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3日 · 近日有網民在本地某熱門討論區發帖表示,思疑約莫這個金額已夠應付日常生活開支,「係咪已經好夠用,仲要儲到錢」。 其 個人費用 如下: 點擊圖片放大. 然而該網民在帖題,也透露了自身有 2大關鍵經濟條件: 單身. 與父母同住. 該網民又假設稍後有工作月入28,000元,就此提問:「基本上我食飯睇戲洗錢係咪都唔使睇住價錢,就住就住? 回應:只求生存當然無問題. 最重要自己夠用. 該帖文獲得壓倒地多的讚好,引來無聊回應不少,但當中亦有一些頗具見地的留言。 有一些網民表示自己月入5至6萬,但「我都唔夠使..

  2. 2024年8月14日 · 台灣遺產律師蘇家宏及新聞工作者游婉,在其合著《此刻,就是立遺囑的最好時刻》指出,人人生活方式各異,所需退休金多寡也大不相同。 而現代人健康改善,不應忽視長壽風險。

  3. 2023年7月12日 · 今年69歲的Susanna是位已退休的長者,丈夫已過世,沒有子女。 目前居住在港島區唐樓的她,單位樓齡已超過50年。 是次她找我作出理財諮詢的原因,是她想申請房協長者安居樂計劃,要付135萬元租住權,另外每月再付約3,000元管理費及自付差餉,平均每月4,000元支出,可以居住在約250平方呎開放式單位,想知是否適合參加。 現時Susanna居住的單位樓價估值接近500萬元,但實際沒有成交,她的鄰居以約300多萬元放售物業兩年都未能成功賣出。 Susanna指,現時該物業不少住戶都是租客,不少亦是外籍人士,因他們比較喜歡這裏單位間隔實用,又不介意樓高6層沒有升降機。 幸好Susanna住在較低樓層,雖然要行樓梯比較費力,但還可以應付自如。

  4. 2024年9月2日 · 這個困局提醒FIRE一族要警剔「相見好,同住難」這件事。 因為沒有全職工作後,日常最常待的地方始終是家中,家人是朝見口晚見面的對象,親愛的機會多,磨擦的機會也更多。

  5. 2024年7月15日 · 1、儘最大可能儲蓄、儘早儲蓄. 2、延遲領取社會安全保障(類似香港的強積金) 3、認真考慮即時固定年金. 直到現在,Clements依然不後悔自己的退休規劃,但他認可自己也許一直 對「未來的自己」太好了。 為了將儲蓄最大化,Clements一直過著極其簡樸的生活,「我在一間費用遠低於我財務水平的房子裏住了很多年,在那之前的幾十年我住在新澤西教區一棟平平無奇的房子裏,正是這幾十年奠定了我的財務基礎。 20多年來,Clements從來沒有擔心過錢的問題,「金前能為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予我們財務安全感,而能做到這一點的就是不花錢,將錢抓在手裏。 」他認為財務狀況好和財務狀況差的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儲蓄以及抗風險能力——不過當風險是癌症時,儲蓄好像也無濟於事。

  6. 2024年1月17日 · 過去兩年本港樓市持續下跌,市場上平盤處處,不少考慮應否趁低入市。今次「你財策劃師」的主角Noelle也一樣,今年37歲的她,是一位學校教師,持有一個居屋單位自住的她,正考慮應否再換入私樓單位。Noe

  7. 2023年8月17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23/08/1708:00. 最後更新: 2023/08/1711:48. 分享: 到了40歲,為自己打算之餘,同時面對供養父母的壓力,個案主角一家人總共有一筆數百萬的資產,包括現金、股票、物業等等。 作為子女,希望可以讓父母有好一點的居所,但對於投資和買新樓未有明確想法,雖然計劃投資收息有5%回報,但股市上的風險取態又不敢過份激進,到底應如何部署? 看看龔成是如何回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