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苗金鳳 (英語: Miu Kam Fung ,1945年10月5日 — ),原名 林慧珊 , 香港 著名影視 甘草演員 ,曾為前 佳藝電視 、 亞洲電視 及 無綫電視 合約藝人,與1970年代曾她在分別加入兩大免費電視台,曾於拍攝多齣劇集,之後一直轉職到 舞臺劇 發展、現今定居於 香港 新界 將軍澳 。 簡歷 [ 編輯] 此 列表不完整 ,歡迎您 擴充內容 。 苗金鳳出身自富裕家庭,有六個兄弟姊妹和排行第七。 其父親是英美煙草大班,在她三歲時已離世。 [2] 1962年中學畢業不久,她跟另一位女同學於某日在 油尖旺 彌敦道 逛街,行至 香檳大廈 附近得知 港聯電影公司 招考演員,起初沒有當藝人的想法,只是陪伴應募,遂兩人一同會見該公司老闆 劉芳 , [2] 繼而到 鑽石山 大磡邨 片場試鏡。

  2. 2021年7月18日 · 苗金鳳一共有過2段婚姻20歲時她嫁給了比自己年長20年的劉芳。 後來,兩人因為性格不合而和平離婚,離婚後,苗金鳳並沒有惡語相向,她還大贊對方很愛她,有父愛的感覺,更誇讚對方是好老公,更表示兩人再見亦是朋友,兩個人為了兩個孩子,離婚後仍然同居了幾年。 1986年後,苗金鳳開始了自己的第2段婚姻,與澳州華僑醫生老公移民到了澳洲悉尼。 不過她覺得當地太悶,而且二人相處得不開心,婚姻也只是維持了兩年而已。 如今的她依然保持著單身兩個孩子都已經成家立室,已經令她倍感安慰。 苗金鳳曾經坦言:「曾經結過2次婚,對婚姻已經沒有期望,現在有自己的空間非常好。 但是期間也參與了電視及電影演出,後來就淡出了演藝圈。

  3. 2014年12月6日 · 藝人苗金鳳Miu姐亮相有線星級會客室節目接受主持汪曼玲訪問分享入行經歷她從六十年代黑白粵語片起加入影壇期後轉型到電視圈發展自九八年息影後過着養尊處優的生活苗金鳳先後有兩段婚姻第一任丈夫是大自己廿載的電影工作者劉芳她大讚對方是個好丈夫:「我好後生就嫁畀劉芳好大原因係因為我細嗰爸爸就唔係到佢好錫我照顧我畀我感覺到父愛。 不過當時我仲好好動,最後性格不合分開,但我哋係和平離婚,為咗照顧一對仔仲同住多幾年。 『再見亦是朋友』,後來佢病,我都有去探佢。 後來苗金鳳在東南亞登台,結識並嫁給第二任丈夫澳州華僑醫生,不過婚姻維持兩年告吹,她表示自此不再憧憬結婚:「結過兩次婚,乜都試過晒,我對婚姻無乜期望,反而覺得依家有空間幾好。

  4. 2004年8月4日 · 本報訊】(記者 洪永起電影界前輩資深愛國電影工作者劉芳昨日假紅磡世界殯儀館舉殯前妻苗金鳳及影壇前輩紫羅蓮等均前往送芳叔最後一程而身為華南電影工作者聯合會理事長的周驄則為芳叔扶靈。 分手後感情更好. 劉芳前妻苗金鳳到場後,靜靜坐在一旁,有時與身邊的朋友低聲傾談數句,雖然兩人早年分手,然而苗金鳳大讚芳叔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而且熱心提攜後進,自己也是芳叔一手栽培的。 她指兩人分開後感情仍然很好,甚至較結婚時更好。 退休仍研究電影. 「芳叔做人的宗旨是對事不對人,而且為人十分寬容。 不論甚麼人,對他有意見,他事後也不會耿耿於懷。

  5. 2024年4月8日 · 中學畢業後苗金鳳偶然走進了演藝圈一次和女同學逛街時她發現港聯電影公司正在招募演員儘管最初對演藝生涯毫無興趣但她陪同女友前去面試與電影公司老闆劉芳有了初次交往這次偶遇開啟了她演藝生涯的大門

  6. 苗金鳳1945年10月5日出生於中國香港Kam Fung Miu中國香港著名女演員素以演楚楚可憐的姑娘為主其保養得宜的芳容亦為觀眾所讚賞1970年代進入電視圈成績不俗80年代移居馬來西亞但亦有間中參與電視及電影演出現已淡出影視圈

  7. 2023年10月11日 · 在婚姻情感方面苗金鳳的經歷比較簡單她有兩段婚姻第一任丈夫劉芳就是前文提及過的港聯電影公司老闆苗金鳳這個藝名也是劉芳給她起的而她的本名叫林慧珊

  8. 1966年左几導演劉芳監制張瑛丁亮苗金鳳李敏唐晶、 黎灼灼、李鵬飛等...演出電影《—水隔天涯》。

  9. 苗金凤英语: Miu Kam Fung,1945年10月5日 — ),原名林慧珊,香港著名影视甘草演员,曾为前佳艺电视、亚洲电视及无线电视合约艺人,与1970年代曾她在分别加入两大免费电视台,曾于拍摄多出剧集,之后一直转职到舞台剧发展、现今定居于香港 新界

  10. www.filmarchive.gov.hk › documents › 18995340劉芳 - Film Archive

    劉芳(19132004.7.15) 導演、製片、監製. 祖籍廣西桂林,落籍廣東中山,澳門出生。 原名劉耀星。 早年曾就讀於廣州市立美術學校與武昌藝專學校,後轉學至廣東國民大學法律系,直至畢業。 大學時代 與趙樹泰(趙樹燊之堂弟)為同窗,後得其邀請,任職大觀聲片有限公司宣傳部。不久開始編劇,首部作品為《歌女白牡丹》(與楊君俠、陳錦元合編, 1939)。 後擔任大觀公司廠長,主持製片業務。 1941年首次執導,拍攝了《流亡之歌》,深受觀眾歡迎,評論亦大加讚賞。 日軍攻佔香港後,因曾參加抗日活動被日本人追捕。 戰後曾發行大觀美國分廠的影片,又為香港大觀公司執導過《接財神》(1948 )、《幾家歡笑幾家愁》(1950)等影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