃庭堅一生不僅為官服務朝廷,造福天下百姓,而且還專心致力道德學問,以非凡的文學藝術造詣為後世留下許多著作。

    黃庭堅做“太史”時,公務十分繁忙。雖然家裡也有僕人,而他卻不辭勞苦,依舊親自來照顧母親的生活點滴,從不懈怠。每天忙完公事回來,他一定會親自陪在母親的身邊,以便時時感受母親各方面的身心需要,並且親力親為地精心侍候著母親,事事力爭都達到母親的歡喜滿意。

    母親有特別愛衛生的習慣,因為那時候的房子裡沒有衛生間,所以人們為了夜裡方便如廁,通常都準備一個應急的便桶。黃庭堅為了保證讓年邁的母親身心安穩,避免因為僕人的衛生清潔達不到母親的滿意,而導致母親心生煩惱,他就堅持每天親自為母親刷洗便桶,數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

    黃庭堅的做法曾引起了一些人的好奇和不理解。有一次,有人問黃庭堅:“您身為高貴的朝廷命官,又有那么多的僕人,為什麼要親自來做這些雜細的事務,甚至還親手做刷洗母親便桶這樣卑賤的事情呢?”

    黃庭堅回答說:“孝順父母是我的本分事,同自己的身份地位沒有任何關係,怎能讓僕人去代勞呢?再說孝敬父母的事情,是出自一個人對父母至誠感恩的天性,又怎么會有高貴與卑賤的分別呢?”

    自古以來,上至國家君王,下到平民百姓,都是以孝敬父母為修身立德的根本。今天隨著客觀物質環境的發展變化,人們往往因為所謂的“繁忙”,而過多依賴自己所擁有的外在物質條件,進而取代自己為人子女應盡的本分,甚至將孝道“代理”出去。

    冷靜思維,當我們用大把的鈔票或傭人,取代我們孝敬父母的本分時,可曾想到:倘若父母在我們小的時候,也用鈔票和傭人來將對我們的那份慈愛與呵護代理出去,今天的我們會不會有如此健康的身心呢?

    憶古思今,黃庭堅能夠效法古聖先賢的德行,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做到恪盡子道,至誠孝事父母,相信今天的我們,同樣能夠曲承親意,力行孝道,給父母一個安康幸福的晚年。

    孔子在《孝經》中說:“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可見,孝敬父母之事不分大小,唯有出自本心的恭敬,方能做得圓滿。

  3. 2017年3月17日 · 當中有題目出現了「廿四孝故事」的典故題,考生要討論「二十四孝中」的「戲彩娛親」以及「滌親溺器」,哪個提倡孝道的故事更值得學習。. 不只是同學仔,有不少人也被「嚇窒」了。. 一旦沒有概念,「齋吹」都好難吹。. 題目附有解釋的,指「戲彩娛親 ...

  4. 二十四孝 滌親溺器 - 宋朝詩人黃庭堅,十分孝順。 雖然地位顯赫,但侍奉母親卻無微不至,不假手他人,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清洗便桶,從沒有一天忘記做兒子應盡的責任。

  5. 2010年2月20日 · 二十四孝之二十四【滌親溺器】 - YouTube. 阿彌陀佛. 9.15K subscribers. 81. 45K views 13 years ago. 枋寮淨宗學會出版的德育故事等相關動畫DVD都可索取,皆無版權歡迎翻印拷貝流通。 本會出版的動畫卡通 (弟子規、德育故事、二十四孝、了凡四訓、常禮舉要、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等)皆無版權,歡迎索取翻印拷貝流通。 索取動畫時...

    • 5 分鐘
    • 46.6K
    • 阿彌陀佛
  6. 滌親溺器 [編輯] 宋。黃庭堅。號山谷。元祐中為太史。性至孝。身體貴顯。奉母盡誠。每夕親自洗滌溺器。未曾有一刻不供人子之職。有詩為頌。 詩曰:貴顯聞天下。平生事孝親。不辭常滌溺。焉用婢生嗔。

  7. 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 由於後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 二十四孝圖 》。 取材 [ 編輯] 《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於 西漢 經學家 劉向 編輯的《 孝子傳 》,也有一些故事取材《 藝文類聚 》、《 太平御覽 》等書籍。 干寶 的《 搜神記 》卷十一收錄三則 鯉魚 自動破冰彈跳的故事,主角有 王祥 、 王延 、 楚僚 等三人。 敦煌藏經洞 發現的 佛教 變文 《二十四孝押座文》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二十四孝」作品。 南宋 時期的 畫家 趙子固 有「二十四孝書畫合璧」一圖。 元代 學者 謝應芳 在《 龜巢集 ·二十四孝贊》序中說的:「 常州 王達善 所贊《二十四孝》,以《孝經》一章冠於編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