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15日 · 市面上有不少驅蚊產品,消委會於最新一期《選擇月刊》拆解市面69款天然及化學驅蚊產品常見的成分,指出對人體健康構成的風險,包括可能有機會刺激皮膚,引致過敏反應。 1. 避蚊胺(簡稱DEET): 使用高濃度的避蚊胺產品或接觸過量避蚊胺,可能引致皮疹、水泡及令皮膚及黏膜受刺激,尤其用於兒童身上。 消委會列出12款含DEET的驅蚊劑(包括價錢/產地/ DEET濃度): 博士文BUSHMA 驅蚊液:$69/澳洲/DEET 40% 驅蚊敵Moustidos 成人配方:$109/法國/DEET 30% 殺牠死SPEEDTOX 強效蚊怕水:$85/日本/DEET 30% OFF! 歐護 DEEP WOODS 防蚊液:$61/未註明產地/DEET 25%

  2. 2024年5月6日 · 撰文 : 莫樹錦. 16:25 2024/05/03. 15:13 2024/05/03. 12:13 2024/05/03. 健康問題 癌症 副作用 標靶藥 腹瀉 腸胃炎. 【癌症/抗癌藥/肚痛/副作用/肚瀉/多重用藥】「吃了你的標靶藥三天,肚瀉很嚴重,我把藥停了! 」病人投訴道。 醫生清楚這是藥物副作用之一,並早已叮囑病人,奇怪處是過早發生,故要詳細問病史。 原來,服藥後三天.

  3. 2022年3月7日 · 「撲熱息痛(paracetamol)」通常是每顆500mg,每日上限為4000毫克,每人每日最多服用8顆,大家可以酌量預備4至7日的用量。 止痛退燒藥撲熱息痛(paracetamol),成人、兒童用量請點擊下圖: 點擊圖片放大. +2. 小朋友用藥量時按體重 和/或 歲數計算。 若小朋友體重轉變快,但藥物為較早前處方,最好也重新計算一下用量。 另外,要提防小朋友的退燒水有不同濃度,A牌子用5毫升不等於B牌子也是5毫升。 撲熱息痛有不同的配方,包括藥丸、藥水或栓劑(塞肛用),如無醫護人員指示,不建議同時使用。

  4. 2019年7月25日 · 內媒CCTV消費主張找到一間國家級蚊蟲實驗室測試市面上林林總總的驅蚊產品效果包括常見的驅蚊貼蚊怕水蚊香及近年新興的驅蚊手環超聲波驅蚊器滅蚊燈等等。 蚊香類. 實驗測試了常見的電熱蚊香液、電熱蚊香片及傳統蚊香 。 測試顯示使用3類產品後,蚊子會失去平衡、掉落在地、自轉,沒有任何爭扎,毫無攻撃性,效果明顯。 蚊香驅蚊效果明顯,5分鐘後蚊子就中毒,往下掉落自轉。 (影片截圖) 蚊貼. 實驗測試了含精油的驅蚊貼。 實驗人員走進28立方米的大房,內裏有100隻蚊。 先進行對照組、即沒有使用蚊貼的實驗。 實驗人員會穿上防護裝備,然後再露出其中一隻腳的小腿。 結果,對照實驗被蚊子攻擊了158次,而使用蚊貼後,被攻擊了28次,效果明顯。

  5. 2021年7月9日 · 「我也知道,也不擔心,只是仍希望再過兩星期才開始化療。 」說時眼眶已積起淚水。 醫生覺得奇怪,既然不怕又為何要推遲? 既然不擔心又為何一眶淚水? 諸事八卦的醫生追問道:「推遲沒有問題,反正病情尚算穩定,但可以告訴我推遲的原因嗎? 淚眼望着醫生,欲言又止,最終鼓起勇氣說:「我先生走了,想等安葬後才化療。 」話音剛落,已哭成淚人,兩旁兒女抱着安慰。 愚笨醫生這刻才留意到,以往是丈夫相伴,而今天只有兒女,醫生一時不懂反應,兩件傷心事走在一起,傷心是應份的,惟有等她稍為安靜下來,才問:「離開這麼突然,是病還是意外? 「他很健康,時常運動,最喜歡打乒乓球,就是打球時不慎跌倒,腦出血三天後便走了。 」說起傷心事,淚水再次奪眶而出,並忿忿地道:「他明明說要照顧我,我有癌症應是我先走,豈知他竟然留下我一個!

  6. 2022年2月16日 · 本港第五波疫情肆虐,相繼出現兒童染疫個案。 有專家建議輕症患者可服用必理痛紓緩症狀,家長為求安心紛紛搶購藥物。 TOPick為此訪問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成員、兒科專科醫生趙長成及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了解家長購藥前須注意的事項。 兒科醫生:6歲前不宜自行配藥. 疫情下不少家長感憂慮,紛紛到藥房及超市搶購藥物。 兒科專科醫生趙長成表示,不建議家長為6歲以下子女自行配藥,因藥房的藥劑師未必清楚幼兒的病歷。 他指,6歲以下的幼兒用藥較為複雜,要小心處理,如某些幼童會出現藥物敏感的情況,最好找家庭醫生配藥。

  7. 2022年10月3日 · 英國一名14歲少女莫莉Molly Russell在2017年11月自殺身亡震驚社會。 死因庭近日裁定,莫莉生前在IG等社交媒體看了大量有關自殺、憂鬱的內容,是促使她走上絕路的原因之一,這是英國首宗由官方認定,直接將孩童死因歸咎於社交媒體,也創下全球首例。 綜合英國媒體報道,14歲的莫莉家住在倫敦西北部哈羅(Harrow),她生前的照片笑容甜美,家人與她關係良好,然而她卻於2017年11月,做完功課、整理好書包後,在家中結束自己的生命,外界很難想像她為何自尋短見。 根據法庭的調查報告,莫莉在死前6個月於Instagram上分享、收藏和按讚的1.6萬則帖文中,高達2100則與自殺、自殘、抑鬱症有關。

  1. 相關搜尋

    趙志凌陳國坤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