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24日 · 周一(24日)增加98宗本地感染,其中5源頭不明,葵涌邨再增加69宗確診。 葵涌邨位於香港荃灣,是一座大型公共屋邨。

    • 2 分鐘
  2. 2022年2月24日 · 第五波疫情的出現,令市民生活大影響。 由發現本港首宗Omicron變種病毒感染個案,至今不足兩個月,確診個案竟已數以萬計。 到底病毒是如何

  3. 2024年5月11日 ·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的研究顯示香港第五波疫情實際上最少有358萬人受感染 [12] ,加上超過8成人口已接種最少兩劑疫苗,香港已出現群體免疫 [13] ,確診個案會漸趨減少,並且在疫苗接種率進一步提高下具備逐步取消防疫限制的條件,香港社會將得以恢復正常 [14] 。 除非出現全新的變種病毒,否則未來一年再出出現如第五般大爆發的機會很微 [15] 。 截至2023年1月29日,香港政府公佈的累計檢測陽性個案有2,876,106宗。 當中,核酸檢測佔1,215,651宗,快速抗原檢測佔1,660,455。 核酸檢測中,確診個案佔532,285宗,無徵狀感染佔418,940宗,復陽個案佔31宗。 疫情以來累計死亡個案有13,333宗 [註 3] [4] [16] [3] 。

  4. 2022年5月26日 · 但真正令社區爆發的源頭,是經杜拜轉機返港的巴基斯坦裔婦人,入住油麻地海景絲麗酒店,懷疑檢疫期間因為酒店換氣量不足,被對面房住客傳染。巴裔婦人的丈夫曾到葵涌邨拾荒,將病毒帶入社區,到他們確診時已是抵港後26日。

    • 七天平均線揭示可控範圍
    • 第五波穩守三周終爆發
    • 源頭不明比例高 隱形傳播遍地開花
    • 至今4重症 感染人數持續攀升恐增重病者

    分析此前疫情,個案七天平均線高峰出現於第三波疫情期間、2020年7月末的一周,當時本地個案持續單日過百逾一周多,更因此一度全日禁堂食,但個案七天平均數從未超過121宗水平,這可理解為過去疫情的可控範圍;而第五波最新七天平均數已飆升至320多宗,情況不容樂觀。

    Omicron來勢洶洶,但其實今輪疫情初期,本地個案七天平均線比之前兩波疫情平穩。由首個本地個案(2021年12月30日)起計,約20天期間,七天平均數均維持約10宗以下。對比之下,第三、四波疫情早期個案增速更快,其中第三波爆發約10天時間七天平均數已升至75宗。 第五波轉捩點出現於1月23日,其時葵涌邨多幢樓宇爆發疫情,加上與寵物店相關的Delta傳播等,當天單日有125個本地個案。隨後數字稍有回落,但源頭不明個案持續攀升,顯示社區有大量隱形傳播鏈,偏偏遇上農曆新年,不少人趁佳節相聚,加上Omicron潛伏期期短,假期後團年飯、拜年群組湧現,終致大爆發。今次疫情至2月8日剛滿40天,累計本地個案已超過3,390宗。

    無源頭個案增加,意味傳播鏈上游有更大機會擴散,增加抗疫難度。第三、四波無源頭個案佔本地患者比例約三成多,第五波疫情截至2月6日,源頭不明比例增至45%,並且因個案眾多,當局停止公布確診源頭分類,估計無源頭個案實際比例會更加高。

    第三、四波疫情死亡個案均超過100人,確診死亡率高達2.6%。至於第五波疫情至今未有死亡個案,但有四人重症,包括一名感染Omicron的男護士,他其後已康復出院。另外有兩名感染Delta的年長患者情況危殆,一名感染Omicron的長者情況嚴重,重症率約0.14%。惟今次疫情傳播速度前所未有,個案持續急升,若未能及時控制,重病者恐會按比例增加。

  5. 2022年1月31日 · 第5波疫情|北葵涌普通科門診護士初確 一名運作助理列密切接觸者需檢疫. 最新回應. 本港新增92宗確診個案,80宗為本地個案。 在本地個案中,67宗為相連個案,13宗源頭不明。 在13宗源頭不明個案中,

  6. 2022年2月2日 · 第5波疫情持續,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本港今日新增116宗確診個案,源頭不明個案佔30近期疫情新高,涉及本港多個 Menu 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