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然而社會工作邁入專業化的同時,社工倫理守則並非能夠為此提出解答,且工作者人身安全議題並未受各界的熱烈討論、在社工學術研究上亦非顯學。 老兵之一

  2. 雲縣最近發生1名社工員訪視家暴家庭時,碰上案主吸毒發作差點被性侵,女社工人人自危,社工科長王卓聖表示,社工工作風險僅次於警察,去年曾爭取開辦團保,保障社工人身安全,可惜被打回票,今年將再提案爭取並請女警指導防身術。

  3. 在結束階段,專業上的要求是社工員必須理性地控制自己,避免過度的情感介入,一旦過度,會影響案主的獨立成長機會,也可能使自己受害。 (摘錄改寫自個案工作教科書,黃維憲等,1987) 有種專業關係的結束是在上述的狀態下發生,也就是案主的死亡。

  4. 1.個案工作督導:最常被用來當作個案督導的工具是「個案紀錄」,我們被要求每訪一次至少當週就要交紀錄呈閱,紀錄內容必須有非常縝密的思考,包括:訪談內容摘述(要分大點、小點,有標題,還要能呈現訪談內容)、診斷與評估、處遇計劃,這樣的工作步驟是我們都熟悉的沒錯,但是,你的「每一次」訪談或家訪都必須有這些內容(即使,有時候你只是陪老人家聊聊天)。 曾經「寫紀錄」是我們幾個社工員很大的壓力來源,我不懂「一份完美的個案紀錄」的意義在哪? 我見識過我的同事紀錄修了又被退,退了又修…..,或是為了所謂「不完整的紀錄」而須再打多通電話給案主「收集資料」。 如果說「紀錄」的重點是在於將訪談及處遇過程作描述及分析,那出錯的部分究竟是「紀錄」還是「過程」呢?

  5. 社工領域是一個專業助人的行業,社工員必須走在正常和制度邊緣,走上這行之後才發現所有學習的比想像中多的多,除了有一顆熱忱和愛人的心之外,還要粉努力去接受來自不同層面的考驗.隨著此台的開設,重新整理以前所學理論,思考自己有限和不足之處, 社工技

  6. 2011年4月12日 · 1.其職責協助在社會生活中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的人。 2.從最初的施捨、慈善行動發展而來的社會工作,一開始就帶著鮮明的助人特徵。 3.社會工作有志於為全體人民提供服務,調適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創造和諧的社區環境,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二)社會工作是一種專業。 1.其工作物件是著重於個人或團體,均以協助其依特殊的需要或能力。 2.配合社會的需求,使獲得社會關係的調整與生活的改善,培養具有社會工作專門知識和技能的人才。

  7. 社工員個人問題. 社工員會將自己今日所遭遇或所關心的事帶入諮商過程中,例如,社工員父親生病了,或想到任何一件極不愉快的事等。 這些都會使得他分心而無法專注傾聽當事人說話。 當事人問題情境. 我們聽別人說話,如果所聽的內容與自己毫無關連,經驗也完全不同,這很容易使聽者無法共鳴而產生無聊,社工雖經過專業訓練,但仍無法完全避免類似情形發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