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18日 · 可能是甲狀腺自身功能異常(如格雷夫病)、甲狀腺腫瘤過度攝取碘某些藥物的副作用等。診斷甲狀腺亢進通常需要經由醫生進行全面的評估 ...

  2. 2020年5月8日 · 甲狀腺亢進的藥物可能會產生皮膚皮疹肝功能障礙白血球減少症。 雖然服用甲狀腺亢進的藥物產生白血球減少症並不常見,但是若有白血球減少症的時候,容易會有伺機性的感染,造成敗血症進而導致休克、器官衰竭的危險。 而白血球減少症併發急性扁桃腺炎的時候,很容易被當成一般感冒或是單純的急性扁桃腺炎治療。 所以如果服用甲狀腺亢進的藥物,出現高燒不退,或是喉嚨痛的現象,應儘速回診諮詢甲狀腺專科醫師,判斷是否有白血球減少症的現象,還是只是單純一般的感冒症狀。 切勿隨意停藥 定期回診追蹤. 建議甲狀腺亢進的患者切勿隨意停藥,並且定期回診追蹤,以免產生甲狀腺風暴,造成心跳過快,甚至急性呼吸衰竭或心跳停止。 (作者為鹿港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 自由健康網.

  3. 2019年6月6日 · 甲狀腺亢進患者的治療,首先還是要確認原因,如果是良性的甲狀腺亢進,通常會用口服抗甲狀線藥物、放射性碘治療,以及外科手術這幾種方式處理。 甲狀腺亢進的治療方式

  4. 三、抗甲狀腺藥物可能副作用包括: 1.皮膚搔癢皮疹約5%,是最常見之副作用。 部份患者持續服用,症狀會改善。 2.關節痛. 3.類紅斑狼瘡症狀. 4.肝功能暫時異常. 5.貧血、凝血功能變差或血小板減少. 6.顆粒性白血球缺少:約0.5% 需立即求診. 四、副作用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 顆粒性白血球缺少,常在治療期間3個月內突然發生,但也有可能發生於3個月後之任何時間。 定期白血球檢查並無法預防,所以如果有任何發燒或發炎現象,尤期是喉嚨發炎必須馬上就醫並檢驗白血球,如果白血球總數在1500以下,必須立刻停藥並儘速至門診求治,至於在血液血球總數1500-3000間,是否要停藥,雖無急迫性,但您需儘速與醫師討論是否使用其它治療甲狀腺亢進的方法。

  5. 進行放射線治療時,醫師可能會用放射性碘破壞甲狀腺。此療法適合21歲以上的患者,或21歲以下,但症狀無法受藥物控制的人。 手術適合不想接受放射治療、如:孕婦(因為可能造成胎兒甲狀腺

  6. 目前常用的治療可分為三類,包括抗甲狀腺藥物、放射碘治療和手術治療。醫生一般會建議先服藥穩定病情,然後再以放射碘「斷尾」,原因是單靠藥物的治療期可長達一年半,而且復發機會高,副作用亦較多,放射硔治療則僅需服用一次,治癒機會亦高。

  7. 服用抗甲狀腺藥物約有5%患者會出現輕微過敏反應,通常搭配抗組織胺藥物即可改善;少見的嚴重副作用為白血球降低,造成嚴重免疫力低下的情況;其他嚴重副作用,包括猛爆性肝炎,膽汁淤積。

  8. 甲狀腺藥 – 由於方便服用,常被用作治療亢進症的第一線藥物,可停止甲狀腺荷爾蒙分泌繼而逐步減少症狀。 病人通常須接受18至24個月的治療,多數病人在停後病情會復發。

  9. 這類藥物可能的副作用有什麼?. 如果有下列副作用請立刻通知醫生:咳嗽、喉嚨痛、持續發燒或冷顫、不尋常的無力感、關節疼痛或紅腫、皮膚起紅疹或搔癢。. 如果有以下情形在服藥後一段時間會自行消失,若有持續發生或惡化,請告知醫師:頭痛、眩暈 ...

  10. 臺大醫院用來治療甲狀腺亢進的藥物有普樂治錠(Procil ®)及紐甲舒錠(Newmazole ®),這兩種藥物都可以減少甲狀腺產生甲狀腺素。 服用藥物期間,有些人會有皮膚疹、胃不舒服或想睡覺的狀況,此外,極少數的人會有喉嚨痛、持續或嚴重的發燒或發冷、眼睛或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