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1日 · 香港教育大學蘇詠梅教授和趙永佳教授於5月4日在明報觀點版上發布了香港欠STEM女生」〉一文指出香港女生受社會文化因素影響較多選擇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以外的學科因此社會各界應多鼓勵女生以提升其對STEM學科的興趣和信心增加她們投身STEM行業的機會首先感謝蘇教授和趙教授對教育界的貢獻尤其是在科學和通識教育方面但對於文章的觀點我們並不完全認同因此撰文回應與兩位教授商榷。 STEM學科真的太少女生? 圖1所見,其實STEM科目中男多女少的現象,不一定意味「太少女生修讀理科」。 根據2012至18年中學文憑試數據,女生選修STEM科目總應考人次為179,751,男生STEM應考人次為257,399。 表面上這好像印證了理科中男多女少的事實。

  2. 2020年12月28日 · 2016年趙永佳以學術顧問的身分與當時的中央政策組及政府統計處合作共同促成了一項主題為青年和中年人士的教育及就業歷程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 該調查於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期間順利進行,採用概率抽樣(probability sampling的方法成功訪問了約1萬個住戶蒐集了受訪者的人口特徵家庭背景社會經濟狀况教育和就業歷程等關鍵信息使得研究者有充足的數據去勾勒出當下香港青年的社會流動情况。 調查結束後,本文研究團隊獲得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撥款資助(項目編號:SR2020.A5.001),在政府統計處的協助下,隨之對蒐集到的數據展開分析。 參考以往研究及聯合國對於青年的定義,我們最終把分析對象確定為在受訪時年齡為22至35歲的青年。

    • 市民對中醫藥知識有偏差
    • 了解不足 影響使用中醫意欲
    • 政府醫療機構提供的資訊嚴重不足
    • 中醫藥普及教育 可3個層面入手

    我們獲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持,進行了一項名為「香港市民中醫藥使用情况:社經背景、選擇過程與政策面向」的研究,在2020年底至2021年初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透過電話訪問1502位18歲或以上的市民,了解他們的中醫藥使用習慣及態度。在自我評估的層面上,研究發現有高達73.4%受訪者認為自己對中醫藥知識有認識,亦對中醫藥制度有一定了解,如有63.6%受訪者知道醫療券可以用來求診中醫;但在問及實際有關中醫藥知識的問題時則有所偏差:有51.1%受訪者認為安宮牛黃丸不適合用作日常保健,其他則是回答不知道(34.4%)或答錯(14.5%)。 中醫藥業界有聲音認為,目前中成藥及中藥保健食品監管存在漏洞,市民對中醫藥的認知不足可能導致相關產品的誤用,進而影響自身健康。申訴專員公署於2018年發布的調...

    此外,市民對中醫藥知識了解的不足,也會影響他們對中醫的使用。研究發現,在處理一般疾病方面,受訪市民認為西醫比較有效的有43.5%,認為差不多的有31.5%,認為中醫比較有效的有24.9%,可見香港市民對中醫治療一般疾病有若干信心。不過,在處理嚴重疾病方面,認為西醫比較有效的是75.9%,但認為差不多的只有18.7%。 業界的看法則有所不同。我們受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支持,曾於2020年中訪問逾1500名中醫師,有近六成受訪中醫師認為中醫和西醫同樣擅長治療急性病。業界和市民對中醫治療範圍的認知有落差,故此政府應在網絡平台提供更多資訊,增加市民對中醫治療不同疾病的知識。 雖然目前衛生署網站有提供中醫資訊,但中西醫內容比例明顯失衡。以中風為例,預防或治療中風是中醫擅長的範疇,醫院管理局的中西醫協作...

    根據政府資料,「中醫醫院也會舉辦健康推廣及教育活動,讓市民加深認識中醫對促進健康的好處」。然而,中醫藥教育不應只在一個醫院裏進行,而應該普及到不同地區的市民生活裏。中醫藥文化本來就已融合香港市民的日常,他們對中醫藥的認知主要來自親戚朋友,只有極少數是來自醫療專業,尤其是政府資助的醫療場所。研究發現,44.9%受訪者最主要接觸中醫藥資訊的渠道是親戚朋友,其次是大眾傳媒的22.2%,有11.1%來自私家診所及醫院,只有5.1%來自政府診所及醫院,可見在政府醫療機構提供予市民的中醫藥資訊嚴重不足。親戚朋友可以增加市民了解中醫藥知識的意願,但透過這些途徑獲得的中醫藥知識未必全然正確。

    申訴專員公署的報告提出「衛生署應更積極推動宣傳和公眾教育」,我們的研究也發現高達86.9%受訪者有興趣認識中醫藥知識。掌握正確的醫療知識仍需中醫專業人員的指導,故此政府應該和業界合作,結合民間生活智慧,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才能更有效促進市民健康。研究發現有80.7%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在大眾媒體推廣中醫藥知識,以增加市民大眾對中醫藥的認知」,也有近六成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在中小學課程中加入中醫藥內容」。儘管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持業界申請資金進行中醫藥教育,政府仍然應主動帶領承擔更多推動工作。 政府可從3個層面入手,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 一是透過政府場所或公營機構,如各區民政事務​處、衛生署及醫院管理局的醫院或診所,以提供單張、短片或講座,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 二是更積極在大眾媒體上推廣中醫藥知...

  3. 2023年10月27日 · 上一篇. 趙永佳李柏慰中醫參與基層醫療)——私營中醫與非政府組織的視角. 【明報文章】香港中醫藥業界要回應政府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藍圖》),須凝聚業界共識,構想符合中醫藥業界特點的公共醫療制度。 本地中醫藥業以私營市場服務者為主,逾九成執業中醫師於私人市場行醫。 同時,18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提供政府資助中醫服務,每年求診人次亦逾百萬。 政府在《藍圖》的重點倡議之一,是建立公私合營的基層醫療系統,從而更妥善分配私人市場的醫療資源。 那麼在當前的中醫藥業生態裏,前線中醫師該如何參與基層醫療?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4. 2022年2月7日 · 2022年2月7日星期一. 社區藝術——凝聚大眾的新力量趙永佳何暘) (09:00) 圖1之1. 最近10多年,香港社會愈來愈關注社區藝術(community arts)的項目和社團,例如灣仔藍屋的社區文化導賞、「油街實現」的「火花! 假如(在一起)」街頭小屋播映錄像,以及鹽田梓藝術節等,都在市民間引起不少迴響。 另一方面,牛棚藝術村、618上海街、K11商場等公私營藝術場所相繼落成或實現活化,讓我們有更多適合推廣社區藝術的場地。 社區藝術熱潮不限於香港出現,台灣的北海岸藝術祭及日本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等都辦得非常成功,早已成為熱愛文化藝術人士熱切期待的文化盛事,並帶動區內其他政府更樂於投放大量資源舉辦大型社區藝術推廣活動。 有人會問社區需要藝術嗎? 答案是當然需要!

  5. 2021年10月17日 · 【明報專訊】纏繞逾4年的康宏前高層串謀詐騙案昨判刑,4名被告被判監4至7個月,其中兩人准緩刑18個月;該公司兩名前高層同時被取消董事資格2至3年。 法官判刑時指首被告本着「肥水不流別人田」的心態作案,斥責其不依循上市規則及不申報利益衝突,認為「對香港的社會制度和金融市場造成損害」。

  6. 2021年9月27日 · 2021年9月27日星期一. 發展體育 培訓基層教練是重中之重趙永佳周志清) (09:00) 圖1之1. 兩個盛大的運動競賽相繼落幕,對運動員的支援被各大小傳媒熱烈地討論。 教練一句「最緊要多謝我自己」,讓關心運動的人把視線由運動員延伸到教練的肩膀。 享負盛名的運動員定必接受過不同的教練栽培,甚至是世界一流教練,但對他們影響最大的「恩師」卻未必都享負盛名,因為在精英運動員成材的路上,必定曾受過在基層默默耕耘的教練指導。 要發展精英運動,本地基層教練培訓不可或缺;又更何况除了精英運動之外,全民參與的社區運動,又或兒童及青少年運動,就更需要大量的基層教練。 香港的教練培訓計劃. 優質的基層教練才能確保運動員選材的素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