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18日 · 出版: 2023-04-18 19:15 更新:2023-04-18 20:52.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昨日17日在倫敦金融城市政廳出席一場論壇後乘坐車輛離開期間遇到示威者嘗試截車。. 財庫局接受《香港01》查詢時表示,稍後會有回應。. 今次亦是近三年以來,首度有特區 ...

  2. 2023年4月19日 · 網傳於英國倫敦時間本周一17日遇上示威者堵截座駕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當地時間昨日18日繼續倫敦訪問行程他向當地商界及金融界指香港與倫敦作為全球兩個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有很多共同合作攜手發展的機會他亦有與英國政府官員見面不過許正宇至今未有回應網上流傳其座駕在倫敦金融城遭示威者阻截一事。 他18日結束英國之行,20日到北京參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北京展開的部分訪問行程,並將於21日返港。 4月17日 網傳許正宇的座駕在倫敦金融城遭示威者阻截 . 許正宇在倫敦出席香港工商協會午餐會上,他致辭時指香港的機遇歸納為五個主要方面,即位處亞洲中心、商業活動如常、聯通內地市場、金融服務數字化及重視環境、社會及管治(ESG)。

  3. 2023年3月15日 ·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下月或出訪英國將是近三年來首次有特區政府問責官員出訪當地據了解雖然中英關係呈現緊張港府近期也多次發聲明反駁英方針對本港自由人權方面的指控但港府內部認為英國始終與香港在經貿上有緊密聯繫倫敦又是主要國際金融中心要說好香港的金融故事出訪英國也是自然的選擇同時也可借機由官員現身說法作反擊。 外媒引述消息指許正宇將會出訪英國(資料圖片)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指,許正宇計劃下月訪問英國,此行為香港復常後,向外推廣香港的活動之一,預計將與英國官員、商界會面,是三年來首次有官員訪英。 報道更引述許正宇的辦公室確認,他今年會訪問歐洲,但細節有待公布。

  4. 2024年5月22日 · 2023年4月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訪英期間座駕被示威者攔截當時有片段拍攝到衞志樑坐在涉事私家車的副駕駛座。 衞志樑曾於英國開設保安公司「D5 Security」,今年3月申請註銷公司後Matthew Trickett同時成立D5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並報稱任職保安顧問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2023年4月到倫敦出席2023創新金融全球峰會時遇到示威衞志樑亦有擔任許正宇的保安工作他當時坐在許正宇團隊車輛的副駕駛座。 (美國之音) 英媒:Matthew Trickett被拘留時曾試圖自殺.

  5. 2024年4月24日 ·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天24日與訪港的英國外交發展部國務大臣卓雅敏Anne-Marie Trevelyan又譯特里維廉會面談及移英港人未能取回MPF供款的誤解許正宇強調BNO護照不會在香港獲承認為任何形式的身份證明因此強積金計劃成員不能依賴BNO護照或其相關的簽證作為永久離開香港的原因並申請提早提取強積金的證據。 許正宇向卓雅敏介紹香港近期的經濟情況和金融市場的最新發展,包括香港如何利用「一國兩制」下聯通中外的獨有優勢,發展總部經濟,以及金融科技和綠色及可持續金融方面的最新舉措等,並討論了香港與英國在金融、商業等領域的合作機遇。 許期待香港與英國企業和投資者在這些不同範疇深化合作,為兩地市場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 強調《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有助吸引外資.

  6. 2023年5月10日 ·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昨日五月八日與到訪的英國商業及貿易部國務大臣莊敦文會面他稱與莊敦文會面期間用實例和數據向他介紹了香港繼續作為開放安全有活力且友善營商的國際都會歡迎包括英國在內的各個經濟體到香港和大灣區來發掘和拓展商機許正宇又指各個經濟體在金融科技可持續發展等不同領域的合作都不應該受政治因素阻礙。 就國家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以及香港的人權狀況,他希望强調以下兩點。 首先,隨著香港回歸祖國,《中英聯合聲明》中所規定的與英方有關的權利和義務都已全部履行完畢。 國家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依照憲法和基本法對香港實行管治。 英方對回歸後的香港一無主權,二無治權,三無監督權,不存在任何所謂「責任」。

  7. 2023年4月21日 ·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回應指對移英港人未能取回其MPF供款屬於誤解並解釋BNO護照不獲港府承認他指出中英兩國政府對於如何處理香港居民持有BNO護照早有共識並於1984年互換備忘錄確認。 其中英方承諾不給予持有英國國民BNO護照的香港中國公民在英居留權。 特區政府也已於2021年1月發表聲明,表示不承認BNO護照作為有效旅行證件和身分證明,BNO護照亦不會在香港獲承認為任何形式的身分證明。 因此,強積金計劃成員不能依賴BNO護照或其相關的簽證作為永久離開香港的原因,並申請提早提取強積金的證據。 根據積金局數字,前年以「永久離港」為由提領強積金有逾3.3萬人,涉約90.1億元;去年則有逾3.1萬人,涉約80.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