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日 · 今初。 慧謂於所觀事能揀擇法,此處是說通達五明處等智慧總的來說,是對於所觀的事能簡擇諸法,即能夠辨別一切所知法,同時能夠斷除疑惑,此處則特別講述通達五種明處等的智慧。 《成唯識論》說:“云何為慧? 於所觀境簡擇為性,斷疑為業,謂觀得失俱非境中,由慧推求,得決定故。 ”(慧的體性,是簡擇所觀察的對境,其作用是斷除疑惑,即在觀功德、過失和非功德非過失的境中,通過慧的推求而獲得決定的緣故。 )所以,慧有分別事理、決斷疑念的作用,也就是通達事理的作用。 如《菩薩地》云:“謂能悟入一切所知,及已悟入一切所知揀擇諸法,普緣一切五明處轉,一、內明,二、因明,三、醫方明,四、聲明,五、工巧明,當知即是菩薩慧之自性。

  2. 2021年3月10日 · 我對這段本文之理解—— 這段本文簡要地闡釋通達勝義。 以上林師兄消文. 從勝解行地到佛地之間,有著不同層次的通達勝義慧,其具體內涵將在毗缽捨那章中講述。 (末學建議請詳細恭讀止觀初探) 申二、通達世俗慧分二: ① 五明的內容 ② 學習五明的目的. 第二,通達世俗慧,謂善巧五明處慧。 “明處”:所了知的境或對象,叫“明處”。 所以,“明處”是從所對境的角度而言。 第二、通達世俗慧,就是善巧五種明處的智慧。 酉一、五明的內容. 一、聲明:任何法都要依靠能詮的語言才能獲得瞭解。 對於以字、詞、句為自性的語言所組成的結構以及彼等對應的關係等,進行無顛倒闡述的學科,稱為“聲明”或“語言學”。

  3. 2020年5月29日 · 種敦巴尊者說:「大德!你的心切莫寬縱粗放,因為業果的緣起是非常深細的。」樸窮瓦祖師說:「我一直到老時,都要依附著《愚因緣經》而修持。

  4. 2020年12月28日 · 靜慮心學,般若慧學,精進遍通三學所攝,故六度決定。. 戒學的自性是持戒度,這又要有佈施、不顧戀資財才能真正受戒,所以佈施是持戒的資糧;受戒之後,要由他罵不還罵等的忍耐心守護戒律,故安忍是持戒的眷屬。. 靜慮是心學,般若為慧學 ...

  5. 猶言賢者,尊者。. 義淨譯新律中多用此稱。. 【是故能滅懈怠,能發精進,勤修正道,策發其意,令希解脫及證解脫,其根本因者,謂讚修苦。. 縱有大師現住世間,於此教授,更無過上而可宣說,即於此中,發生下中士夫意樂,次第極顯。. 淨修心量,亦是 ...

  6. 1.修道要有所成就一定要經過考驗,就像學生唸書一定要有考試,沒有考試不知道自己哪裡不會,不知道哪裡要加強。 所以道家說:「不煉不成真」,儒家說:「不考不成聖」,佛家說:「不磨不煉不成佛」。 因為每個人的因緣不同,修道的考驗和阻擋也不一樣,有的人是家人反對,有的人是朋友笑你,有的人是功課太忙沒有時間……等,還有自己考驗自己,例如每個星期二都在掙扎要不要來。 2.老師說其實這些考驗和障礙也和我們累世的業力有關,舉例來說:業障就像我們的負債,好想我們欠了人家100萬;而修道可以超生了死,就像我們有一天要移民美國。 請問如果你欠的100萬不還清,你的債主會輕言放手讓你去美國嗎? (祝你去美國一路順風,欠我100萬就算了! 有空記得回來看我們哦!

  7. 所以,當我們的慧力過於薄弱,聽聞而不能記住文句,思維而無法理解內涵,修習而不能獲得定解時,依仗福田的力量便是要訣教授。. 【如是亦如吉祥敬母云:「作詩大善根,我慧依尊故,如夏季江河,雖小極增長。. 」】. 上述內容也如吉祥敬母阿闍黎所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