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自從60年代制水,香港和廣東省當局在1964年達成協議,由內地供水給香港,其後更修築東江,經深圳供水至香港,令本港有穩定食水供應。而香港上一次制水已經是1981年,當時每日供水兩次,分別每朝六至十時及下午四至十時,市民都要出動家中的大小水桶,甚至全家總動員,一桶二桶擔回家,飽 ...

  2. 早年於五、六十年代,在新界郊區到處可見農田,最主要地區為元朗、錦一帶。到八十年代香港經濟發展迅速,及在1998年中國內地農產品可無限額地大量輸入本港,香港農業式微。直到金融風暴後,香港經濟低迷,以往作為經濟支柱的零售業、旅遊業、服務業、金融業以及房地產業等,齊受打擊 ...

  3. 逃港(即逃亡至香港),香港又名「偷渡潮」,是指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約有一百萬內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這被認為是冷戰時期歷時最長、人數最多的逃亡事件,史稱「大逃港」。 這是一橫跨三十年的逃亡史,出現過四次大規模的逃港潮,分別是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 ...

  4. 頭條日報 頭條網 - 新聞 - 果欄兇殺兩漢被控謀殺 油麻地日前發生的果欄兇殺案,警方今日落案控告兩名分別四十歲及四十八歲的男子合共一項謀殺罪,兩人將於本月廿七日(下周一)在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

  5. 前投資推廣署署長盧維思表示,維港巨星匯事件至今六年,仍然未清楚誰要為事件問責的政策局長,形容自己是事件的代罪羔羊。 盧維思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表示,如何運用和監管政府包底的一億元,不是他可以決定,他只是奉命行事,但之後卻被人質疑。

  6. news.stheadline.com › figure › relatedFigure_r相關圖輯:

    相關圖輯:

  7. 灣仔尖沙嘴退休掃物業 呂樂人面極廣,68 年退休時以父母名義,先後在香港半、灣仔、筲箕灣、尖沙嘴、觀塘和沙田等地區以現金購入當時合共時值300 多萬港元的物業,更一次過買下整幢大廈。當時他單靠不動產收房租,收入已十分可觀。呂樂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