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6日 · 李金豹38歲、張文娟35歲,兩人來自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的偏遠農村,之前屢次創業都以失敗收場;後來電影《狼圖騰》上演,不少遊客千里迢迢到內蒙古烏拉蓋草原看狼、參觀拍攝景區,李金豹和張文娟於是決定在壩上烏蘭布統建設狼園,讓來自北京 ...

  2. 2017年11月13日 · 探討過波利尼西亞圖騰紋身如經典的TIKI太陽貝殼海龜等單一圖案的構成後相信大家已大致領悟到箇中設計概念但波利尼西亞的紋身當中又豈止上述象徵符號其中更不可忽視於部落文化中極為重要的重複性圖騰皆因它們同樣內存不少細膩 ...

  3. 2021年11月4日 · 大國小事. 女孩傾家蕩產賣樓救BB 在城市養大後帶回草原同住 結局極殘酷. 撰文:外灘. 出版: 2021-11-04 08:00 更新:2021-11-05 13:58. 386. 11年前因為養大一匹的傳奇經歷,李微漪有了「中國第一女」標籤。 如今圍觀的人潮退去,人和又一次重逢了。 【相關圖輯】回顧十多年來李微漪與小格林相處點滴(點圖了解更多) . + 6. 接受採訪前,因為前一天剪片子熬到深夜,李微漪希望能推遲半小時,先放她喝口茶、緩個神。 等聊起過去的故事,這位過了而立之年的女生依然不厭其煩地描述細節,興起時,甚至隔著電話給我學了聲嚎,讓人吃驚。 如果11年前有「網紅」 的概念,李微漪應該是很特別的那一個。

  4. 2018年9月11日 · 小說狼圖騰的作者姜戎說:「此前世界上還沒有一條由人類養大的狼在放歸荒野後能存活下來的先例李微漪打破了這項紀錄。 李微漪與格林情同母子。 微漪生病時,格林會拿自己的食物探望媽媽;微漪腳崴了,格林會翻過山頭,牽來一匹馬;母子分別時,格林在山上三去三回,不忍離開媽媽;4年後,母子重逢時,格林想要相認卻又不敢認…… 李微漪與導演亦風用攝影機記錄下他們與格林相處的10個月。 1700個小時的素材,剪輯花了6年,僅憑兩人的力量,拍成了一部紀錄影片《重返.狼群》。 李微漪說:「儘管電影不夠專業,比較粗糙,但它有靈魂。 城市中的狼. 我叫李微漪。 2010年,我去若爾蓋草原寫生,牧民給我講了個事:一頭公狼被人打死了,母狼養不活一窩幼崽,就到處去找公狼。

  5. 2019年5月30日 · 1769年,英國船長庫克(James Cook)的冒險旅程終於來到遠離大陸的南太平洋區域。 除了新開發的土地、從未見過的海洋物種,他還見識了很多原始部落的奇特習俗。 其中,庫克發現太平洋群島上的原住民很喜愛在身上畫一些動物圖騰。 他後來發現,原來這些圖騰不是畫上去,而是透過一些獨有土法,以滲入皮膚的方式「紋」上去。 庫克船長不知這種做法是什麼意思,但是覺得非常特別,於是記錄此番奇異見聞,並將這紋身工藝帶到歐洲。 其後,此工藝蔚為風潮,尤其得到一班水手青睞。 自此,紋身便慢慢由太平洋島國的風土習俗,變成展示個人品味特徵的流行技藝。 庫克在旅行手札中,擬音借用了太平洋島國土著對這種工藝及其圖騰式圖案稱為「tatau」,之後再演化為「tattoo」。 自此,圖騰與紋身的關係,切肉不離皮。

  6. 2017年11月6日 · 大抵在部落文化之中紋身是身份象徵的重要證明之一毛利族人之中面上的紋身愈多其地位就愈高更有說在當年割讓領土予歐洲各國之時酋長會將自身臉上的圖騰畫下來作為簽名可見毛利族人對臉上紋身的重視。 「TĀ MOKO」‧「KIRI TUHI」之別. 在毛利族之中紋於面上的圖騰被稱為 MOKO」,而置於身上的圖騰則被稱為「KIRI TUHI」。 在毛利族尚未被歐洲文化所影響之時,族內被視為紋身專家的「TOHUNGA」只會為族內地位較高之族人紋身。 紋身於毛利族之中除了是將族人劃分地位高低的象徵之外,亦被視吸引異性之特質以及小孩長大成人之見證。 毛利族的紋身大多見於男性的臉、臀部以及大腿之上;而女性的紋身則多見於嘴唇以及下巴之上。

  7. 2018年5月9日 · 古人發現貓頭鷹的嗅覺異常靈敏,傳説牠能聞到將死之人身上的氣味,並會順著氣味飛到那人的家裏,發出怪異的叫聲,故牠亦被叫作報喪鳥或追魂鳥。 東西洋的另類解讀. 雖然古代中國賦以貓頭鷹一種負面印象,但其實牠在其他地方的文化中,卻是瑰寶。 日本將貓頭鷹視作福鳥(是以1998年長野冬奧會便以其作吉祥物),日語為「梟(ふくろう・fukuro)」,由於其發音跟「不苦勞」與「福來郎」接近,有招來福氣的意思,因而深得日本人的喜愛。 從小看不同卡通片也會記得貓頭鷹多半是扮演博士一角,其實西方文化將貓頭鷹與智慧劃上等號,相傳智慧女神雅典娜會化身為貓頭鷹,窺探凡人的生活。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