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秦漢三國傳兩晉,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歌訣四 三皇五帝夏商周,歸秦及漢三國休。 晉終南北隋唐繼,五代宋元明清收。 歌訣五(香港中學生常用簡易版本) 黃虞夏商周,春秋戰國秦, 兩漢三國晉,晉後南北分,

    • 十六國(304年 - 439年)
    • 北方的民族交融

    十六國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鴻私下撰寫的《十六國春秋》而得名。他自北方諸國中選出國祚較長、影響力大、較具代表性的十六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成漢、胡夏為十六」),共有: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國。實際上,北方諸國還包括冉魏、翟魏、西燕等等國家。十六國只是北方諸國的概稱,並不是只存在十六個國家。

    北方少數民族內遷

    自東漢末年以來,游牧在北方的少數民族開始內遷,到西晉達到最大規模。如,原游牧在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和羯族,遷到山西一帶;原游牧在西北地區的氐族和羌族,遷到陝西關中一帶;發源於東北地區的鮮卑族則分佈範圍較廣,一部分遷入遼寧一帶,另一部分遷入陝西、甘肅和河套地區。北方遷入中原的眾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人數最多,統稱五胡。此外,還有丁零、盧水胡等內遷的北方少數民族。遷入內地的游牧民族人數眾多,在山西、陝西等地甚至佔到了人口的一半左右。 北方少數民族的內遷,使游牧民族和漢族相互學習,相互影響,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快了民族交融;但內遷各族的反叛也造成了西晉滅亡和此後五胡十六國的混戰局面,對北方的社會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從而也間接導致了人口南遷。

  2. 2018年12月18日 · 戰國秦朝西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 隋唐五代和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 中國歷代王朝興亡四字歌. 北京大學文博考古學院教授高明,為普及歷史知識而著《中國歷代王朝興亡四字歌》,並為之詳加注釋。 《四字歌》以四字為一句,共120句,480字,合轍押韻,朗朗上口,讓你輕鬆記住自夏朝建立至清朝滅亡,中國四千多年間數十個王朝興亡更替的緣由和人物。 此歌經過嘻嘻網編輯部二次整理,實質更貼近史實。 中華民族,來自炎黃。

  3. 2016年10月8日 · 黃堯舜禹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兩晉,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是我的歷史老師教給我們的,雖然現在畢業了,但是仍然記得。

  4. 魏晉南北朝 (220年—589年),又稱 三國兩晉南北朝 ,是 中國歷史 上的一段長達三百多年的時期, 朝代 更迭速度快,存在有多個政權並存的局面,相當長的時間是南北對峙。. 這個時期由220年 曹丕 篡 東漢 帝位,自立 曹魏 開始,至589年 隋朝 隋文帝 楊堅滅 南 ...

  5. 王莽時期,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建立了農民政權。. 公元23年,新王莽政權滅亡。. 公元25年,東漢王朝建立。. ④ 這時期,在我國北方,先後存在過一些封建政權,其中有: (前趙)、成 (成漢)、前涼、後趙 (魏)、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 ...

  6. 秦漢 三國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22年11月7日 (星期一) 11:32 。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創用CC 署名-相同方式分享 4.0協議 之條款下提供,附加條款亦可能應用。(請參閱使用條款) Wikipedia®和維基百科標誌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