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月3日 · 一年長高的身高要大於4公分. 「生長就像是『龜兔賽跑』、要看長遠的」,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暨特聘教授蔡輔仁醫師說,父母可以用兒童健康手冊,在孩子7歲前比對身高的曲線;就學後校護每年也都會幫孩子量測身高與記錄,但如果孩子身高是倒數的3%,或是高到太嚇人、比97%的人長得還要快,就要注意。 如果一年下來孩子的身高長不到4公分,蔡輔仁建議,儘速至小兒內分泌科進行檢查,可能是因為生長激素不足,「而長得比別人快可能是成長提前啟動,但不代表後續會維持一樣的成長速度,甚至可能提早結束青春期,反而壓縮了成長時間,這往往是父母容易忽略的。

  2. 2018年6月28日 · 研究團隊分別蒐集調查了 對照組12.8名萬無心臟病者與實驗組6.5萬名罹患心臟病者的基因數據資料庫 ,並特別聚焦在和罹患心臟病有關的基因, 結果發現矮的人 (男性低於165公分,女性身於1.52公分),較容易擁有高脂肪和高膽固醇的基因 。 當身高每矮6.5公分,罹患心臟病的機率就增加了13.5%。 所以和身高180公分的人相比,165公分的人,罹患心臟病的機率高了31% 。 但這也不代表高個子就可以抽菸和喝酒,而不會得 心臟病 。 芬蘭統計研究分析 矮個子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比高個子高50% 芬蘭的研究人員,也曾對全世界對於身高與 心臟病之關聯性的52項研究報告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指出矮個子較高個子的人高50% 。

  3. 2020年8月1日 ·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張弘洋則說從懷孕到孩子出生一直到2歲這段期間是營養補充最重要的時刻如果能調整好孩子的營養飲食習慣長高其實並不那麼困難2歲身高等於成年人的一半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兒童生長曲線去推算20歲的身高差不多是2歲的2倍。 比如2歲時有90公分,預期未來可以長到180公分,但如果兩歲時只有80公分,未來可能就只有160公分。 不過會有這樣計算的前提是,孩子的生長曲線都在同一條曲線上,事實上孩子會不會長高,還是有30%的後天努力,張弘洋就說,如果孩子在2歲時的身高特別矮,就要趕快改變孩子的生長曲線發展;但更好的做法是,在懷孕到出生後2歲這1000天中,盡可能的補充足夠的營養、維持良好的作息,才能讓孩子在未來可以繼續長高。 孩子生命最初的 1000 天。

    • 讓孩子長高 家長平時可以這麼做
    • 疾病引起的矮小問題先治療疾病
    • 生長激素治療

    「臨床上,最常看到小孩子長不高的原因是家族遺傳或是個人體質問題,」高銓宏表示。 若是這兩個因素引起的身高矮小,就不用特別擔心或治療,家長只需要持續觀察孩子的生長軌跡,並且鼓勵孩子多運動、早點睡覺。 「運動方面,可以鼓勵孩子多進行有跳躍動作的運動,像是籃球、跳繩等。我建議孩子可以每天跳繩500下,有助於長高,」高銓宏表示。另外,由於生長激素分泌時間大約是晚上10點到凌晨2點,高銓宏呼籲孩子盡量9點就寢,避免錯過生長的黃金時間。另外,飲食上應避免甜食與油炸物,因甜食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而油炸物熱量高,容易肥胖且容易造成性早熟。

    氣喘、貧血、腸胃道發炎疾病、營養不良、先天性心臟病、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糖尿病、腎小管酸血症、慢性腎衰竭,或是一些染色體或基因異常、感染等等,都會導致孩子身材矮小。高銓宏表示,若是疾病引起的矮小問題,需要先治療疾病。 排除疾病問題後,孩子大多能夠恢復正常生長能力。

    如果孩子長不高,並不是先天因素或是疾病造成的,就有可能需要透過生長激素治療。高銓宏指出,檢查生長激素異常是一項3天2夜的住院檢查項目,這之間需要檢測11次生長激素。 一旦確診為生長激素缺乏,而且腦部無病變,就可以考慮施打生長激素,而且介入時間不宜太晚。女生、男生的骨齡愈接近14、16歲,治療效果愈差。 「一般來說,生長激素是在每天晚上9點進行皮下注射,」藥學部藥師王明賢提醒,每次注射部位最好更換,以避免發生局部脂肪萎縮,每3個月需要回診觀察孩子的治療情況。 長激素藥品的使用方式略有不同,王明賢呼籲,務必向醫師或藥師詢問清楚使用技巧與注意事項,清楚了解正確的操作方式,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並避免非預期的不良事件。 「另外,若孩子太早出現性徵,或女童月經太早報到,未來也可能有性早熟的問題,也應及早...

  4. 2023年6月5日 · 日期:2023 年 6 月 5 日 作者: 陳 韋彤. 家長總擔心孩子低人一等時該怎麼辦身高矮是許多人的困擾因此發現孩子有長不高的跡象時父母有時會考慮是否該給孩子打生長激素其實健康的孩子不需考慮另外補充生長激素多睡眠多運動擁有良好生活習慣最能促進身體發展。 孩子長不高是生長激素不夠的關係嗎? 食藥署指出,生長激素是人體必需的賀爾蒙,終其一生都在製造,孩童進入青春期時,將是人體製造生長激素的高峰。 而生長激素並不是影響身高的唯一原因,造成身材矮小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為生理性、內分泌性及遺傳性基因疾病。 生理性:營養不良、家族性身高遺傳。 內分泌性: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低下、庫欣氏症。 遺傳性基因疾病:唐氏症、透納氏症候群等。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5. 2021年5月28日 · 日期:2021 年 5 月 28 日 作者: 海倫. 通常父母身材高挑的家庭中,小朋友也容易長得比較高,這也讓許多身高比較嬌小的爸媽們擔心,自己的孩子如果長不高該怎麼辦?. 其實家族遺傳其實只決定了孩子 80 % 的身高,後天如果能有良好的營養攝取與作息 ...

  6. 2023年4月4日 · 骨齡的異常多半與內分泌有關專業的兒童內分泌科醫師會根據孩子的年齡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 (BMI)、營養狀態潛在疾病青春期發育的成熟度綜合判斷骨齡是否符合整體表現提供最適切的建議與治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