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7月2日 · 楊德昌以他少年時代的震撼記憶蔓延開去構想,推敲茅武/小四的殺人事實,卻不是找定罪證據,而是找著更多相類似動機不穩定的殺人事件,如山東推Honey出馬路;也找著時代內盪的殺氣,如父親打藤老二,小明的走火鎗我也計數著。

  2. 2017年6月22日 · 牯嶺街的故事原型,是1961年發生在台北的16歲少年茅武殺死15歲情人案件。 在這宗轟動一時的情殺案外,楊德昌亦抽取了各式時代細節添為電影血肉,包括外省人到台後的生活環境、美國流行文化滲入、不良少年聚結成小幫派、國民黨統治下的白色恐怖等。 在4小時的篇幅裏,你不會時常見到男主角小四(張震飾)與女主角小明(楊靜怡飾)在一起,反而更多時是跟隨小四在校園與家庭兩個地方,目擊他日常生活裏倏地捲起的波瀾。 近來翻看一些楊德昌的電影,漸覺他許多時候站得太高,太過抽離,對戲中人物有透徹洞察但無足夠關懷。 但再看《牯嶺街》卻沒有這種感覺。 我不知這是否跟楊德昌對他的少年時代、同窗以至艱難掙扎的父母輩寄予了深切的情感有關。

  3. 2015年8月12日 · 1.《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德昌,1991 其實不用我再說些甚麼,看過便知道,這是楊德昌最好的電影,也可能是那個年代最好的台灣新電影。 就這麼簡單。

  4. 2018年5月14日 · 雖然楊德昌的作品偶有機會在香港重映,但今次回顧反應特別熱烈(朋友形容門票是被「恐慌性掃貨」),不論是史詩式經典作《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抑或是幽默諧趣小品《獨立時代》,都是一票難求。

  5. 2015年6月23日 · 香港影評庫. 首頁簡介作者. 麻將:後牯嶺街的一個大站. 搜尋. Google. 自從《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之後,楊德昌要玩「複雜」,《獨立時代》(1994)如是,《麻將》更過之而無不及。. 他有一個很強的立足點,就是認為當代台北, 就是如此又 ...

  6. 2015年8月14日 · 自我流放了十多年的雷諾亞重返故鄉,找回他最摯愛的演員尚加賓合作,將歲月的滄桑化作了絢爛的火花,看得台上台下兩相忘。 9.《奧菲爾》Orphée,尚高克多,1950. 詩人奧菲爾戴上手套,在死神助手的牽引下,穿過鏡子,走過頹敗的小巷,走向死亡國度;死亡也是一種誘惑。 10.《晚春》,小津安二郎,1949. 在小津的電影世界裏,寂寞就是寂寞,永遠逃不掉,每次看《晚春》都會想起那紐約的冬日,父親默言無語。 作者: . 黃愛玲. 刊物: . HKinema. Year: . 2011年. Month: . 07月. Day: . 31日. 期數: . #15.

  7. 2017年6月9日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中小明的「禍水」形象更加昭然若揭;紅毛、Honey、校監乃至小四,都如骨牌般為她所先後牽引。 《麻將》(1996)中紅魚的父親,更先為一香港女子Angela 所騙,後來又因戀上一女教師而一起殉情;而Marthe 的出現,更破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