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1日 · 甲狀腺機能亢進屬於中醫「癭病」的範疇。 一般認為癭病多由地理水質(飲食飲水)、體質因素、情志不遂等因素誘發,造成肝鬱化火、濕痰凝滯、氣陰不足、陰虛陽亢等證。

  2. 2023年12月26日 · 甲狀腺亢進成因的中醫觀點? 甲狀腺機能亢進屬於中醫「癭病」的範疇。由於地理水質(飲食飲水)、體質、情志不遂等因素形成。由於精神情緒壓力導致肝氣鬱結,濕痰凝滯循肝經鬱阻於頸前,進一步化熱而傷氣傷陰,造成氣虛、陰虛、火旺等證。

  3. 中醫看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屬中醫之 「癭」 的範圍。 《三因極一病証方論》中指出癭可分為五種,其中「癭氣」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近似(「隨憂怒消長者,名氣癭」)。 「癭」主要指頸前出現結塊、腫大為特徵的疾病,並認為與情志、飲食相關。 《濟生方》:「夫癭瘤者,多由 喜怒不節,憂思過度 ,而成斯疾焉,大抵人之氣血,循環一身,常欲無留滯之患,調攝失宜,氣凝血滯,為癭為瘤。

  4. 2023年1月22日 · 中醫這樣看. 患者常常有疑問十字花科蔬菜到底可不可以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包含花椰菜、高麗菜、大白菜、青江菜、油菜、芥菜、大頭菜、蘿蔔等,但跟海藻海帶類相比,十字花科食物的含碘量相對較低。 十字花科蔬菜包括皆是常會攝取的蔬菜類,綠色蔬菜可以有效的調節免疫,中醫認為可以潤燥降火,對於甲狀腺亢進反而有正向的作用。 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甲狀腺低下. 少吃過度加工食品,有助調節內分泌和免疫系統. 甲狀腺低下患者由於身體水分調節代謝差容易產生水腫,中醫稱之為三焦水道不通調,加上身體缺乏動能,所以常常手足腫脹、身體發胖。 這時醃製的食物如鹹菜、香腸、臘肉、煙燻製品、蜜餞,高鈉的火鍋湯頭容易引起水鈉滯留而加重水腫。

  5. 中醫藥學院完成了一項中醫藥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臨床觀察,結果顯示中醫藥對治療甲亢有良好療效,總有效率達88.7%,能助患者改善臨床症狀,並提高他們的整體生活質量,以及調節免疫功能。

  6. 2020年10月30日 · 甲狀腺功能亢進是一種甲狀腺分泌過量的病狀,會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 中醫學稱之為「癭病」。 主要表現為心跳加快、體重減輕和眼球突出。 西醫學則將其分類為幾種情況,包括甲狀腺腫大和慢性淋巴細胞甲狀腺炎。 2020年,一位26歲患者在接受針灸和中藥後,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症狀得到了明顯改善。 治療一年後,她的甲狀腺恢復正常,所有相關症狀消失。 症狀瞭解. 了解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症狀很重要。 它幫助我們及早發現問題,尋求治療。 頻繁頭痛. 患者常說他們的頭經常痛。 這是甲狀腺功能亢進時常見的問題。

  7. 甲狀腺亢進中醫治療:基於免疫學和中藥成分的新療法. 近期的一項研究成果揭示了甲狀腺亢進的新治療方向,該研究以免疫學和傳統中藥成分為基礎,提出了一系列有潛力的治療方案。. 甲狀腺亢進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徵是甲狀腺腫大和甲狀腺功能 ...

  8. 2019年8月29日 · 中醫3穴道緩解甲狀腺亢進症狀. 夏天讓人大汗淋漓,水分和營養容易流失,酷熱也容易情緒不穩,因而內分泌失調,誘發甲狀腺亢進。 甲狀腺亢進時可以利用三個穴道緩解症狀。

  9. 甲狀腺亢進是免疫系統生產一種功能類似甲促素 (促甲狀腺激素)的抗體,使得甲狀腺增生腫大及失控地大量分泌激素,這種情況女性發生的比例較高,其症狀是心跳快、焦慮、容易緊張、手會抖、食慾旺盛,但體重下降,大便次數增加、怕熱、眼球突起是甲狀腺

  10. 中醫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 中醫師會依據患者體質差異而給予不同處方, (1)若屬氣鬱痰凝型患者,容易兼見咽中痰梗感、胸悶短氣、時有噁心、苔膩、脈弦滑等,可應用理氣化痰法,藥物選用如柴胡、夏枯草、半夏等,可搭配針刺三間穴與豐隆穴。 (2)若屬陰虛火旺型患者,兼見面紅、頭脹、口乾、多夢、經量變少、舌紅少苔、脈弦細等,可應用滋陰降火法,藥物選用如生地、龍骨、黃芩等,可搭配針刺二間穴與太谿穴。 (3)若屬氣陰兩虛型患者,容易兼見神疲乏力、憂鬱、汗多、語聲低微、脈弱細數等,可應用補氣養陰法,藥物選用如太子參、麥門冬、五味子等,可搭配針刺靈骨穴與太谿穴。 中西醫合治優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