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8日 · 1.內關: 內關穴位於手腕橫紋上內兩吋,適當按壓有助於平衡血壓、穩定心臟。 此穴位為降低中風發生概率的主要按摩穴位,但孕婦不宜按壓此處。 2.合谷穴: 位於手背虎口處,具有強化腦部的功效。 3.足三里: 按壓位於腿部外膝蓋眼下3吋的足三里則有助於緩解氣虛及心律不齊等症狀。 以上提到的穴位,「小中風」患者可每日按摩3次,每次30壓,一般按摩至產生痠脹感為佳。 除此之外,大家在秋冬季節做好保暖,抵抗外邪,減低天氣異變對心腦血管的不良影響。 【原文: 秋冬保健慎防「小中風」 】 欄名 : 知多啲.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秋風起,三蛇肥」一句為人熟識。 除此之外,原來「秋風起」,都要「小心病痛一齊嚟」。

  2. 2019年12月7日 · 讀者可按穴以紓緩症狀方法是用拇指頭輕按以上穴位至痠重感達到得氣獲得通鼻竅療效穴位位置可參考以下介紹: 迎香穴:位於面部鼻翼外緣中點處。 攢竹穴:位於面部眉頭處,觸按微有凹陷處。 引述一份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的臨床研究,實驗結果針灸組與無治療組在治療後有顯著差異,針灸組能有效改善鼻敏感症狀及降低IgE水平,研究推論針灸能有效改善鼻敏感症狀。 改善生活習慣有助治癒. 除治療外,建議亦要改善生活習慣,如戒除生冷飲食,早晚多添衣、勿貪涼、多作帶氧運動以改善體質,對治癒鼻敏感亦相得益彰。 時值將近三九天,鼻敏感患者可考慮冬至時段及夏季7至8月時的三伏天,接受天灸治療,這亦不失為治療鼻敏感的便捷方法。 (節錄) 【原文: 中醫鼻敏感 】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知多啲

  3. 2019年9月15日 · 躺於床上雙手抱起一邊膝蓋壓實小腹另一隻腳則在床邊放下放鬆即可。 此動作可測試髖關節的柔軟度,下交叉綜合症的病人因髖關節較緊,放鬆的腳會自然翹起,無法垂下。

  4. 2021年11月27日 · 註冊物理治療師鍾惠文指出,遠足屬於一種中強度運動,對身體大有裨益,此類帶氧運動有利心血管健康、增加肌肉力量,是對身心有益的上佳運動。 惟遠足對體能、肌肉及骨骼也有一定要求,尤其要有強健的心肺功能。 遠足常見4大傷患. 要數遠足最常見的受傷以膝蓋傷患為多第一種是髂脛束發炎。 「髂脛束是連接股骨外上髁(大腿)和邊脛骨(小腿)之間的一層厚韌筋膜,平時我們活動時少有機會用到,但遠足尤其是落山時的動作,會令髂脛束產生摩擦;加上遠足者如本身筋腱繃緊和臀部肌肉力量不足,更令髂脛束不斷與股骨摩擦,引致發炎而產生疼痛現象。 第二種遠足常見受傷是足踝扭傷,俗稱「拗柴」。 山路嶇崎不平、跣腳滑倒或體力不足,都有機會「拗柴」,若行至偏遠山上發生,找人救援會有難度。

    • 積極心態面對財務問題。要想改善自己目前的財務狀況,首先要有個好心態,相信自己有辦法解決。只有愈堅信自己的財務狀況可以得到解決,才能愈大可能性度過難關。
    • 跟蹤自己的支出。調整好心態後,就要開始查看自己平時的支出情況,到底自己在哪些部分不知不覺用多了錢?只要將這些「罪魁禍首」找到,才能更好地調整自己的收支,縮減那些不必要的開支。
    • 自動償還賬單 每周花10分鐘查看。很多人經常忘記自己還錢時間怎麽辦?可以設置APP的自動轉賬還款,這樣就能避免因自己忘記,而導致逾期還款的情況。雖然自動還款很方便,但最後每周都要花10分鐘左右查看賬單的償還情況,這些數目自己最好心中有數。
    • 自動化儲蓄。正如上面自動化償還賬單一樣,儲蓄也最好設置自動化,這樣就可以避免忘記或因當時情緒阻礙而沒有做到定期儲蓄。同時,儲蓄自動化後,每個月這部分金額會强制被鎖住,不會因為衝動消費而不小心使用這部分錢,也不會因為可支配資金裏減少了這筆錢而覺得不夠用。
  5. 2021年11月20日 · 中醫教你穴位食療紓緩大法.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1/11/20 15:00. 分享: 一陣季候風吹來,氣溫頓時下降不少,轉天氣除了容易患上傷風感冒,不少人也飽受鼻敏感之苦。 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相當困擾,但又難以根治。 註冊中醫師許懿清表示,鼻敏感多因臟腑功能失調,尤與肺虛有關。 有些人的體質,特別容易患有鼻敏感。 除了牽涉到遺傳因素,肺氣虛、腎氣虛的人也容易出現鼻敏感,盈氣未充的小孩、年老體弱的人、病後體虛的人等,也會較易出現鼻敏感症狀。 中醫學上認為「腎主納氣」,若腎氣虧虛便不能攝納肺氣,會感到氣促氣短、呼多吸少,容易引致鼻敏感問題。 因此當身體狀況較差,例如一夜不眠後,第二天早上敏感情況會較為嚴重。 早晚常見症狀.

  6. 2020年1月5日 · 就上述誤解,香港骨質疏鬆學會會長黃仕雄醫生解釋:「大部分骨質疏鬆的病人無病徵,駝背代表已出現腰椎骨折、脊椎骨塌陷,脊髓受壓更可引致腰背痛。 若駝背才求診,骨質密度已偏低,可隨時於短期內二次骨折,有機會致行動不便。 」隨着年紀漸長,骨質流失快致骨質密度偏低,容易出現骨質疏鬆性骨折(脆性骨折)。 「預期髖骨骨折的個案於10年後會大幅增加至14,492宗。 年過50後,每3位女士就有一位患脆性骨折,每5位男士就有一位。 不少人以為只要補鈣、補維他命D,能逆轉骨質疏鬆,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這並不正確。 「於20歲前,從食物攝取鈣質的確有助構造骨骼,愈早愈好,其後已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