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11日 · 其實在這段時間,黃太一直有找人到場檢查,惟樓上卻疑似在懷疑漏水的客廁堆滿雜物,避過追查,令黃太投訴無門。 苦主黃太樓上滲水15年。 (圖片來源:TVB《東張西望》截圖) 管理處負責黃太廁所天花的維修。 (圖片來源:TVB《東張西望》截圖) 耗資$60萬維修未解決問題 管理處疑是「豆腐渣」工程. 黃太指自2007年開始發現家中天花多處出現滲水後,至今15年間已先後因天花滲水問題,分別在2007、2008、2010、2013及2014年進行多次裝修,單是拉電、批盪已最少3次,裝修費用最少耗資50、60萬元。 不過,當《東張西望》安排驗樓師賴達明上門檢查時,不但近乎100%確認黃太天花滲水因樓上引起,更揭發當初管理處答應幫黃太修補的天花竟疑是「豆腐渣」工程,驗樓師一敲即爛,是一個中空的天花。

  2. 2023年7月30日 · 1. 進行色水測試. 當業主接到樓下單位投訴時一般而言都會由管理處樓下投訴單位及懷疑漏水單位三方合作共同進行色水測試色水測試如下將食用色素稀釋於10公升水中. 在懷疑漏水單位的洗手盆、坐廁水箱、去水口、浴缸封邊等位置注入色水. 不同地方應注入不同顏色的色水,以作識別. 在一小時至兩星期間,於漏水單位檢查,如發現色水即代表漏水源頭的確為樓上單位. 色水測試(圖片來源:開電視節目《一線搜查》截圖) 2. 找「滲水辦」辦事處介入. 如果遭投訴樓上單位不認同色水測試的結果,可以請樓下投訴單位致電「1823」 ,向「滲水辦」求助。 聯辦處會在收到投訴後的6個工作天內聯絡投訴人。

  3. 2024年5月18日 · 以下是最常見的三種漏水源頭: 2. 漏水投訴|樓下單位的入牆水喉老化或破裂. 樓下單位的排水管和供水管通常是入牆式設計當水管老化或破裂時會導致天花或牆身出現滲漏情況。 3. 漏水投訴|大廈外牆出現裂縫、破損. 樓齡較高且日久失修的樓宇,外牆容易出現裂縫或破損,導致漏水。 一旦下雨,雨水可能會經外牆滲入屋內,或經由牆身、縫隙流至不同地方。 若發現是外牆問題,則需要搭棚維修。 4. 漏水投訴|樓上的單位入牆水喉、防水設施破損. 樓上單位的地台漏水也可能造成樓下住戶的漏水問題。 當地台內的排水管和供水管破損時,會導致樓下單位的天花滲水。 此外,若樓上單位的地台防水層板破舊或浴缸邊老化,也會在用水時導致樓下單位漏水。 (圖片來源:《東張西望》截圖) 閱讀全文. 5. 漏水投訴|如何找出漏水源頭?

  4. 2020年11月16日 · 雖然有7間承辦商在報價單上列明防水工程位置但只有不足一半承辦商列出防水物料的資料防水層高度及會否提供防水滲漏測試無論泥水還是油漆項目承辦商都有機會提供連工包料的服務消費者應要求在報價單上具體說明其定義

  5. 2023年5月3日 · 東張滲水個案最新發展 食環處上門測試終有結果. 黃埔花園的一對律師母女和樓上的一位骨科名醫潘醫生家庭發生漏水爭執。 早前女律師指家中天花不停滴水,向樓上單位反映後對方完全不負責任,無視她們。 而女事主向《東張》攝製隊表示,多次向食環處投訴樓上單位漏水問題而導致屋內停電,問題一直未有改善之餘更情況越來越壞,與樓上單位就天花漏水問題拉鋸至少一年。 食環處回應女事主漏水問題,就表示潘醫生屋內主廁有滲水問題,加上客廁用作儲物室,所以完全無處理客廁漏水問題。 其後食環處之後出一封名為《妨擾事故通知》信俾潘醫生,指需要係3月31日前完成修復工程。 但當時女事主屋企天花濕度仍然係99%,對於食環處只對樓上單位主廁就檢測感到不解。 到日前事件再有新進展,食環處終於到樓上單位客廁做檢測。

  6. 2021年4月15日 · 消委會最新報告發現不同種類的吸濕劑的吸濕量和吸濕速度極懸殊部分更出現滲漏情況撰文新假期編輯部來源消委會報告534期. 消委會吸濕劑報告家用吸濕劑表現極懸殊 吸濕量最多差8成. 消費者委員會測試20款家用吸濕劑發現樣本間不論吸濕量吸濕速度和回滲度等均差異甚大。 當中吸濕量可相差逾8成半,有部分每日平均吸濕量近乎零,相當驚人。 吸濕速度亦表現懸殊,有部分樣本水氣回滲出空氣的程度較高,達19.9%至23.2%。 消委會吸濕劑報告:家用吸濕劑表現極懸殊 吸濕量最多差8成。 平均價錢最多差8倍. 是次測試主要參考日本工業標準JIS S3106中有關吸濕劑的吸濕效能及質量的測試方法進行。

  7. 2022年12月22日 · Dec 22 2022. 消委會安全套測試! 今次消委會一共測試9個牌子,共30款的安全套,整體表現不俗,但發現當中5款含致癌物質,兩款有漏水風險! 另外在測試中也發現樣本間的厚薄度可相差逾4倍即睇消委會推介17款滿分Condom清單5款要注意的含致癌物質安全套以及安全套使用貼士消委會 安全套測試. 5款檢出致可致癌物質! 即睇17款滿分推介. 是次測試9個牌子共30款安全套,當中22款的原料為橡膠、6款為合成物料聚氨酯 (PU)、2款為合成物料聚異戊二烯 (PI),平均每個安全套由約$3.5至約$22,相差逾5倍。 消委會安全套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