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2月10日 · 吊頸屍處理得宜. 馬菲直言,救護工作中前輩、師兄的經驗之談的確寶貴,他分享了一些行內的救護秘訣。 比方說,當處理吊頸案時,救護人員到達現場,不可立即把纏在屍體頸項上的繩結解開,因警方或法醫有機會從繩結的狀況,推斷死者屬於自殺或是他殺。 作為救護員,須把繩剪斷,連同屍體一拼移離。 另外,處理有腐屍的現場,不免充斥着惡臭,我們會燃點大扎的香來辟除臭味,還會把白花油滴在口罩內,令人嗅不到難聞氣味,萬試萬靈。 馬菲以往駐守的馬鞍山救護站。 (Dennis Wan 攝) 出書抱不平. 出版《黑色救護誌》之前,馬菲也曾寫過另外兩部有關救護行業的書,談及不少業內政策、制度的不公,希望外界關注。 最常被談及的,便是救護人員的用餐情況。

  2. 2017年2月16日 · 幫遺體清潔、穿衣、化粧,開靈車、抬棺材,有時需擔任司儀,協助完成殯葬儀式,這份基本工作羅偉立做了一年半。 他說,每個儀式可賺600元,高峰時一日可做4場,計及打賞一天最多可賺3,000元,平均月入逾2萬元。 【延伸閱讀】 生命不是灰飛煙滅 BB「無言老師」為短暫生命添上意義. 起初只為收入,但儀式中的見聞令他漸漸領悟到這份工作的意義。 他曾目睹少年在父親葬禮遲到,只關心分身家,態度無禮輕浮,卻在要按掣火葬父親時遲遲不肯按下,默默流淚;他陪同客人上山埋葬親人,對方着「行得愈慢愈好」。 代入他人的悲傷和不捨,令他學會做事考慮更周全。 面對喪親者,若我講錯一句話,或會令人幾晚睡不着,影響其心靈,一個隨意的動作或惹人生氣,要保持尊重,嚴肅地完成這件事。

  3. 2017年5月10日 · 80後法醫人類學家:為逝者尋回身份【有片】. 商業. 發布時間: 2017/05/10 16:51. 最後更新: 2017/05/10 17:34. 分享:. 年輕法醫人類學家李衍蒨(Winsome),1989年出生,是本港極少數的法醫人類學家,這門專業,又被稱為「屍骨代言人」,她以這專業為屍骨發聲,透過 ...

  4. 2022年7月8日 · 去年興起的「昏迷挑戰(Blackout Challenge)」先後令7名兒童致死,再次惹起不少爭議。. 日前,多名受害人家長向TikTok提告,指控TikTok的演算法向其孩子提供致命內容。. 【TikTok爭議】美參議員向FTC發信 要求調查TikTok數據安全. 香港回歸25周年系列. 【香港 ...

  5. 2019年3月29日 · 報告指,死者的平均年齡為23歲,逾85%的死者年齡介乎10至30歲。 而較常見的死因是溺斃、交通事故,分別有70人及51人。 而男性自拍時喪生人數遠超女性,男性為188人,女性僅得71人。

  6. 2020年5月17日 · 根據《遺囑認證及遺產管理條例》(香港法例第10章),如無合法權限或合理辯解而管理或處理在2006年2 月或之後去世人士的任何遺產,均屬干犯刑事罪行。 觸犯擅自處理遺產的罪行,可被處罰款、以及相等於被擅自處理的遺產價值或被擅自處理的遺產所得收入。 外國居民怎處理? 遺囑執行人或遺產管理人如何取得處理當事人在香港資產的權利,一般取決於死者的居籍以及死者生前是否已訂立有效遺囑。 以下是經常遇到的三種情況︰. 一、如果當事人的生前居籍為指定地區(例如新西蘭、新加坡、斯里蘭卡、英國或澳洲某些省份),而該地外國法院已發出授予書(相當於香港法院發出的遺囑認證書或遺產管理書Probate),申請人便只需向香港法院申請在外國法院授予書上加蓋印章。

  7. 2021年7月15日 · 生離死別是人生必經的階段,而面對最親愛的家人患病或死亡,無疑是最難受的時刻。. 那麼,我們應如何面對或看待死亡?. 「宣告惡耗」,把真相告知親人並非易事,卻又是必需的。. 事實上我們都不希望摯親受到打擊,抑鬱而終。. 然而,大部分病者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