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1日 · 能達到現在的成就另一個大關鍵在於從客戶中獲取轉介紹名單她表示在向客戶獲取轉介紹名單時需要訂立明確的客戶標準不能只是盲目地索取除此之外她還會為自己制定每天取得10位轉介紹客戶名單的目標因為轉介紹就如同事業的生命線一樣每一次與客戶會面所得到的轉介紹名單都是珍貴的資產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79期──

  2. 2021年11月1日 · 3695. 美國汽車銷售大王喬.吉拉德(Joe Girard曾提出著名的250定律」——每位客戶的背後隱藏著約250位潛在客戶。 可見,每位客戶背後都有著龐大的潛在市場,業務人員若懂得利用轉介紹深挖客戶背後的人脈資源,並將他們轉化為自己的客戶,便能實現大量開發,達成高件數。 那業務人員可以怎麼做呢? 2項培養,讓客戶心甘情願轉介紹. 為了提高索取轉介紹名單的成功率,不少業務人員會選擇在客戶簽單、出險理賠或保單檢視後的時機,向其索取轉介紹名單,因為他們已意識到只有客戶認同保險、滿意業務人員的服務,才更有可能提供轉介紹名單。 1讓客戶發自內心地認同保險. 客戶認同保險,代表客戶真正明白了保險的意義與功用,而非因為人情簽下保單。

  3. 2020年4月1日 · 80%成功率的轉介紹祕訣. 鍾逸銓提到轉介紹有2種方式——主動與被動。 相信有許多業務人員都曾問過自己的客戶,像是:「有沒有朋友可以轉介紹? 」「可以給我10個名單嗎? 」「有沒有朋友剛剛升職、結婚、生子? 」「有沒有朋友類似您的情況,也要找類似的保單? 」但效果卻很有限。 鍾逸銓說他與客戶只聊3種話題:家人/朋友、興趣/愛好,以及工作話題。 千萬不要談政治、宗教等敏感議題,否則當你的客戶要你選邊站,就會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鍾逸銓舉例,要是問客戶:「週末有要回老家嗎? 」雖然看似閒聊,但卻可以間接得知大量資訊。 他會挑客戶回老家時去拜訪提供服務,這等於是為自己的服務打造一個「表演舞台」,一個在客戶家人面前展現自己專業與服務品質的機會。

  4. 2023年5月1日 · 在瞭解如何節稅之前,首先得認識綜合所得稅是什麼。 綜合所得稅計算公式如下: 所得淨額= 所得總額-免稅額-一般扣除額(標準或列舉)-特別扣除額-基本生活費差額. 應繳稅額= 所得淨額×適用稅率-累計差額-扣繳稅額-可扣抵稅額-可抵減稅額. 所得總額就是下面10種所得項目的總和,而每人基本免稅額為9萬2,000元(年滿70歲為13萬8,000元),標準扣除額為12萬4,000元(配偶合併報稅便為24萬8,000元)。 產生所得的類別五花八門,《所得稅法》第14條將其歸類成以下10大類別: 1.營利所得: 就是經營事業所獲利的所得,從自己獨立經營的獨資號、跟人合夥的合夥事業盈餘,到開公司賺錢的股東盈餘分配(股利),甚至自己是股東卻沒實際參與經營決策的公司股利分配,都歸類成營利所得。

  5. 2020年9月1日 · 陳勁鋒來自澳門友邦保險從事人壽保險事業已有7年時間榮獲6屆國際龍獎IDA會員並在2016年授證成為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RFC)。 加入保險業後,陳勁鋒不斷思索為何有些人能如此成功,他發現關鍵在於他們不斷地去學習,而其中的一個學習管道便是RFC。 在深入瞭解RFC後發現,其內容不但專業實用,還能幫助客戶做財務及風險規劃;他從RFC裡得到3大專業的增長,分別是 提升資產、降低風險和理財規劃。 石莉在大陸平安人壽從事保險業僅有3年時間,2018成為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RFC),同時連續3年榮獲國際龍獎IDA銀龍獎。 對石莉而言,學習RFC代表的是「初心不忘」,幾年前在英國讀研究所之時,老師告訴她:「未來10年財富管理的相關工作,一定會是大陸相當蓬勃發展的一個行業。

  6. 2019年10月1日 · 1.資金投資於任一上市櫃或興櫃公司股票的股份總額,不得超過該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10%;投資單一公司股票、公司債及金融債等也不得超過20%。 2.不得從事信用交易,不得出借或借入有價證券,不得投資槓桿或反向之ETF或ETN。 金融投資之資金,應自其存入外匯存款專戶之日起算,屆滿五年、六年分別得取回三分之一,屆滿七年得全部取回;另依《境外資金匯回金融投資管理運用辦法》規定,資金未從事實質投資及金融投資者,應於外匯存款專戶存放達前開年限後,始得分年取回。 二、實質投資70%. 一年內向經濟部提出投資計畫申請,經核准後可自外匯存款專戶提取資金開始投資,於規定期限完成投資,並取得經濟部核發完成證明者,可向國稅局申請退還50%稅款,即優惠稅率為4%或5%。

  7. 2020年2月1日 · 香港永明金融有限公司分銷及市務總經理區張明儀從公司推行數位化的過程,分析科技與營銷結合如何提高管理成效及客戶體驗? 目前金融科技運用在保險業,大多是圍繞在如何運用人工智慧解決並克服問題,抑或是大數據預測客戶意向、保險自動化理培、運用區塊鏈提高理賠速度,以及電子化綜合保險生態圈等,都是香港保險業開始在研究並運用的區塊。 人的關係和價值還是首要考量. 但大部分對於如何運用及發展金融科技的討論和研究多是從保險公司出發,如此無法確切瞭解香港民眾心中的期待。 區張明儀從二 一八年對香港保險業客戶調研中發現,客戶還是希望能夠面對面地與業務人員商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