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1年10月21日 · 2021年10月21日. 任何年齡的女性也應該熟悉自己的乳房狀況因為若不幸患上乳癌及早發現及診治可增加痊愈的機會醫生建議20歲以上的女性每月定期進行自我乳房檢查未停經者應在月經開始後第7至10天進行停經者則應在每月同一日進行以下是一些簡單的檢測方法讓妳了解自己的乳房一旦出現任何異常轉變應立刻向醫生查詢。 觀察. 首先站在鏡子前,舉手過頭,觀察乳房是否有以下異常狀況;然後把手掌放在臀部,用力壓下以拉緊胸肌,留意乳房有否下陷。 乳房皮膚變異: 皮膚有否出現皺紋或凹凸不平,不尋常泛紅或其他顏色轉變。 乳頭變異: 包括形狀改變、結焦、疼痛、泛紅。 乳頭滲漏: 變異情況通常是一邊乳頭發生滲漏,有血跡或在未有擠壓時亦有異物流出。 觸感.

    • 按此

      按此 - 教妳如何自我檢查乳房三部曲 | 癌症專欄 - 香港癌症 ...

  3. 乳房檢查應該包含整個乳房和淋巴結的視診和觸診除了醫院專業的儀器檢查之外女性在家中定期的自我檢查也很重要以下介紹乳癌的自我檢測 的時間與方法

  4. 乳房自檢. 乳房健康 乳癌. 乳癌越早發現治癒的機會越高第一期發現的患者五年存活率高達97.5%但於第四期才確診患者的存活率只有19.3%適逢國際乳癌關注月讓我們一起關注自己的乳房健康和了解如何作自我檢查全面有效的乳房健康檢查包括. 自我檢查. 臨床觸診檢查. 乳房X光造影檢查. 一般而言第二三項檢查建議每2-3年做一次根據年齡而定)。 自我檢查. 每月進行,女士可於經期完畢後的第2或3日進行,而閉經的婦女可考慮在每個月的指定日子進行。 只有熟悉自己的乳房狀況才容易留意到乳房的異常。 進行自我檢查時可以留意自己有沒有以下症狀: 乳房出現硬塊. 乳房的大小或形狀有所改變. 乳房或乳頭皮膚出現異樣(例如:變紅、呈鱗片狀、變厚或猶如「橙皮」) 乳頭附近出疹. 乳頭內陷.

    • 乳癌成因
    • 乳癌症狀
    • 自我檢查乳房
    • 定期進行乳癌篩查

    根據香港乳癌基金會轄下「香港乳癌實況第九號報告」的資料顯示,訪問了接近1.5萬名乳癌患者中,找到下列值得留意的共同高危因素: 1. 77.7%人缺乏運動(每星期少於3小時的運動) 2. 65.8%人未有餵哺母乳 3. 38.6%人超重或肥胖 4. 37.1%人感到很大壓力 醫學界過往一直研究乳癌的誘因,總結得出下列分析: 1. 常吃很多高動物性脂肪食物 2. 更年期後肥胖 3. 嗜酒習慣 4. 正接受荷爾蒙補充治療或服用複合性避孕丸 5. 從未生育或首次生育於35歲之後 6. 50歲或以上女性屬高危,但40歲至50歲的患病個案正在上升 7. 直系親屬曾患乳癌或卵巢癌 8. 太年輕(12歲前)有月經,或收經太晚(即55歲後) 9. 曾患良性乳房疾病、乳小葉原位癌、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

    女士定期進行自我檢查期間,要多留意有否出現下列常見的乳癌症狀,包括 1. 乳房皮膚變厚或有硬塊、形狀或大小有改變 2. 皮膚凹陷 3. 乳頭內陷、有硬塊、變厚或出血 4. 腋下腫脹或有硬塊 5. 出現橙皮病變 6. 痛楚但較少見

    香港癌症基金會服務總監陳燕萍女士表示,及早發現硬塊或相關症狀是女性對抗乳癌的最佳方法。建議女性定期進行乳房自我檢查,熟悉乳房的正常外觀,從而提高對乳房健康的認識。 女性應該從20歲開始,每月進行一次乳房自我檢查。檢查日期應定在距月經週期一周以外,此時荷爾蒙水平穩定,且不會影響乳房狀況。建議根據以下三個步驟進行檢查: 觀察 裸身面對鏡子,雙手放腰。每次仔細觀察乳房及乳頭有否異常變化或分泌。 觸感 站起來或躺下。用適度的壓力用手指打圈觸摸乳房,看看有沒有腫塊、增厚、出現皺紋,凹陷,泛紅,變色或疼痛。 比較 將乳房和兩個乳頭的形狀和大小與上一次檢查進行比較,留意是否有任何變異。

    本港今年9月初展開為期2年的乳癌篩查先導計劃,為合資格婦女進行乳癌篩查,當局最新建議44至69歲婦女,如有某些組合的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會令罹患乳癌風險增加,可考慮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造影檢查。香港大學所開發的乳癌風險評估工具已上載「癌症網上資源中心」。衞生署轄下3間婦女健康中心,會透過使用個人化乳癌風險評估工具,為參與婦女健康服務的合資格婦女評估其罹患乳癌風險,提供乳癌篩查服務。參與該服務的婦女須繳付310元年費,而合資格接受乳房X光造影檢查的婦女每次須繳付225元。如有需要,她們可獲安排接受輔助性超聲波乳房檢查。 醫學界一般建議有較高乳癌風險的女性 如有家族病史的女性 ,盡早與醫生商討適當檢查方法、可以開始檢查的年齡及檢查頻密次數。 乳房X光造影是用於檢查乳房異常的最常見X光檢查診斷法...

  5. 2022年7月12日 · 建議尋求醫生安排檢查,從病歷、觸診到 超聲波檢查 ,並且每 1 至 2 年進行 乳房造影檢查 ,確認是否良性的乳房腫瘤。 乳癌高風險因素︰幾歲高危? 半數 30 歲以上的女性都會出現乳房硬塊,以下人士更需要特別注意: 帶有與乳癌相關的基因突變. 例如 BRCA1 或 BRCA2 致病性基因突變. 有家族乳癌或 卵巢癌 病史. 例如有直系女性親屬確認帶有 BRCA1 或 BRCA2 致病性基因突變;有任何直系或旁系女性親屬同時患上乳癌及卵巢癌等.

  6. 仰臥. 放一薄枕頭於右肩下,右手置於頭下,左手手指伸平靠繄,用指墊部位去檢查右側乳房內有無硬塊。 接著檢查腋窩內有無硬塊。 檢查應以打小圈的手法按下,感覺乳房的質感和有無硬塊。 檢查次序可用環繞乳房的方式,由外至內,直至乳頭位置。 通常需要三至四圈。 手指移動時要穩定,力度要適中;太輕只能觸摸到表面皮膚,太重又可能引致疼痛,總之要多多練習,自然對自己的乳房更熟識,更易察覺異常的變化。 如皮膚太乾燥,可塗上潤膚霜,使手指容易溜動。 最後,將枕頭放於左肩下,左手置於頭下。 重覆上述過程,檢查左側乳房及腋窩。 定期普查 . 除了自我檢查外,婦女應接受醫生檢查和X光造影檢查,以確保乳房的健康。 母親或姊妹曾患乳癌的婦女,應每年接受醫生和X-光造影檢查,詳情可向醫生請教。 如發現腫塊怎樣辦 .

  7. 2021年9月3日 · 乳癌是本港女性的頭號癌症 教你簡單自我乳房檢查方法. 麥可琪. 外科專科醫生. 日期: 2021-09-03. 分享此文章. 乳癌自1994年起一直是本港女性的頭號癌症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顯示新症個案由80年代的每年700多宗飆升至2016年的4,108宗平均每天有11名女士確診當中大部份個案發生在45至64歲的女性身上而患者的年齡中位數為56歲較歐美國家年輕。 《香港乳癌資料庫第十號報告書》指出,約兩成半乳癌患者在確診時屬第三、四期,而超過六成半患者在確診時則屬第一、二期。 第一期發現罹患乳癌的患者,五年存活率達97.5%。 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