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日 · 書中記載大眾喜愛的中英文流行曲、歌謠、粵曲等歌詞,他說香港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很流行這類歌書。 《聲詩》裏有一首《數字歌》,歌詞為:「40342,40342,434243……」黃志華再舉例一首當年流行的調寄廣東音樂《昭君怨》,其尾段歌詞同樣以0、2、4、3的數字來填寫,他認為當時的作者是根據曲調,填入相應音高的數字。 黃志華憶述,1984年他受時任聯合音樂院院長王光正邀請籌辦粵語歌詞填詞課程,編寫教材《粵語歌曲填詞研究》,指出粵語九個聲調可分為四級音高。 他亦受《數字歌》啟發,在填詞教學時使用0、2、4、3的工具。 他說:「一開始學生都是為了興趣而去填詞,他們未必具備音樂知識,不懂得看譜,用上0243可以幫助他們盡量協音(啱音)地標出音高和旋律。 」 二四三填詞法從那時開始建立。

    • 邁向「里程碑」 風箏場賞青山綠水
    • 最後補給 登觀景台望海打卡
    • 臨海古石刻 賞驚濤拍岸
    • ■ 行程

    十仔本身也是野外定向教練,山齡超過15年,喜歡四處「蜎窿蜎罅」發掘新地點。這次清水灣半島的路線屬於簡易程度,全長約7公里。十仔指,雖然路線簡單,但沿途景色非常迷人,登山能盡覽滘西洲、吊鐘洲等開揚景色;加上中途幾乎沒有分岔路,只要沿路牌指示走就不會迷路,當作輕鬆親子遊也沒有問題。留意龍蝦灣郊遊徑兩旁大多是低矮灌木,沒有樹蔭,記得做好防曬。 從大坳門迴旋處出發,一行人沿清水灣道,按路牌指示往清水灣郊野公園方向進發,一路盡是葱葱鬱鬱的山林。走了大概5分鐘,路旁看見一個不起眼的石屎三角柱體,十仔指這是以前留下的道路里程碑。雖然表面已經腐蝕,但靠近細看隱約能見到「13」字樣,代表該處與尖沙嘴天星碼頭相距13英里。十仔指,除了在清水灣道,西貢公路與大網仔路也有里程碑,上面還寫着「FROM STAR FE...

    十仔說,清水灣郊野公園遊客中心是今次上山最後一個補給點,這裏設施齊備,有小食部、水機與乾淨公廁。我們稍作休息,沿原路返回清水灣郊野公園門口,跟着「龍蝦灣郊遊徑」的指示牌,開始今天的上山路線。 剛開始的路程比較陡峭,一些石級的高度差不多到膝蓋。走到一半,我們稍稍飲水休息,回頭一看,景色比在大坑墩更迷人:站得更高,望得更遠,回頭向右望,能隱約看見柴灣、小西灣一帶的高樓,清水灣海灘就在我們腳下。十仔不時提醒我們趁機回頭「打卡」,拍下靚景,因為再往前走,山嶺「餓死雞」就會遮擋布袋澳一帶景色。 一步一步登上石級,終於攀上291米高、第2個checkpoint:大嶺峒觀景台!站在觀景台前,左邊是相思灣、香港科技大學,前方則是滘西洲與吊鐘洲,右方可遠眺火石洲,海天一色,是拍照的理想地方,但十仔指再往前走2...

    休息及拍完照,我們離開怪石堆,繼續落山。山路兩旁長滿開白花、葉子像松針的矮灌木。十仔指着它介紹:「這種植物叫崗松,屬桃金娘科。它看上去平平無奇,但以前有人會把崗松的枝條紮成掃把用呢!」 路程輕鬆,大家邊說邊笑,不知不覺就來到山腳。在分岔路轉左,往公廁方向前進,再走10分鐘就能看見清水灣騎術學校,沿着龍蝦灣路繼續前進,不消一會兒,我們跟路牌指示,到達最後1個checkpoint:龍蝦灣石刻。 根據古物古蹟辦事處資料,龍蝦灣石刻在1983年被列為法定古蹟。「這些古代石刻的紋飾通常是幾何圖案,或者動物怪獸的形狀,但刻鑿的年代已無法稽考。石刻通常臨海肅立,相信古人刻鑿圖案,是為了祈求鎮海護航。」十仔解釋道。可惜現存的石刻只能隱約看出有些彎彎曲曲線條,但看不出具體圖案,大家觀賞時緊記「眼看手勿動」啊!...

    全長:約7公里 需時:約2小時35分鐘(不連拍照休息) 交通:去程:前往清水灣大坳門迴旋處有4種方法:(1)港鐵將軍澳站乘103M號小巴,(2)觀塘碼頭乘103號小巴,(3)港鐵寶琳站乘16號小巴,(4)港鐵鑽石山站乘91號巴士;回程:返回大坳門迴旋處,乘坐與去程一樣的小巴或巴士回市區 ■ 起點大坳門→(25分鐘)①大坑墩風箏場→(40分鐘)②大嶺峒觀景台→(60分鐘)③龍蝦灣石刻→(30分鐘)終點大坳門 相關文章:【行山郊遊】由我帶路:北角短線遊 紅香爐上尋小馬 文:沈晴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2. 2024年7月5日 · 為隆重其事,始創中心將於7月14日舉行「法國運動狂熱」開幕大典,屆時更邀請到TVB熱捧人氣藝人游嘉欣及台灣體壇珍品收藏達人詹鈞智蒞臨,九龍建業有限公司高級租務經理鄭子宏一同擔任主禮嘉賓,主持開幕儀式;同場更安排「2023香港霹靂舞大獎賽

  3. 2021年1月4日 · 為了讓更多幼童自小多學古詩,張凌2018年起開發有關唱誦古詩的應用程式,她教大編程教育部合作,項目獲校方資助。 張選出10首古詩,包括《早發白帝城》、《敕勒歌》、《楓橋夜泊》等,為每首創作曲調,並邀請一名教大音樂系學生協助為古詩配樂。

  4. 2023年11月14日 · 【明報專訊】一甲子的歲月,中大校園從一片荒蕪發展成今日充滿文化氣息的山城。 在學時連偏遠的39區也闖蕩過,以為早已踏遍校園各處,畢業後回校走走,才發現仍有很多未知的領域尚待發掘,譬如文物館、校史館,你知道在哪兒嗎? 適逢今年中大創校60周年,校史館成立10年來首次全館翻新後重新開放,展出多件與校史相關展品;文物館亦將鎮館之寶與公眾分享,毋須遠去,近在中大,已能細賞珍稀藏品,如收藏界身價千萬的瓷器,突顯古代工匠精湛手藝的帶鈎,期間限定展出的「校長之鑰」等,讓它們悠悠道來山城一甲子的故事。 校史館和文物館位處大學本部,乘搭巴士或小巴在大埔公路下車,最為方便。 見到俗稱「四條柱」的華表和刻有「香港中文大學」的校門石闕,就是大學正門入口。

  5. 2023年7月13日 · 近日,我在商務印書館尖沙嘴圖書中心佈置一場展覽,書店地點正好在樂道側,就在蕭紅1941年的住處附近! 82年前的7月,她這樣寫:「我們雖然住在香港,香港是比重慶舒服得多,房子吃的都不壞,但是天天想回重慶。

  6. 2024年1月12日 · 麥羅武的創作風格獨樹一幟,不僅融合了傳統水墨的精髓,還展現了對抽象和現代元素的獨特理解。 展覽中,公眾將欣賞到麥羅武的水墨畫作,特別是以荷花為主題的系列。 他巧妙運用水墨,表現荷花的不同姿態,有的輕盈如夢,有的豔麗奪目。 這些作品不僅在技巧和色彩上獨具匠心,還透露出藝術家對生命、情感和自然的深刻領悟。 麥羅武的荷花,將傳統與現代融合,形成獨樹一格的藝術語言。 他善用深淺層次的筆觸,表現荷花的層次感和生命力。 其作品中虛實交錯,光影變化,營造出奇幻夢境,使觀者仿佛漫步在自然之間。 麥羅武2018年初登黃山,受其萬千變化的景象感染,創作了「雲山行」系列。 在筆墨、光色、動感方面力求提升,致力「探索陰陽變幻的深廣空間,以虛實交錯呈現光影變化的戲劇性效果」 (王無邪語)。

  1. 相關搜尋

    t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