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探索2024年香港端午節的精采活動國際龍舟賽,到品嘗多樣化的粽子,感受香港的傳統節日氣氛。 了解更多精采活動和端午習俗,享受一個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節日。

  2.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通常為公曆5月下旬或6月),在香港過端午節,一定要嚐嚐美味的廣式粽子和體驗香港的道地龍舟文化。 本文除了為你介紹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之外,更會為你推介傳統粽子美食,還有甚具節日氣氛的活動「國際龍舟邀請賽」和「大澳端午龍舟遊涌」等,讓你留下美好的回憶! 端午節由來. 端午節的起源說法眾多,較為廣泛流傳的說法,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 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公元前403至211年)楚國的大臣,亦是一位十分偉大的詩人,可惜他不受楚王重用,被流放到荒僻之地,不久楚國首都更被攻下。 屈原不忍楚國一步步走向滅亡,便毅然在農曆五月五日投江殉國。 不少愛戴屈原的百姓划船尋人不果,只好向江水中投入米糰,希望保護屈原之身免被魚蝦吞食。

  3. 2024年5月17日 · 端午節為甚麼要划龍舟?. 6個端午節習俗、由來、活動一次看!. 端午節就快要到了,家家戶戶都在包粽子、立蛋,門口都掛著艾草、菖蒲,各地還會舉辦划龍舟比賽。. MindDuo親子共讀這次來跟大家介紹端午節的由來跟故事,也整理了 5本端午節故事繪本 !. 另外 ...

  4. 本文除了為你介紹端午節的起源和傳統習俗的由來,更會為你推介傳統及創新的粽子美食,還有甚具節日氣氛的活動「國際龍舟邀請賽」和「赤柱龍舟比賽」等,讓你留下美好的回憶! 端午節由來. 端午節的起源說法眾多,較為廣泛流傳的說法,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 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公元前403至211年)楚國的大臣,亦是一位十分偉大的詩人,可惜他不受楚王重用,被流放到荒僻之地,不久楚國首都更被攻下。 屈原不忍楚國一步步走向滅亡,便毅然在農曆五月五日投江殉國。 不少愛戴屈原的百姓划船尋人不果,只好向江水中投入米糰,希望保護屈原之身免被魚蝦吞食。 因此後來每年端午節,人們都吃粽子、划龍舟以紀念屈原。 小知識:端午節與瘟疫有關?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都被古人視為「惡月惡日」。

  5. 端午節,又稱「五月節」,是一個充滿豐富傳統習俗的中國傳統節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人們會參與各式各樣的「端午節活動」,體驗節日的喜氣洋洋。這些活動不僅傳承了傳統文化,更增添了節日的樂趣。

  6. 2022年6月4日 · 渴夢生活. 嬌點話題. 端午節可不只有划龍舟吃粽子和立蛋端午節7大傳統活動妳不知道的端午節冷知識大公開. By Amber Lin and COSMO HK Published: 2024/05/16. 端午節真的與屈原有關為甚麼端午節要划龍舟呢7個端午節習俗當中有不少已被大家遺忘不妨趁這機會了解身為四大傳統之一端午節的故事與冷知識吧

  7. 5 天前 · 端午節 是 漢字文化圈 的傳統 節日 ,定在每年 農曆 五月初五,是 夏季 送離 五瘟神 ,驅除 瘟疫 的節日。 是 華人四大節日 之一,與 新春 、 中秋 等節日同屬 漢字文化圈 的 中國大陸 、 香港 、 澳門 、 台灣 、 新加坡 、 馬來西亞 、 日本列島 、 琉球群島 、 朝鮮半島 、 越南 的重要 傳統節日 。 2009年9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正式批准將其列入《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端午節成為 中國 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節日 。 [2] 根據廣泛的傳說, 楚國 愛國 詩人 屈原 於這一日投 汨羅江 自盡,後以紀念屈原,因此有人稱其為 詩人節 。 或謂是 吳國 忠臣 伍子胥 忌日 。 歷史. 端午節撒灰除蟲是禳毒驅疫的習俗. 由來.

  8. 2022年5月15日 · 端午節 是中國農曆傳統節日,這篇將帶你了解 端午節 的由來與日期以及 端午節 除了吃粽子、龍舟競賽外,還有哪些重要習俗及活動讓 V 小編一次告訴你。 端午節 由來與日期. 端午節 由來最廣為人知的是戰國時代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相傳屈原一輩子忠心愛國但無奈楚王聽信了奸臣,將屈原流放出境,後來秦國占領了楚國,屈原傷痛欲絕在汨羅江抱石自盡。 後來百姓得知紛紛到江邊要尋找屈原的軀體,擔心魚蝦吃掉軀體就將米飯包進去竹筒裡丟入江中讓魚蝦吃,後來演變成包粽子習俗,百姓們也划著船,在江上尋找並敲鑼打鼓將魚蝦嚇跑保護屈原的軀體不受傷害,而後演變成划龍舟的習俗。 另外一個由來在中國最開始時有一個崇拜龍圖騰的民族,每年都會在五月五日舉行圖騰祭祀,他們也會以龍舟競渡的方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9. 端午節是華人社會裡最重要的節日之一,2023年的端午節就在國曆6月22日,而傳統上又有哪些習俗跟禁忌呢? 讓我們一次告訴你.

  10. 端午節有何習俗? 中國傳統節日. 中國習俗. A. 端午吃糉子. 端午之民俗活動極其豐富,很多活動具備濃郁的地方色彩,儘管各地民風差異很大,但是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草幾乎是全國各地共同的端午習俗。 端午糉子. 糉子作為食品,在東漢時期就已出現,到了晉代,方成為端午節的節日食品。 在一些地區,糉子除了是端午的食品外,還是端午祭祀的主要貢品。 糉子的起源諸說不一,最早記載糉子的是漢代許慎的 《說文解字》 。 曹娥碑及《會稽典錄》記載是為了紀念曹娥, 《本草綱目》 記載是為了祭祀蛟龍。 最為人們接受的是紀念屈原的傳說。 根據《齊諧記》記載,屈原在汨羅自沉後,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傷害他的軀體,人們紛紛將米飯等投入江中引魚蝦來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