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端午節日期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 古人認為這一天是「惡月惡日」,因為天氣炎熱,病菌增多,毒蛇、蜈蚣、蟾蜍、壁虎、蝎子和蜘蛛等也開始出沒。 為了驅蟲殺菌,人們會在門口掛上艾草和菖蒲,利用它們的香氣來保護自己。 同時,古人也將艾草和菖蒲視為吉祥之物,認為它們具有辟邪的作用。
      www.weekendhk.com/好生活百科/端午節2024-端午節-日期-由來-習俗-plt-1831814/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5月17日 ·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與活動眾多,常見的有:吃粽子、立蛋和划龍舟等等。 今年端午節是什麼時候? 端午節的由來和意義是什麼?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活動? 跟著親子天下一起來了解吧! 小行星樂樂TV. 本文重點摘要.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是什麼時候 端午節習俗一 吃粽子 端午節習俗二 立蛋 端午節習俗三 喝雄黃 端午節習俗四 飲午時水 端午節習俗五 戴香包、掛艾草 端午節慶典活動 划龍舟. 端午節由來. 端午節傳說故事. 端午節什麼時候. 端午節日期. 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活動. 粽子. 立蛋. 划龍舟. 香包. 艾草. 午時水. 端午節食物. 端午節英文.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與活動眾多,常見的有:吃粽子、立蛋和划龍舟等等。 今年端午節是什麼時候? 端午節的由來和意義是什麼?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活動?

    • 備料篇

      粿粽的餡料由各種台味芳香食材匯集,加上Q彈外皮,蒸熟後香 ...

  3. 5 天前 · 端午節 是 漢字文化圈 傳統 節日 ,定在每年 農曆 五月初五,是 夏季 送離 五瘟神 ,驅除 瘟疫 節日。 是 華人四大節日 之一,與 新春 、 中秋 等節日同屬 漢字文化圈 中國大陸 、 香港 、 澳門 、 台灣 、 新加坡 、 馬來西亞 、 日本列島 、 琉球群島 、 朝鮮半島 、 越南 重要 傳統節日 。 2009年9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正式批准將其列入《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端午節成為 中國 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節日 。 [2] 根據廣泛傳說, 楚國 愛國 詩人 屈原 於這一日投 汨羅江 自盡,後以紀念屈原,因此有人稱其為 詩人節 。 或謂是 吳國 忠臣 伍子胥 忌日 。 歷史. 端午節撒灰除蟲是禳毒驅疫習俗. 由來.

  4. 端午節起源的說法眾多較普遍的說法是紀念 屈原 或 伍子胥 ,但不少習俗在屈原之前已經存在 [10] 。 端午節的習俗中又有惡日禁忌划龍舟等相關內容因此歷代流傳的端午習俗或許是融合多種起源而成 [11] [12] 。 端午節不少習俗都有禳毒驅疫的意義,始於對「惡日」的禁忌。 傳統上認為時值仲夏、疫厲流行的 五月 是「惡月」,人們在五月為了預防疫病,自上古即有不少清潔禳毒的措施。 最遲於 春秋時代 成書的《 夏小正 》記載,上古之時人們於五月已有儲存 蘭草 作沐浴之用以及採穀物煮豆湯消暑的習俗 [13] 。 而這期間的活動也以安息靜養為主,《 禮記 ·月令》就記載當時提倡在五月 齋戒 節欲 [14] 。

  5. 2021年12月1日 ·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許多習俗在戰國時代前就存在了,學者考察後推判: 端午節由來最早於 古越民族夏季舉行的祭龍、驅邪儀式 ,而 將粽子投入河中與划龍舟是祭祀儀式的一部分。 端午節傳說有哪些? 傳說 1:紀念楚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傳說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為了 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 , 史記中記載著: 屈原 倡導舉賢授能、聯齊抗秦,卻遭貴族反對被迫離開都城; 後來眼看祖國被秦軍攻破,他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汨羅江殉國。 百姓感到十分哀痛,就紛紛在江上來回劃船,並將飯糰等食物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傷害他的身軀; 之後每年端午節,人們都會將 角黍 、竹筒米投入水中,以祭祀這位愛國詩人。 傳說 2:紀念吳國伍子胥.

    • 端午節的由來1
    • 端午節的由來2
    • 端午節的由來3
    • 端午節的由來4
    • 端午節的由來5
  6. 2024年5月17日 · 端午節的由來相傳是來自中國的戰國時代的故事。 當時的中國有許多的小國家並存,其中楚國的一位大臣叫做「屈原」。 他非常地忠心愛國,時常給楚國國王一些治理國家的建議,希望能讓楚國發展得更強大。 但是,楚國的國王卻不太接納屈原的建議,甚至將他流放到楚國的偏遠地區。 在屈原不被重用之後,楚國的國力逐漸衰弱,最後,被鄰近的強國「秦國」攻佔了。 在楚國被攻佔之後,屈原傷心不已,於是在農曆五月五日的這天,胸口抱著石頭,跳進了一條叫做汨羅江的河裡。 附近的居民們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紛紛划船尋找屈原,卻遲遲沒有找到他。 於是,居民們決定把米飯包在葉子裡,丟入河中給魚蝦吃,希望魚蝦們能被米飯吸引,遠離屈原的身體。 因此,後來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就變成大家紀念屈原的日子,也就是現在的端午節。

  7. 端午節的起源說法眾多較為廣泛流傳的說法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 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公元前403至211年)楚國的大臣,亦是一位十分偉大的詩人,可惜他不受楚王重用,被流放到荒僻之地,不久楚國首都更被攻下。 屈原不忍楚國一步步走向滅亡,便毅然在農曆五月五日投江殉國。 不少愛戴屈原的百姓划船尋人不果,只好向江水中投入米糰,希望保護屈原之身免被魚蝦吞食。 因此後來每年端午節,人們都吃粽子、划龍舟以紀念屈原。 小知識:端午節與瘟疫有關?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都被古人視為「惡月惡日」。 古人認為這天特別容易生病,屬於不吉利的日子。 所以有說法指,人們在端午節進行的習俗及儀式,其實是為了驅除瘟疫和惡運。 端午節傳統習俗. 龍舟比賽.

  8. 其實,端午節最初是為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並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但後來,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爲樹立忠君愛國形象,因而將端午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