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研究結果顯示,在11種不含酒精飲品中,紅豆冰和菠蘿冰兩種冰類飲品以及熱柚子每100毫升飲品的平均糖含量超過7.5克(即約1.5粒方糖)。 冰類飲品含糖量一般較類和咖啡凍飲為高。 九種凍飲的少甜配方的糖含量,則較普通配方平均低百分之二十四。 發言人指出,雖然六成不含酒精飲品項目的糖含量比二 九年的同類研究結果低超過百分之十,然而紅豆冰(普通和少甜配方)和菠蘿冰(少甜配方)的糖含量都較 九年的研究為高。 甜品方面,10種甜品中,有三種的每100克食品平均糖含量超過15克(即約3粒方糖)。 三種食品分別是馬卡龍(平均每100克含39克)、朱古力心太軟蛋糕(平均每100克含19克)和梳夫厘(平均每100克含16克)。

  2. 糖分含量最高的三款凍飲為菠蘿冰三色冰及紅豆冰含量為每100毫升含11至12克糖分含量最低的三款凍飲為凍珍珠奶茶少甜)、凍珍珠綠茶少甜及凍 少甜),含量為每100毫升含3.9至4.5克

  3. 食物及衞生局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及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今日二月二十三日舉辦少鹽少糖確幸活動推動全港減鹽減糖新飲食文化和新生活態度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主持開幕儀式時表示少鹽少糖是保持健康重要關鍵她呼籲巿民愛惜身體健康成為少鹽少糖幸福一族減鹽減糖飲食不等如味淡而寡的飲食相反只要用料得宜烹煮得法減鹽減糖的餸菜亦甘之如飴。 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主席陳智思亦在典禮上表示,委員會在推動食肆提供少鹽少糖選擇,以及推動食品生產商改良配方,進展令人鼓舞。 委員會在推動全城減鹽減糖時,除了需要業界支持,更需要全港市民支持。

    • 茶走少甜1
    • 茶走少甜2
    • 茶走少甜3
    • 茶走少甜4
  4. 2023年7月10日 · 港式奶茶製作技藝於二 一七年成為首批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深受香港人喜愛的港式奶茶因用來隔走茶渣的白布袋經重複使用後染上茶漬而變啡仿如絲襪故俗稱絲襪奶茶」。

  5. 2024年2月6日 · 根據市民投訴,衞生署透過一個網上平台獲得上述產品樣本作化驗。 政府化驗所的檢驗結果顯示,該些產品樣本含有《藥劑業及毒藥條例》(第138章)(《條例》)下的第1部毒藥「西布曲明」。 衞生署今日採取行動,一名售賣有關產品的40歲女子被拘捕。 調查仍然繼續。 「西布曲明」曾用於抑壓食慾。 由於該藥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自二 一 年十一月起,含「西布曲明」的藥劑製品已被禁止在香港使用。 根據《條例》,所有藥劑製品須獲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註冊,方可合法於市面銷售。 非法售賣或管有未經註冊藥劑製品或第1部毒藥均屬刑事罪行,每項罪行最高罰則為罰款100,000元及監禁兩年。 衞生署發言人強烈呼籲市民切勿購買成分不明或可疑的產品,亦不應服用來歷不明的產品。

  6. 這部分將介紹這類食肆的興起及沒落。 「嘆飲酒」:這一展區內豐富的歷史照片和展品文物,會勾起觀眾對湮沒了的舊式茶樓酒家的回憶。 「西餐故事」:介紹西餐廳、冰室及餐廳的由來,以及其深受香港人歡迎的各種美食。 「時節美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香港人無論對節日又或應節食品,均十分講究。 此部分介紹深入民心的應節食品及有關的節日風俗。 「時尚風潮」:除介紹七十年代以後興起的速食文化外,這部分亦會觸及各種新興的飲食潮流。 「港飲港食」為文化博物館在二 三/ 四年度舉行的「飲食文化節」展覽系列的第二項展覽。 除一系列相關展覽外,「飲食文化節」亦包括學術研討會、座談會及工作坊等教育推廣活動,從不同角度探討香港的飲食歷史演變,以及與生活的關係。

  7. 2023年11月17日 · 市民集齊指定數量的印花,可換領個別餐飲食肆提供的獎賞(例如飲品、小食及折扣券),或透過「塑有賞」手機應用程式把電子印花轉換成為「綠綠賞」積分或「綠綠賞」電子禮劵,在全線44間「綠在區區」回收環保站或回收便利點換領精美的可重用餐具套裝或其他日常用品。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啓動禮致辭時表示,明年將會是香港「塑」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立法會剛在上月通過有關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的新法例。 在六個月的準備期後,政府將於明年四月二十二日(世界地球日)開始實施第一階段管制。 謝展寰說:「以其他物料(例如紙、軟木及植物纖維)製成的即棄餐具來代替即棄塑膠餐具,並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為了更有效從源頭減廢,大家應該積極採用可重複使用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