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月10日 ·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在燈火燦爛、熙來攘往的馬路旁,佝僂的拾荒婆婆拖着紙皮前行;經常見到的維港,不同時間正呈現不同的美態;人們以為平平無奇的鰂魚涌公園原來是世外桃源......逾百名中小學生通過細心的觀察,藉畫筆抒發對香港的關愛及感情,他們將聯同香港畫家趙素仲聯合舉辦「欣賞-我們的香港」作品展,由本月下旬起,向公眾展示心中的香港面貌,讓大眾停下腳步,靜下心來,一同欣賞我們的香港。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的中二女生林伊涵,以成熟的筆觸描繪出《香港精神》。 在熙來攘往的馬路旁,佝僂的拾荒老婦孤獨地拉着紙皮向前走。 老人以全黑的形象呈現,看不着臉。 畫作展示了香港草根階層堅韌自強的一面,林伊涵以畫作喚起香港人對弱勢社群的關注,希望社會更富有同情心。

  2. 2020年4月28日 · 成志偉. 自古至今,吟詠花卉的詩詞可謂車載斗量,難以統計出精確數字。 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妖艷百花,是植物中的精靈,人人見而愛之。 富有才情的文人雅士,更容易被美花撥動心弦,讚歎感喟百花的詩句就從他們的筆端汩汩流淌出來。 「桃花開東園含笑誇白日。 」(李白)、「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王適)、「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元稹)、「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黃巢)、「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歐陽修)、「花開花落無人見,借問何人是主人。 」(武元衡)......隨手拈來的這些詠花詩句,都膾炙人口、長久流傳。 詠花,不同詩人的着眼點各不相同。 因眼前的美花怦然心動,寫詩讚之,這是大自然觸發了詩人的靈感。

  3. 2020年6月10日 · 2020-06-10. (續5月27日期)就陶潛而言,後人一致認為他品格清高、「不為五斗米折腰」而加以表揚。 他不甘為官、瀟灑地歸隱田園,從此「辭官歸故里」,過着優遊自在的生活。 只管對酒賦詩,與大自然融和。 蕭統《陶淵明傳》說:「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 穎脫不群,任真自得......」元好問《律詩絕句》說:「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 」可見,世人對他的評價很高,認為他除能放下功名利祿外,還體現了儒家「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精神。 古時社會,文人的出路只有出仕,陶潛有心為朝廷效力,但可惜「時不我予」,得不到器重,只有歸隱田園。

  4. 2014年7月12日 · 身材依舊頎長而富有力度的王仁曼穿一件ISSEY MIYAKE落座,歲月在這位被譽為芭蕾權威的女性身上,並沒留下太多痕跡。 她臉上的線條有很硬朗的一面,一如她對堅持芭蕾教育的那顆恒心,骨子裡是非常強悍的堅持。 王仁曼本是上海人,舉止裡都透露出一種與這個速食時代相悖的、更謹慎也更回歸傳統的品味。 就像任何一件名牌都要靠時光長河去淬煉而得,一間名校的聲譽也是在半個世紀的光陰裡被不知不覺沉澱出來。 王仁曼是為芭蕾舞這門藝術本身感到驕傲的。 她說:「芭蕾舞是擁有400多年歷史的藝術,早在17世紀時,意大利貴族已經在宮廷裡面跳芭蕾,之後再慢慢傳入法國,傳入俄羅斯。 那時皇帝在宮中請客時都會參加跳舞,是一種貴族社交活動。

  5. 2021年6月15日 · 2021-06-15. 楊奇。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寶儀 攝. 傳奇報人穿梭粵港 心懷天下入黨酬志. 在粵港新聞界,能稱為「報業泰斗」的人不多,楊奇是其中之一。 親手創辦過五份報紙、主持過七份報紙的楊奇,其革命經歷和報人生涯與香港密切相關,他對香港也始終滿懷着真摯的情感。 楊奇10歲從廣東中山移居香港,在香港就讀中國新聞學院、投身新聞工作,在香港參加抗日戰爭和革命事業......在這裏,他還經歷過上世紀四十年代文藝論戰、新中國成立前夕秘密護送旅港著名民主人士北上參加新的政治協商會議等一系列驚心動魄大事件......種種難以忘懷的深刻記憶,也是他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最好見證。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寶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