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1 经典依据. 2 名称含义. 3 节日活动. 经典依据. 播报. 《佛说盂兰盆经中说佛弟子目连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受苦如处倒悬求佛救度。 佛告诉他在七月十五日僧众安居自恣之日,准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可使其母解脱。 佛教徒据此说法兴起盂兰盆会。 名称含义. 播报. 《佛说盂兰盆经》的经题解释有两种说法︰一说“盂兰”是梵音,义为倒悬;“盆”是华言,指盛食供僧的器皿。 第二说以为“盂兰盆”三字都是梵语音译。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三十四:“盂兰盆,此言讹也。 正言乌蓝婆拏,此译云︰倒悬。 案西国法,至于众僧自恣之日,云先亡有罪,家复绝嗣,亦无人飨祭,则于鬼趣之中受倒悬之苦。 佛令于三宝田中供具奉施佛僧,祐资彼先亡,以救先亡倒悬饥饿之苦。 旧云︰盂兰盆是贮食之器者,此言误也。

  2. 中国传统节日. 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 七月半 ,佛教则称为 盂兰盆节 。 节日习俗主要有 祭祖 、放 河灯 、祀亡魂、焚 纸锭 、祭祀土地等。 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 七月半 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它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1-2] [38] 在《 易经 》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 《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3. “盂兰”是 梵语 ,译作“倒悬”(人被倒挂),盆是指 供品 的盛器。 佛法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 中文名. 盂兰盆. 出 处. 《盂兰盆经》 译 作. “倒悬” 作 用. 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 目录. 1 节日由来. 2 典籍记载. 节日由来. 播报. 编辑. 中元节 ,俗称 鬼节 、 七月半 、 施孤 、地官节或 斋孤 ,为每年 农历七月十五 日(部分地区七月十四),与上元节、 下元节 合称三元。 是流行于 汉字文化圈 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民间有祀亡魂、放 河灯 、焚 纸锭 的习俗,与 除夕 、 清明节 、 重阳节 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道家 道术 对 阴阳五行 的理解最为深刻,运用也极为广泛。

  4. 香港特别行政区地方的传统节日. 收藏. 0. 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又称盂兰节”“中元节”“鬼节”“麻谷节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流行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地方的传统节日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之一。 [1] 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是 祭祀 祖先、祭吊孤魂的日子。 香港潮籍人士约一百二十多万。 旅居香港潮人思乡念祖之心深切,一年一度历时一个月的中元节,举办盂兰胜会,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整个香港较隆重及大规模的民俗活动。 盂兰胜会的主要活动是祭祀祖先,包括烧街衣、盂兰节忌讳、盂兰节神功戏、大士王、平安米、福物竞投等内容。 [1] 2011年5月23日,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Ⅹ-122。 [2] 中文名

  5. 日本. 节日活动. 祭祀祖先、祭拜孤魂野鬼. 节日介绍. 盂兰盆节是日本重要的民间节日每年8月13日至15日举行盂兰盆会原系佛教仪式佛教徒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缅怀祖先而举行。 公元6世纪前期,南朝梁武帝时代,该节在社会上开始流行,并于7世纪中叶传入日本佛寺、继而进入宫廷,渗透民间。 [2] [4] 在镰仓时代,盂兰盆节与施舍救助饿鬼会、万灯会结合举办,故又称为“祭魂节”。 从江户时代起,节日延长为三天,此后便成为惯例,日本采用公元以后,盂兰盆节由7月15日改为8月10日(一说每年8月15日前后)。 盂兰盆节的故事源于《盂兰盆经》中目连救母的故事,中国敦煌变文和民间说唱中都有此故事,流传十分广泛。 目连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他的母亲死后在地狱受苦,目连求佛祖解救母亲。

  6. 佛教传说. 另一方面中元同时也是佛教的盂兰盆会节”,首创者据说是 南朝梁武帝 萧衍 。. 4盂兰盆 ”一词来自佛教的说法,被称为“屋兰玛纳”(梵文ULLAMBANA),是“解救倒悬”的意义,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 蝙蝠 ,悬挂着、苦不堪言。. 印度 ...

  7. 中华 传统节日 ,是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从这些传承的世俗民风节日里,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的“丰富而多彩的 社会生活 文化内容”。 自2008年起,国家 法定节假日 中,新加了清明、 端午 、 中秋 三个传统节日。 中文名. 中国传统节日由来. 粥的名称. "腊八粥" 年兽的传说. 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的习惯. "年"长年深居海底。 元宵之一.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春龙节. 二月二龙抬头. 目录. 1 除夕. 2 元宵之一. 3 元宵之二. 4 元宵之三. 5 春龙节. 6 清明节. 7 端午节之一. 8 端午节之二. 9 端午节之三. 10 姑姑节. 11 七夕. 12 中元节. 13 地藏节. 14 中秋节之一. 15 中秋节之二. 16 中秋节之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