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6日 · 香港粵語 (英語: Hong Kong Cantonese ),亦稱 港式粵語 、 港式廣東話 、 香港話 ,為香港人的通用語,香港人一般慣稱為「廣東話」或「中文」。. 香港粵語源於 廣州 ,故與 廣州話 互通。. 因為粵語地區各地交流頻密,部份香港粵語詞彙被借用至其他地區 ...

  2. 粵語 ( 粵拼 :Jyut6 jyu5),亦称 廣東話 ,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 白話 ,海外廣東人多稱之為 唐話 ,是 漢藏語系 内 漢語族 或漢語方言的一種 聲調語言 [5] [6] [2] ,大約有兩成 [7] 或一百至兩百個 [8] 侗泰語 詞汇,亦保留不少 古漢語 特徵 [9] [10] [11] [12] ,語音上粤語代表 廣州話 部分保留唐宋中古語音系統,平仄用韻契合 唐宋詩詞 ;詞彙上保留諸多半文半白的古漢語詞或語素,用語有文白夾雜特徵 [13] :103 。 若視 漢語 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 广东 和 广西 地区形成的 一级方言 ,下分數支 二級方言 ;若視漢語為 漢語族 ,則粵語為其中一种語言,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3. 2024年5月27日 · 全球以粵語為母語者有8490萬人 [1],主要分佈於廣東、廣西、海南、香港和澳門等地,在廣東省一億人口中,使用人數超過6700萬,是廣東最主要的本土語言 [14]。在中國境內,以粵語為母語的群體是繼官話和吳語之後的第三名。

    • 法定語文
    • 文字使用情況
    • 語言使用情況
    • 移民潮
    • 總結
    • 影音連結

    根據《香港基本法》第9條和《法定語文條例》第5章第3條第1節,中文和英文都是香港的法定語文。絕大部分政府公文、街道指示牌等都是中英並用。現時香港政府內部的語文政策由公務員事務局法定語文事務部統籌;律政司設有雙語法制委員會,向政府提供法律雙語化的意見;教育局轄下的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則就語文教育政策提供意見。 香港政府推行「兩文三語」政策,即以中文、英文為書寫文字,粵語、英語和普通話為口語;例如於立法會會議或政府新聞發佈會等官方場合,都會提供以上三種語言的即時翻釋。政府公文或網頁除慣用的繁體中文外,亦常另備簡體中文。「兩文三語」政策,很好地體現了一國兩制。雖然法律裏的「中文」並無明確指定哪一種口語,法律裏的「中文」也沒有明確指定哪一種字體(繁體中文或簡體中文)。由於粵語是香港最主...

    香港最普遍使用的漢字書體是繁體中文。在正式書寫的場合,香港使用的中文書面語多以官話白話文的語法和詞彙為標準,但年輕一代書寫中文時,如內容非用於學術、求職、公事報告等嚴肅場合,普遍習慣以廣州話口語方式書寫,或引述廣州話對話。市面上也不難看見廣州話口語方式的書寫中文或香港特有詞彙,這在以年輕讀者為主要對象的刊物尤其常見,粵文書寫不但蔚然成風,也獲文藝界接納和開拓,同時也見諸社交媒體的表現上。 1949年中國大陸政權易手之後,大量知識分子湧入香港,當中包括唐君毅、錢穆、詩人余光中等學者,均曾於香港旅居及教學,加上香港和台灣學術界同樣上承五四以來之學統,一直保持相當程度交往,所以直至1997年之前香港中文文化界及教育界均受到台灣頗大影響,在中文教育方面亦有不少東西承襲自台灣。例如規範香港小學課本中文...

    北方官話

    國語電影通行於5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1997年中國收回香港後,香港與中國大陸的文化、經濟上的交流越趨頻繁,另加上香港向中國大陸居民開放個人遊,普通話日漸普遍。普通話科也和中國大陸的語文科、英文科和數學科一樣,成為了眾多本地中小學的必修學科,香港中學會考亦設有普通話科考試。1998年中九龍巴士的巴士報站廣播上,已採用普通話作為三種報站語言(依次為:廣州話、英語及普通話);另港鐵的預錄廣播也在2003年起開始以廣州話和英語廣播以外,亦增設普通話廣播。公營的香港電台也有主力推廣普通話的普通話頻道。而能夠說普通話的人口亦有增加,據2011年人口普查資料,有46.5%人口報稱能說普通話,較10年前上升13.2%。然而香港畢竟在大部分場合都不須使用普通話,因此許多香港人的普通話都只有基本簡單交流的水平,從來不用普通話的人亦很常見。

    遠古至歷史時期之初,本地屬嶺南古越族的棲息之地。在馬灣島東灣北的考古遺址中,發現屬於新石器時代的20座墓葬,墓葬中發現的人骨,與珠江流域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骨特徵相似。在一具40歲的女性頭骨上發現拔齒痕跡,與相鄰的佛山河宕貝丘遺址出頭的新石器時代人骨中普遍存在的拔齒風俗相似,故無論從體質或者風俗上看,都可以說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先民,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先民為同一種屬。 香港開埠前,原居民有三個群體,分別為廣府圍頭人、蜑家人(又稱水上人)、客家人,各族群皆有自己的語言(即圍頭話、疍家話、客家話),其中圍頭話和疍家話亦是粵語的分支,香港一詞的英語譯名「Hongkong」就是取自疍家話發音。 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人口約50萬。及後國共內戰,大量人口湧入香港。此時期移民都是以來自廣東為主,另外亦有不少...

    中文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2001年人口普查資料,香港有89.2%的人口(約573萬人)以廣州話為慣用語言,以普通話為慣用語言的有0.9%(約5萬5千人),另有5.5%(約35萬人,幾乎都是華裔)以廣州話及普通話以外的其他中國方言為慣用語言。文字方面,香港識字率為93.5%,雖然沒有具體的文字使用情況資料,但相信香港華裔人口(94.9%,約636萬人)中的中文使用率應與此相若。香港的非華裔人口(5.1%,約34萬4千人)除了自己的母語外,多會使用英文,但也有約4%能同時讀寫中文。

    英文

    英文是香港商業社會和法律界的最重要的語言。這是由於香港使用的主要是沿襲自英國的普通法,所以理解法律概念時英文被視為佔優。不過,由於香港人口以華人佔大多數,華人的母語是粵語,家裏和社會上普遍使用的亦是粵語,所以對大多數香港華人來說,英語仍然只是從學校習得的第二語言。香港教育制度下,學生自幼稚園就開始學習英文,而且在整個教育制度內均屬必修科。目前香港約500所中學,其中約100所是香港英文授課中學(隨著「微調中學教學語言」政策實施,香港的中學實際上不再二元地分為英文中學和中文中學)。專上院校絕大部分課程均以「英文授課」。在香港,「英文授課」一般是以「英書中教」的方式進行,即以中文(通常是粵語)講授英文教材,除非班上有學生或講師不懂粵語,或是該校(或屬下的學術單位)、該講師,或在教育當局的要求下,嚴格執行英文授課政策,但涉及中國文化、中國歷史、語文或中醫學等範疇者除外。不過,由於操流利英語的香港華人主要集中於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士,因此英語常被視作「精英」的語言。 香港目前有兩份英文報章,分別是《南華早報》及《英文虎報》,此外市面上可以買到由英國、美國出版的當日報章。另外香港有多份英文期刊...

    日文

    與20世紀初的台灣和朝鮮半島等曾被日本軍國主義統治的地區一樣,香港在日佔時期就已經隨著皇民化政策的關係,日文取代英文,而一度為香港學校的必修科目,直至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才被取消。 戰後約10至20年後,許多日資企業視香港為邁進大中華地區的首站,而日本流行文化也深受香港人歡迎。因此,日文是最多香港人學習的非法定語文。除了市面上多家教授日文的商業語言學校外,香港的眾多大學也提供日文主修或選修課程,亦有個別中學為學生提供日文選修科甚至必修科。此外香港有數量頗大的日本人社群,主要聚居在港島銅鑼灣至跑馬地,以及太古城一帶,還有九龍的黃埔花園。 一些日文單詞已經融入了本地粵語,其特色是發音的語調會帶有濃厚的廣東腔,例如「さようなら」(再見)可能讀成saa1 yo1 naa1 laa4,「がんばって」(加油)則譯成「奸爸爹」(gaan1 baa1 de1)。 文字方面,香港商戶為了讓品牌增添日本風格,會利用平假名的「の」字,用法和中文的「之」字相通。不過,這種用法因普遍被濫用反而變得不符合日文語法。例如連鎖零食店「優の良品」,規範日文其實無需「の」字,加了反而適得其反;其外文名稱Aji Ichi...

    其他中國方言

    1. 董建華於2005年1月20日在《施政報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界區座談會開場發言視頻。他有時會把粵語裏入聲韻尾-p、-t、-k,變成吳語等才有的入聲韻尾-ʔ(喉塞音),另外「國」、「兩」等字的發音都帶有上海話的語音特徵,和標準廣州話不同。 2. 「你我同心,活出和諧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香港特區政府宣傳片,由多種中國方言組成。

    非法定語言

    1. 2003年上半年香港特區政府製作的第一個 印地語電視宣傳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和 烏爾都語電視宣傳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教導印巴裔人士如何防範SARS。 2. 2003年上半年香港特區政府製作的電台廣播聲帶,以不同語言教導各族裔如何防範SARS。 2.1. 塔加洛語(一) 2.2. 塔加洛語(二) 2.3. 塔加洛語(三) 2.4. 印尼語(一) 2.5. 印尼語(二) 2.6. 印尼語(三) 2.7. 泰語 2.8. 烏爾都語 3. 香港手語 3.1. 2017年香港特區政府與聾人機構龍耳開發免費應用程式龍耳手譯寶,以視像通訊提供即時手語傳譯服務。 3.1.1. 行動應用程式宣傳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廣州方言即狹義「廣州話」,因地處珠江流域中心城市,為廣州、香港等大都市數千萬本地居民的母語,長期引導傳統的粵語戲曲文化和粵語流行文化,影響力強大,被各粵語方言區人們接納為約定俗成的公認標準音。

  5. 學會自2019年6月起舉辦粵音朗讀測試,為有需要的香港粵語母語及非母語人士提供粵音水平認證。 學會也是 香港語言學奧林匹克 比賽的贊助者 [2] 。 參考 [ 編輯 ]

  6. 由於第三代倉頡不支援輸入簡體中文,中國大陸的粵語母語者粵語輸入法發明之前,只能使用非母語的普通話拼音輸入法。 小部份不善於倉頡輸入法的香港和澳門粵語母語者,也會用非母語的普通話拼音輸入法。

  1. 相關搜尋

    馮盈盈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