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28日 · 盧一家人身價不到2億美元. 盧啟賢擁有保險業務亞溢利國際,《福布斯》引述一位前高層估計,該公司去年代理的保單不可能超過8億美元(面值)。 《福布斯》估計,該公司價值約為6000萬美元。 2015 年,盧母李佩珍買下了她幫助建立的這家公司。 她可能把它交給了兒子盧啟賢。 李佩珍和盧啟賢的父親Francis Lo擁有在香港山頂的至少兩套公寓,中環亞溢利國際的辦公室(面積4,045平方呎),以及加拿大溫哥華的一套公寓。 《福布斯》指,盧的家人很富有,但他們遠沒有他所說的那麼富有。 《福布斯》估計,盧啟賢和他父母的身家加起來還不到2億美元。 哈佛查無此人. 《福布斯》證實,盧啟賢確實於1999年從加拿大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畢業,但無法證實他上過哈佛商學院的說法。

  2. 2022年8月27日 · 分享:. 港人熱門貨幣英鎊及日圓亦持續向下,有市民亦趁機「儲貨」,但獨立外匯商品分析師盧楚仁認為相關貨幣或有機會突然跌一跌,若做定存時英鎊急跌3-4%,所得的利潤就「凍過水」。. 雖然銀行做生意、競爭推出優惠很正常,但呼籲投資者要思考 ...

  3. 2023年9月27日 · 點擊圖片放大. 《新周刊》指,這個冥想社群有數千學員,逾七成都是女性,很多人加入社群前都經歷生活挫折,有的被互聯網大廠裁員、有的曾遭遇傷害、有的在職場感到壓抑、有的在東亞式打壓教育下長大。 課程提供的方法論,對想要脫離人生困境的這群人有很大吸引力。 愛馬仕「能量很高」 鼓動學員買名錶. 該冥想課的「修行」方法是釋放財富欲望。 報道指,俞立穎將經濟下行、市場緊縮,解讀為僅僅是由於人「匱乏」、「緊張」的習性發作:因為匱乏,所以人面對金錢不敢作為。 愈是這樣,金錢愈是遠離人。 要克服這種習性、清理對金錢的恐懼,就要讓大量金錢流動起來,以「打開自己的能量」。 具體來説,就是住五星級酒店、買名牌服飾、在豪華餐廳吃飯、購物不看價格、不使用優惠券等等。

  4. 2020年5月20日 · 首先要釐清兩個概念:「僭建」及「釘契」。 僭建是指建築物上未經正式程序申請的加建或改動。 屋宇署發現僭建物而發出清拆令,會在土地註冊處登記相關問題,俗稱「釘契」。 已「釘契」不代表不可以買賣. 物業已「釘契」,不代表不可以買賣。 以物業有僭建而被「釘契」來說,是官方於樓契註明,物業業主有責任完成某些清拆工程;地產代理及處理有關交易的律師,亦有責任提醒買家,單位已被釘契,如購買單位,將「繼承」有關清拆工程的責任。 事實上,一個被釘契的物業仍可買賣,只是很多買家為免麻煩,可能不會考慮被釘契的物業,無形中令業主成功出售單位的機會降低。 在按揭的角度來說,一個單位有僭建物或清拆令,亦不代表一定不可獲批按揭;不同銀行對有僭建物/有清拆令的單位,處理情況有別。

  5. 2018年10月9日 · 根據網紅數據分析平台Cloudbreakr的資料,香港第一名的KOL是Liz 리즈。 相對其他排名的KOL來說,她的粉絲總數不是最多,但影響力則是第一。 而Cloudbreakr的影響力指數是根據KOL與粉絲互動及其增長率和表現計算的。 榜上有名的大多都是藝人如李亞男、單文柔及麥美恩等,他們擁有較高的知名度,粉絲的數目都較普通的KOL多。 其他的KOL主要為YouTuber,利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的事情。 現在大部分的KOL的主要收入是不同品牌的廣告,廣告商會根據粉絲的數量及按讚的數,而去選出適合的KOL。 隨着KOL的數量增加,網紅數據分析平台就提供了綜合的數據給廣告商參考。 【KOL排名】本港10大KOL 你識幾多個? 撰文 : 曹佩鈞 本網記者.

  6. 2019年7月17日 · 「Luke Sir」自言並非財經演員,也非專家,不會不停有貼士。 他在其專欄撰文,總結多項退休理財心得,包括如何為自己製造長糧,以及在哪個價位選對高息股。 究竟名嘴曾智華達致財務自由的三大法則是甚麼? 1.閒錢買銀色債券. 將所有閒錢瞓落去申請銀色債券。 因這是世上極罕有,包保有賺無蝕,賺硬三厘利息的投資! 2.政府年金求安心. 買年金、求安心。 買的,是政府年金,買100萬元,男性,每月有穩定「收入」5,800元直至離世! 上限買300萬元,買盡,即月月出糧17,400元。 年紀大,最重要有個經濟上安寧的心。 揸住現金300萬vs一生一世月月有17,400元,我選了後者,因我要終身保障(無人可以承諾你,包括兒女! ),我成功了。 3.跌市入貨之選.

  7. 2020年5月21日 · 管理層必備三大條件. 屈臣氏集團首席營運總監及屈臣氏(亞洲及歐洲)行政總裁倪文玲接受專訪時表示:「管理層需要反應迅速、應變靈活及處事貼地,才能帶領公司克服疫境,轉危為機。 秘技1 反應迅速. 疫情爆發時,正值農曆新年長假期,採購防疫物資及物流遇上更大難度。 該集團雖有遍及全球的業務網絡,但仍要處理時差,很多事需要在數小時、甚至數分鐘內迅速作決定。 加上疫情多變,分店必須每日定時滙報狀況,以調整營運。 當防疫物資到港後,過去數星期,貨倉員工每天工作至凌晨2時,加快將產品推出市場。 秘技2 善用社交平台. 透過社交平台即時與顧客溝通,以及定時更新售賣防疫用品的消息,免信息混亂,更有助與客人在「疫境」中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