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日 · 2024 年 3 月 1 日. 441. 0. 《彭博社》在2019年曾報導,一座城市擁有3,000萬美元以上資產的富豪人數,臺北高居世界第8位,但普遍的的特性是低調;與此同時,瑞銀集團(簡稱UBS)臺灣區總經理陳允懋表示,客戶中有高達90%來自未上市公司;瑞士信貸(目前已被瑞銀集團收購)於2022年也發布報告,指出全球未來5年資產達100萬美元的高資產族群會增加4成,至於臺灣更是被預估到了2026年會增加9成,是趨近於翻倍的數字;再看UBS於2024年1月公布的《臺灣財富金字塔淨資產排行榜》,當中所謂的「準富裕層」高達960萬人,在在都顯示出未來臺灣高資產族群將愈來愈多。

  2. 2022年12月1日 · 保險公司攜手業,創造跨界融合的商業價值. 文、攝影 倪偉晟.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2 年 12 月 1 日. 0. 796. 目前金融市場的保險公司中,國泰金控旗下的國泰人壽與國泰產險的生態圈營運已有相當的成果。 從客戶日常生活作為切入點,與業進行合作,針對不同場景,提供一站式的服務,讓生態圈的範圍不斷擴大。 金融科技幾年的發展相當蓬勃且快速,對於消費者來說感受度是相當深刻的,例如支付平臺、加密貨幣、人工智慧上的運用等,而在法律規範上面也有相關的鬆綁,從純網路銀行的開放設立,到近期正在進行的純網路保險申請案審查,皆顯示出金融科技的影響範圍不斷在擴大當中。

  3. 2018年9月1日 · 軍公教的年金改革議題,可以說是這兩年來臺灣最火熱的議題之一,直接影響到參加「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64萬人的軍公教族群。 儘管所有資訊都在政府部門秉持公開透明的原則下公布,但民眾以不同管道接收許多「破碎化」的資訊,亦不見得能快速或完整的歸納出正確的資訊,故仍然是處在資訊不對稱的情形之下,難免會使軍公教族群,不管是在職人員也好,或已經退休的人員也好,增加了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然而事實上,有個觀念必須要具備,對於退休規劃或是人生的保障規劃,是一個無論身分、職業為何,都必須面臨的問題,既然如此,何妨將政府所能給予的,當作額外的福利,先準備好自身應該要有的規劃,才能真正的穩健、踏實、安心。

  4. 2015年11月1日 · 由5面向來看新世界. 高希均指出半世紀以來,觀察快速變化的世界:其一,經濟繁榮來自市場機制主導,凸顯出價格機制的重要性。 從一七七六年英國經濟學者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發表《國富論》以來,資本主義隨即產生,而資本主義的動力則來自於人們對於自己所得與生活的提高和改善,隨即帶來經濟繁榮。 如一九八 年代,臺灣政府開放速食連鎖餐飲業者進入臺灣,帶動臺灣大學周邊公館商圈的餐飲業發展,所有小吃店業者為了要與其競爭,也都開始強調衛生清潔、服務與品質,這都是市場競爭機制所帶來的大幅改變。 其二,世界是平的,導致全球化的興起。

  5. 2023年1月1日 · 0. 1162. 回顧2022、展望2023,保險業將持續面對疫情、科技、環境及人口老化的多項挑戰,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透過多個面向,分享國泰人壽在2022年的轉變,以及壽險業在2023年迎來的機會。 回顧2022年,這一年對於國泰人壽來說格外重要:不僅是陪伴臺灣走過一甲子的重要里程碑,也訂下全新「E.P.S.」的策略藍圖,從友善高齡(Elder Friendly)、保障優先(Protection First)與永續實踐(Sustainability)之面向,迎接未來環境在「疫情、科技、環境、人口老化」的挑戰,鼓勵每位國泰夥伴「你比你想的勇敢」,保持數位創新、永續經營的態度。 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透過多個面向,分享國泰人壽在2022年的轉變,以及壽險業在2023年迎來的機會。

  6. 2024年1月1日 · 特輯內文 黃淑芬:以客戶為中心啟動變革和創新,帶給客戶超越安心的幸福 文 倪偉晟 照片 受訪者提供 揮別新冠疫情為生活及經濟發展帶來的陰霾,2023年臺灣疫情解封、全球產業也逐漸復甦。然而在美國維持升息政策及黑天鵝、灰犀牛事件干擾下,市場環境詭譎多變,保險成長動能也隨之放緩。

  7. 2018年9月1日 · 所謂「世界是平的」即是: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盡量減少人為的限制、保護主義及關稅制度,讓世界像平地一樣,自由流通。 一九四九年高希均到臺灣生活,那時的他正值13歲,同年爆發「國共內戰」,毛澤東遂於天安門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當時的臺灣經歷失敗的教訓,正在追求新的改革,直到一九七七、一九七八年,大陸出現新領袖鄧小平,他的改革開放,改變了整個大陸的經濟發展。 鄧小平三十、四十年的經濟改革帶動了大陸的經濟發展,但在文明這部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大陸經歷文化大革命,影響了整個大陸的經濟發展,高希均雖出生在南京,卻很幸運地在臺灣讀完大學,並於23歲那年到美國唸書,當時他便深深體會到,身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53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