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老人護理服務 相關

    廣告
  2. 我們根據長者不同的情況, 配合系統內的老人院資料庫,給你最合適的建議. 我們會評估各老人服務水平:是否滿額或染疫等情況.並協助有需要長者申請政府資助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2日 · 根據社署資料顯示,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成立的宗旨是為體弱長者(包括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提供日間照顧服務、復康運動和社交活動,旨在協助他們保持最佳活動能力,改善生活質素,並在熟悉的社區中安老。

    • 年中無休的照顧服務
    • 多元化的照顧模式
    • 設有「愛心巴士站牌」
    • 真正實踐「居家安老」

    為滿足社區對長者照顧服務的需要,中心提供年中無休的服務。除了日常星期一至六早上8時至下午6時的開放時間外,中心亦設有延展服務時間,為星期一至六的下午6時至晚上8時、星期日及公眾假期的早上8時至下午6時,幫助一些需要延長照顧的長者會員。

    鄧婆婆在本年3月中加入中心的大家庭,她早前已完成社會福利署的安老服務統一評估,在長期護理服務中央輪候冊內也等候了一段時間。當收到中心的通知可以使用服務,鄧婆婆非常開心,立即選用星期一至六的日間照顧服務。她表示,以前整天在家中無所事事,覺得日子很苦悶,如今可以每天到中心與職員及其他「老友記」談天、打「麻將」及參與各樣活動,覺得很充實及愉快,整個人都比以前更精神了! 中心提供多元化的日間照顧服務予長者會員,包括早午餐及下午茶的膳食服務、個人護理服務、社交及康樂活動小組等。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會為會員度身訂造個人護理計劃,提供適當的復康運動及訓練,希望減慢長者的退化過程;再配合護士的護理,社工的社區支援及輔導,以及言語治療師的評估等,希望長者會員能在生理及心理層面上都獲得適當及個人化的照顧。鄧婆...

    中心於本年八月獲九巴捐贈「愛心巴士站牌」,期望透過設置這些與長者生活相關的標示,幫助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營造愉快的生活環境,增加安全感。 巴士站牌設於中心入口的主要通道,旁邊設有木椅,長者們包括鄧婆婆都十分喜歡在此安坐休息,因可喚起他們舊日的生活經驗,減輕緊張的情緒,增添生活話題和樂趣。中心的支援團隊更可在安全及輕鬆的環境下與長者交談,進行訓練和治療。

    鄧婆婆在使用服務前,多全日留在家中,每日生活刻板,缺乏社交活動。來到中心後,她認識了居所附近的老友記,加上中心有群體活動供長者們一同參與,增加了她與別人互動的機會。鄧婆婆更成為中心的開心果,她十分喜歡這個「大家庭」,與其他長者會員一同聊天及進行集體遊戲。鄧婆婆的家人也表示,留意到鄧婆婆在使用服務後,心情更愉快了。鄧婆婆回到家中也會與家人分享在中心的趣聞,不亦樂乎。她十分感謝樂善堂提供如此周到的服務。 事實上,不少長者在使用中心服務後,都會有明顯的改變,由從前較為被動及悲觀,在受到中心歡樂的氣氛感染後而慢慢改變,漸漸變得樂於分享,情緒也會變得穩定。 一般而言,「居家安老」的意思是讓長者能在自己居住的、熟悉社區環境安享晚年,但中心認為當中不能忽略長者與社區的互動及心靈滿足的元素。中心提供了一個舒...

  2. 2024年3月5日 · 社會福利署高層一再強調政府的安老服務政策是「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並多次強調現任政府對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服務的高度重視。 事實上,社會福利署去年12月表示已加強在社區生活的長者的住宿和日間暫託服務。 這些措施包括將全港提供長者日間暫託服務的地點從約50間增加至約190間,並將服務名額從約260個增至逾500個。 這些措施旨在從政府角度紓緩照顧者的壓力。 然而,部分社福署高層認為他們已經做足功課,不明白為何社會上仍然有些聲音選擇繼續質疑社署及社署內部某些大人物的努力。 「百川異源而皆歸於海,百家殊業而皆務於治」。 首先,筆者相信社會上絕大多數的聲音與筆者一樣,都希望負責社會福利部門的政府人員能夠真正正視問題,改善現有服務,並提供真誠無比的建議,供政府參考,絕無任何惡意或非分之想。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4年5月8日 · 2017年,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發布《以老護老:基層年長護老者服務需要問卷調查報告》,發現照顧者年齡中位數為70歲,最年長者甚至高達90歲——這個年齡層的照顧者,有的不太掌握社區照顧服務的資訊,有的則以「沒有需要」、「自食其力不想麻煩別人 ...

  5. 2023年3月3日 · 料安老服務需求持續攀升「銀齡守護者」課程多元化且創新 有助培育專業人才. 「銀齡守護者」計劃導師Harrison認為課程多元化,既教授復康、護理上專業知識和技巧,同時針對照顧者的心理及行為進行訓練,教導有關同理心和應變能力。 如課程設有角色扮演環節,如學員體驗四肢無法動彈、需長期卧床的長者生活,或模擬中風後半身癱瘓的長者,練習如何輔助行走及溝通。 他認為「銀齡守護者」計劃內容專業亦創新,如學員有機會參觀不同提供安老服務的場地,可親身觀察治療師和護士的工作情況,甚至接觸或學習使用樂齡科技產品。 未來若投入職場,既對於使用健康監測、扶抱、訓練或復康等科技產品具備一定知識,亦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6. 2021年7月14日 · 目前,本港的社區照顧服務主要分為四類:「家居為本」的社區照顧服務在2020年提供11,900個名額,涉及18億港元開支;「中心為本」的社區照顧服務提供3500個名額,涉及4億5,400萬港元開支;為照顧者提供暫托服務僅有531個名額;為身體機能缺損程度輕微

  7. 2024年1月3日 · 文件指,現時政府為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院舍照顧及日間護理及康復服務,但相關服務供不應求。 截至今年3月底,全港有近1.7萬名長者正在輪候資助院舍宿位,平均輪候時間超過1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